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些事(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9:17 1

摘要:在这个深秋的夜晚,远处的山峦褪去白昼的轮廓,化作深浅不一的剪影,与缀着几颗星星的天空融为一体。村落里听不见一点声音,静的可怕!唯有零星的几盏“太阳能路灯”,散发着昏黄的灯光,似乎在提醒着什么……

在这个深秋的夜晚,远处的山峦褪去白昼的轮廓,化作深浅不一的剪影,与缀着几颗星星的天空融为一体。村落里听不见一点声音,静的可怕!唯有零星的几盏“太阳能路灯”,散发着昏黄的灯光,似乎在提醒着什么……

老曹站在墙根处,借着昏黄的路灯,使劲把尿液滋向那一捧不知名的野花。看着被尿液冲的——七零八落的野花,老曹似乎有一种打了胜仗的成就感!接着,老曹又用力抖了几下。

哎!现在这村子里,一到晚上,连个鬼都没有!老曹好像是对我说,又好像是自言自语。

叔,快进屋子吧!天气有些凉,别冻感冒了。

嗯,你别扶我,我没事,你先进屋,我再添点柴火。

记得我小时候,村子里的人做饭,全都是用柴火。村民们在农闲时节,就会去山上拾柴,但由于家家户户都烧柴,所以在近处的山上,很难拾到好柴。于是,家里有青壮劳力的人家,就会到离村子远些的山上,把松树的树枝砍下来,收拾在一起。然后等树枝干了时,再担回家里。干了后的松针,因为有松油,特别好引火,只要一根火柴,一点就着。

现在,由于村里的人越来越少,留在村里的老人们,也大都用电或者液化气做饭。村子里野生起来的树,也越来越多。每到冬天,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我们村上总会有人专门回去,杀倒房前屋后的树。

老曹也会在这个时候,拾掇一些树干和树枝存放起来,等木头干了,再用来烧取暖的小锅炉。老曹的柴垛在以前的旧房檐下,有一米五高,三四米长,码放的整整齐齐。

这时,老曹从柴火垛上,拿起两根粗大的木头,蹲在地上,慢慢塞进了小锅炉的炉子里。

暗红色的火苗,映红了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额头的沟壑间,藏着经年累月的阅历。在柴火的点燃中,老曹深邃的眼神伴随着思绪,化作缕缕青烟飘向过往……

那是八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经济建设的号角。身处太行山腹地的这个小山村,在大环境下,也掀起建设家园的热风与进城务工的浪潮。

而刚失去妻子的老曹,因为两个儿子需要照顾。只能抽农闲时节,凭着自己的瓦工手艺,在村子里给一些修房盖屋的人家,干些活补贴家用。

那个时候的村子里,大部分男人都在城里的建筑工地务工,村子里的女人们,在家里养些鸡、猪,卖些鸡蛋换些买盐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生活哲学,其内涵远超简单的作息规律,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可忙碌了一天的老曹,在夜幕降临后的夏夜,却也是煎熬的开始。 安顿下两个孩子睡觉后,躺在床上的老曹却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想着白天垒鸡窝时,那个女人对他说的一些话。

“俊虎”,你这一个人过日子,实在是不容易啊!

“又当爹,又当妈的!”

“以后有合适的了,就再找一个吧!”

“白天有个洗衣做饭的,晚上有个暖被窝的”!……

“暖被窝的”!

当老曹,想起女人给他说的“暖被窝”这句话后。更觉口干舌燥,毫无睡意。

山村的夏夜,是一首被月光浸润的田园诗,白昼的燥热在暮色中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草木蒸腾的湿润气息与星河倾泻的清凉馈赠。但是,当最后一缕晚霞将山峦染成绛紫色,再渐变成夜幕,村庄似乎跌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秘境。

三十多岁的老曹,下床拿起舀水的大马勺,从水缸里舀起一勺冷水,大口喝了一口后,从头上淋了下去。

午夜时分,村子里的人们大部分都已休息,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还有一些虫鸣蛙叫。睡不着觉的老曹,穿着那一条剪了半条裤腿的短裤,光着脊背,趿拉着千层底的布鞋,在黑黑的夜色中,走向了打麦场。 打麦场上,还有几堆不知谁家的麦秸堆没收拾了。

老曹坐在场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从皱巴巴的烟盒中,掏出最后一根烟,烟是一毛钱一盒的“黄金叶”。

在老曹刚准备擦着火柴时,却似乎听见有说话的声音。在侧耳细听了一下后,老曹确定声音,就是从身后几米远的麦秸堆传过来的,好像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老曹,顿时把火柴盒装进口袋,烟别在了耳朵上,屏气凝息的一动不动的静静坐着。

“劲松”,我好喜欢你!老曹一听,就听出是王秀玲的声音。

接着是男人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真TM的晦气!

老曹在心里偷偷骂了一句后,脱下鞋提在手里,蹑手蹑脚的离开了打麦场……

哈哈哈!听老曹讲了这件事后,我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叔,你说:”他们两个当时是谁主动的?

肯定是王秀玲啦!张劲松当时是大队干部,王秀玲想让张劲松给她家批个盖房子的地契。后来没多久,大队就给王秀玲家,批了一块地方。

哦,我改天问问张劲松,我笑着说道。

你问他啥?老曹瞪着我问。

哈哈哈!我问问他和王秀玲的事!……

来源:此刻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