摘要:现在的年轻人是真藏龙卧虎,有个19岁的美国小伙子,哈佛、斯坦福这些顶尖名校挨个把他拒了,足足15所顶尖学府没一个愿意要他。
现在的年轻人是真藏龙卧虎,有个19岁的美国小伙子,哈佛、斯坦福这些顶尖名校挨个把他拒了,足足15所顶尖学府没一个愿意要他。
可人家压根没纠结,反手就搞出个爆款AI公司,年营收稳稳站上3000万美元,估值直接冲到1.5亿美元,比不少老牌公司都能打。
这个厉害的小伙子叫扎克·亚德加里,他创办的公司叫CalAI。
你可能没听过这名字,但它的APP在全球下载量早就超500万次,苹果应用商店评分4.8,谷歌应用商店4.6分,清一色的好评,口碑比很多大厂产品还扎实。
跟你们唠唠,扎克这创业的底子,7岁就打下了。
那年他爸妈送他去参加编程夏令营,本来没指望他学出啥名堂,没想到没学会多少复杂技术,倒把对编程的兴趣给彻底点燃了。
不像别的孩子学编程要靠报班、刷题、找老师,扎克全靠自己摸索。
每天放学后,别的小朋友在打游戏、看动画片,他就扒着YouTube看编程教程,跟着视频一步步复刻游戏,还总爱自己加些新玩法。
就这么一天天钻进去,初中的时候,他就把Python和C#这两门硬核编程语言给吃透了,技术水平比不少大学生还扎实。
13岁那年,他捣鼓出一个叫“TotallyScience”的游戏网站,本来就是自己玩票做的,没想到意外火了,一年纯赚6万美元。
当时有个创投圈的人在网上发推,口气挺冲:“恕我直言,不存在15岁以下的创业者”。
扎克刷到这条推文,直接霸气回怼,还甩出了网站后台的营收截图,6万美元的年收入明明白白,怼得对方瞬间没了声音。
16岁的时候,他把这个游戏网站卖给了一家叫FreezeNova的游戏公司,到手整整10万美元。
这笔钱他一分没挥霍,全都存了起来,成了后来创办CalAI的启动资金。
说句实在的,这股子清醒和规划,真不像个十几岁的少年。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真正能成事儿的创业者,都有个共同点:从自己的痛点出发做产品。
扎克也不例外,他的爆款产品,其实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烦恼才做的。
他小时候长得特别瘦,为了能让自己壮一点,也想给女孩子们留下好印象,就开始去健身房撸铁。
可练了大半年,体重没啥变化,后来才搞明白,健身增肌,三分练七分吃,饮食才是关键。
但查食物卡路里太麻烦了,对着食物表一个个查,又费时间又容易错。
就这么个小烦恼,让他动了心思:能不能做个简单点的工具,轻松搞定卡路里查询?2023年夏天,他拉上另一个高中生亨利·朗马克,两个半大孩子从零开始敲代码,准备搞个AI工具解决这问题。
他们没想着闭门造车,知道自己经验不足,就主动找资深的创业者请教。
其中有个叫布莱克·安德森的前辈,人家之前就打造过数百万下载量的应用,经验特别足。
聊下来觉得这俩小伙子有想法、能吃苦,干脆加入进来成了新合伙人,专门负责传播策略。
产品的思路特别简单粗暴:拍一张食物照片,AI就能自动识别,还能精准算出卡路里。
就这么个“一拍即查”的功能,正好戳中了健身党、减肥人群的痛点,谁愿意花时间一个个查食材热量啊?简单、快捷、准确,这就是大家最需要的。
上线之后,他们没搞复杂的营销,而是学了现在最管用的网红带货套路,找了一批健身、美食领域的生活类博主合作拍视频。
这些博主日常就分享饮食和健身内容,粉丝精准匹配,视频里随手拍个汉堡、沙拉,就能立刻查出热量,简单直观,很快就引发了跟风效应。
没想到这波操作直接让产品爆火出圈,下载量蹭蹭往上涨。
几个月后,扎克带着团队搬到了旧金山,专心搞研发和运营。
团队也从最初的3个人,慢慢扩充到30人。
到2025年,公司不仅年营收稳定在3000万美元,还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冲到1.5亿美元,成了AI领域的一匹黑马。
现在扎克去餐厅吃饭,经常能看到邻桌的人手机上装着CalAI,他说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不是赚了钱的满足感,而是自己做的产品真能帮到别人,那种骄傲感没法用金钱衡量。
从另一个角度看,扎克的故事里,最让人佩服的不是创业成功,而是他对大学的态度,太清醒了,完全不像个19岁的年轻人。
可能有人觉得他创业行,学习肯定不行?还真不是。
他的GPA是满分,ACT考了34分,满分才36分,妥妥的学霸。
再加上有实打实的创业成绩,按说申请名校应该手拿把攥吧?可现实就是这么打脸,15所顶尖名校全把他拒了,包括所有常春藤盟校,还有以支持创业著称的斯坦福大学。
换别人遇到这事儿,可能早就emo了,要么怀疑自己,要么纠结半天。
但扎克根本没往心里去,该干嘛干嘛。
他最终选了迈阿密大学,不是冲着学术排名去的,而是看中了这里的社交氛围。
他直言不讳:“上大学就是为了积累人脉,就是为融入社交圈而做的暂时权衡”。
当时网上还有人嘲讽他,说“创业再牛也过不了名校门槛”,还有人说他上大学纯粹浪费时间,硅谷有的是辍学创业的成功案例。
但扎克有自己的小算盘:上课之余照样能管公司,日常运营交给团队打理,自己只抓战略方向和核心决策。
而且他还能把课堂上学的商业知识,直接用到公司管理里,相当于边学边实践,比单纯读书管用多了。
对他来说,大学就是体验生活、攒人脉的地方,是个缓冲带。
要是哪天觉得上大学没意思了,或者耽误公司发展了,随时可以抽身。
这种不被传统路径绑架,不迷信名校光环的清醒,比满分成绩单可宝贵多了。
扎克的故事说白了就一个理:时代早就变了,学历不再是成功的唯一通行证。
7岁靠兴趣启蒙,13岁靠行动赚第一桶金,19岁靠解决痛点实现爆发,他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敢想敢做”上。
现在AI时代,创业门槛比以前低太多了,开源工具随便用,网上教程一搜一大把,不像以前得有雄厚的资本和资源。
别再拿“年纪小”“没经验”“没人脉”当借口,扎克一开始也只是个跟着YouTube学编程的孩子。
想做事就动手,先搞个最小版本试试水,慢慢迭代优化。
机会从不等人准备完美,与其纠结这纠结那,不如先迈出第一步。
毕竟,敢行动的人,早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