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单说孙颖莎和杨广弟教练之间的相互称呼,就足以颠覆对师徒礼仪的固有认知,赛场上杀伐果断的孙颖莎,对着比自己大37岁的教练杨广弟,居然喊“小杨”,小杨也不甘示弱,回敬这位得意门生“老孙”。师徒俩这没大没小的互称,放眼中国体育界也实属罕见。
我很喜欢看孙颖莎杨广弟、邱贻可两位教练的相处日常,因为这对师徒之间,充满了无拘无束、鲜活有趣。
单说孙颖莎和杨广弟教练之间的相互称呼,就足以颠覆对师徒礼仪的固有认知,赛场上杀伐果断的孙颖莎,对着比自己大37岁的教练杨广弟,居然喊“小杨”,小杨也不甘示弱,回敬这位得意门生“老孙”。师徒俩这没大没小的互称,放眼中国体育界也实属罕见。
放在传统礼仪框架里,或许被视作不雅,但恰恰是这俏皮的昵称,藏着最纯粹的疼爱与信任。
作为看着孙颖莎从懵懂孩童成长为世界冠军的引路人,杨广弟知晓她所有的老底,也包容她所有的调皮,这份称呼里,是长辈对晚辈毫无保留的宠溺,也是徒弟在师傅面前无需伪装的松弛。
这次全运会,师徒俩好不容易有了相处的机会。只要找到小杨,就能找到笑容从未消失的老孙。小杨可是把老孙盯得紧紧的,比王盯盯还厉害,正大光明的牵挂。
这不,正躺在训练馆地板上热身拉伸的孙颖莎,两腿一上一下成一条直线,体能教练还用力地把她的一条腿压向莎莎脑门。两只眼睛和一双手终于空闲了下来,旁边的小杨哪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那些托他找莎莎签名的球拍都快成一堆山了。六十多岁的小杨抱着一堆球拍,健步如飞赶路,顺势一个屁股坐在地板上,头就凑向莎莎,嘴里嘀咕着,手里递上笔和球拍。小杨递来的,老孙哪敢造次,拿起笔,躺在地板上刷刷地签起来。师徒俩主打一个配合。此时的莎莎,有多乖就有多乖,有多认真就有多认真。
可是老孙遇上教练邱贻可,画风直接变了样。若是在看台上,师徒俩都像街溜子样的各伸出一只脚霸占过道,那气势就是此山为我开,此路为我修,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钱。给了徒儿不得行,还得要给师傅。
训练馆,老邱带着莎莎和队员训练,场面也是有趣得很,不是跟着莎莎一起找肖爹要糖吃,就是莎莎脆生生顶老邱的嘴:“你来,你来。”结果是老邱没来,是好搭档王大头的一颗乒乓球飞来了,砸在莎莎身上。
再不就是莎莎,背着双手,弓着腰,迈着个八字步,惟妙惟肖地模仿邱贻可老气横秋走路姿势。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难怪邱贻可在直播间调侃,自己耳鬓间的白发都是孙颖莎折腾出来的。虽是玩笑,却藏着满满的宠溺。
这位比孙颖莎大14岁的师傅,本就不是循规蹈矩的性子,也有孙猴子的性格,当年的禁赛的时长比比赛的时长都还多,面对孙颖莎这只“泼猴”,虽然手里没有唐僧的紧箍咒,倒是一个青蛙跳,也够让老孙乖乖地地练好久了。最近,邱贻可兴致来了,撕两片纸巾,硬是让孙颖莎在网友们的手机里玩了几天。
孙颖莎也是懂得分寸的,顶嘴归顶嘴,训练的时候可是比谁都刻苦。比赛场上遇到问题,一下赛场拉起邱贻可直奔训练馆。老邱有如此顽皮爱徒,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呀。没关系,只要孙颖莎愿意倒腾,白几根头发算什么。
孙颖莎和邱贻可是师徒,更是亦师亦友的 “创业小分队”,与肖指导、王楚钦一起追逐着金灿灿的梦想,训练间隙的打趣逗乐,便是压力之下治愈的星星点点的花。
孙颖莎就像个人间小精灵,球场上能把日本一届又一届的一姐打得哭兮兮的,场下却又把她们变成了好朋友。大腾沙月一下领奖台第一时间找她换花,伊藤美城、会特意留着妈妈给她做的寿司,与孙颖莎分享。
其实孙颖莎与师傅和队友的相处,就是因为她通透与豁达。在 小杨”面前,她懂得敬畏与乖巧,因为知晓师傅的付出与包容;在邱贻可面前,她敢于放肆与调皮,因为明白这份师徒情经得起折腾。
规矩是行事的准则,但不是情感的枷锁。该挺直腰板坚守专业时,便全力以赴;该放松身心享受情谊时,便放下桎梏尽情舒展。
孙颖莎与师傅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和谐的师徒关系,从来不是单向的敬畏,而是双向的包容与懂得;爱的方式有千万种,只要彼此适配、心意相通,那份无需伪装的松弛感,便是最珍贵的相处之道。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