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在鸡西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鸡西市公安机关精准运用“加减乘除”四步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探索建立“建体系—查风险—护校园—严打击”的闭环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端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在鸡西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鸡西市公安机关精准运用“加减乘除”四步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探索建立“建体系—查风险—护校园—严打击”的闭环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端治理能力,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聚焦“加”压力
以更高站位建体系、定机制
在体系建设上发力。鸡西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2023年,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立足部门职能,切实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责任。主动研究谋划,通过定期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据、社会舆情反馈以及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精准定位问题根源,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在建章立制上发力。2023年,印发《鸡西市公安局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方案》,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细化为7大类24小项具体任务,常态化开展督导,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在工作机制上发力。建立“走访、调研、分析”“三位一体”情报信息收集机制,通过每月定向走访、深入交流,不断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防线建设工作。今年以来,召开家校座谈会12次,收集整理线索情报35条,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8.54%、21.74%,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显著提高。
聚焦“减”隐患
以更实举措查风险、强监管
管在日常。用好法治副校长制度,建立“公安机关主导、职能部门支持、学校主体作用、家长积极参与”的联动安保模式。全市公安机关67名法治副校长、140名法治辅导员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安全日等契机,开展反欺凌、反暴力、反拐卖、防溺水、防性侵、防诈骗、防毒品,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法治安全宣传教育。今年以来,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82场次,参课学生20000余名。查在经常。对照“四个百分之百”任务目标,针对全市149所中小学采取定期联合查、部门交叉查、突访暗访查等方式,对校园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检查180余家次,发现整改治安隐患33处,下发工作提示函6份。严在平常。按照标准设置相应保安人员,全市149所中小学已配置保安人员762人。全市校园硬质隔离和防冲撞设施建设完成率100%。组建231个最小应急单元,常态化开展“二对一”“三对一”训练演练,与“高峰勤务”联动。截至目前,共完成263次演练,切实提高防范、制止犯罪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聚焦“乘”势能
以扎实作风整周边、护安全
做强路面管控。严格落实“高峰岗”“护学岗”勤务,早晚高峰期间,日均出动警力400余人次、警车80余台次,在全市设立75处“护学岗”,早晚高峰岗112处,全力保障校园周边道路通行安全顺畅。做强设施建设。实施划定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门前交通标线2万余平方米、彩色路面防滑斑马线16组,“礼让行人”提示标线500余组、禁停黄色网状线16组,增设道路中央隔离护栏2380延米、人行隔离护栏876延米、交通标志214套、行人过街安全岛3组,降低校园周边交通事故风险。做强校园周边勤务。在全市149所中小学逐一落实“定期上门”措施,确保校园及周边的管、看、巡、防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全市每日出动警力600余人次、车辆310余台次,通过驻守防范、交叉巡防等方式,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切实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快速处置。
聚焦“除”弊端
以更大力度出重拳、严打击
持续严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针对未成年人参与盗窃、寻衅滋事、电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依法打击处理。对主观恶性大、屡教不改的未成年人,做到应查尽查、应罚尽罚。今年以来,已将2名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持续严打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聚焦聊天软件、短视频等涉黄违法犯罪活动高发领域,严格落实“7×24小时”网上巡控工作措施,用足用好“双通道机制”,强力推进“扫黄打非”案件查办。今年以来,侦办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刑事案件11起,刑事拘留16人;查处行政案件25起,行政处罚27人。持续强化科技强警战略。通过大数据实战中心,利用大数据建模平台、视综平台搭建“未成年人犯罪预警模型”,推动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今年以来,模型共筛查出高风险未成年人11名,均已建立“一人一档”风险台账,并落实动态管控,构建起覆盖全市的防护网络,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来源:平安黑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