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四早上,公司工位挨着我的小周突然没来上班,微信里跟我说“彻底垮了”——发烧39.1℃,又吐又拉,连喝口水都反胃。我挺纳闷,这姑娘每天挤2号线地铁,N95口罩戴得严严实实,怎么还能中招?直到周五下班去社区医院拿药,碰到接诊小周的陈医生,才弄明白:最近上海甲流
上周四早上,公司工位挨着我的小周突然没来上班,微信里跟我说“彻底垮了”——发烧39.1℃,又吐又拉,连喝口水都反胃。我挺纳闷,这姑娘每天挤2号线地铁,N95口罩戴得严严实实,怎么还能中招?直到周五下班去社区医院拿药,碰到接诊小周的陈医生,才弄明白:最近上海甲流、诺如、腺病毒凑一块儿高发,光靠戴口罩根本挡不住,很多人都是栽在两个容易忽略的防护漏洞上。
这事儿不是个例。我住在闵行的闺蜜丽丽,上周末带5岁儿子去公园玩,孩子全程戴口罩,结果周一就开始高烧咳嗽,去医院查是甲流阳性;隔壁小区的张阿姨更冤枉,没出门没扎堆,就下楼在健身器材上坐了会儿,回家后眼睛红肿、咽痛得说不出话,确诊腺病毒感染。
陈医生在社区医院干了10年,最近每天要接诊三四十个病毒感染患者,她跟我说:“这波病毒之所以容易传播,是因为大家只盯着飞沫传播,却忘了接触传播和环境消毒,这两个漏洞不补上,戴再贵的口罩也可能中招。”结合小周、丽丽儿子这些真实案例,还有陈医生的临床经验,整理了这份实打实的防护指南,每个要点都有具体场景,照着做就能少踩坑:
1. 别等洗手才防菌!这些“高频接触物”必须及时消毒
陈医生说,这波三种病毒里,甲流能通过飞沫+接触传播,诺如和腺病毒更“顽固”,哪怕手上沾了一点点,摸嘴巴、揉眼睛就可能中招。小周之所以感染,就是因为忽略了“高频接触物”的消毒。
“小周每天挤2号线,扶手、电梯按钮、地铁闸机都是病毒聚集地,她摸完没及时消毒,就去揉眼睛、拿早餐吃,病毒直接进了体内。”陈医生补充,她接诊的患者里,80%都有“戴口罩但不消毒接触物”的习惯。
住在徐汇的王先生就避开了这个坑。他上周出差回来,同办公室有同事发烧,他每天除了戴口罩,还随身带酒精湿巾,摸完键盘、鼠标、门把手后,第一时间擦手;手机、钥匙每天晚上用酒精棉片擦3遍,至今没中招。
这里给大家划重点,这些“高危接触物”一定要重点消毒:
• 出门必带:手机、钥匙、公交卡,每2-3小时用酒精棉片擦一次;
• 办公/居家:键盘、鼠标、门把手、水龙头,每天至少消毒1次;
• 公共场合:电梯按钮、地铁扶手、超市购物车,接触后别摸脸,先拿酒精湿巾擦手。
陈医生特意提醒:“酒精要选75%浓度的,消毒时别只擦表面,比如手机要擦屏幕、边框、按键,钥匙要擦整个表面,不然等于没消。”
2. 不同病毒针对性防!别用一套方法对付所有
很多人防护只知道戴口罩、洗手,却不知道不同病毒的传播特点不一样,针对性防护才管用。陈医生结合临床案例,给每种病毒的防护划了重点:
(1)甲流:别忽视“气溶胶传播”,密闭空间戴对口罩
丽丽的儿子就是在公园滑梯上被传染的。“甲流不只是飞沫传播,在密闭空间或人员密集处,还会通过气溶胶传播。”陈医生说,孩子在滑梯上摸了其他患儿留下的病毒,又没及时洗手就吃零食,直接中招。
防护要点:除了戴口罩(人群密集处选N95或医用外科口罩),孩子玩完公共玩具后,必须用流动水+洗手液洗手,搓够20秒;家里如果有人中招,尽量单独住一个房间,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气溶胶传播。
(2)诺如病毒:饮食卫生是关键,生熟要分开
上周我们小区有户人家全家中招诺如,就是因为吃了没洗干净的草莓。陈医生说,诺如病毒主要靠粪-口传播,食物、水源被污染都可能中招,而且传染性极强,一家里有一个人得,很容易全传染。
防护要点:吃水果必须彻底清洗,尤其是草莓、葡萄这种带褶皱的;生熟食物分开切,餐具要定期用开水烫;如果出现上吐下泻,别硬扛,及时居家休息,避免传染给别人,症状严重就去医院。
(3)腺病毒:别揉眼睛!公共物品少摸眼口鼻
张阿姨的腺病毒就是摸了健身器材后揉眼睛中招的。“腺病毒特别容易通过眼结膜传播,摸了被污染的物品再揉眼睛,大概率会感染。”陈医生说,最近接诊的腺病毒患者,几乎都有“揉眼睛”的习惯。
防护要点:出门别用手揉眼睛、摸鼻子;如果眼睛不舒服,用干净的纸巾或棉签轻轻擦,别直接用手;健身器材、公共座椅这些东西,接触后及时消毒双手,别马上接触面部。
3. 这些“加分防护”,帮你提高免疫力
除了做好外部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陈医生结合上海最近的天气和疫情特点,给了3个实用建议:
• 别乱穿衣:上海最近早晚温差大,早晚穿外套,中午别随便脱,避免着凉降低免疫力;
• 多喝温水:每天喝够1500-2000毫升温水,别总喝冰奶茶、咖啡,保持呼吸道湿润;
• 保证睡眠:别熬夜刷手机,每天睡够7-8小时,免疫力是最好的“抗病毒药”。
我身边做好这些防护的人,比如同事王先生、小区里的宝妈陈姐,最近都没中招。其实这波病毒虽然“扎堆”,但并不可怕,只要堵上“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这两个漏洞,再针对性防护,就能有效避免中招。
上海作为大城市,人员流动密集,病毒传播速度可能快一些,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防护,不仅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也能为城市的防疫出一份力。不用恐慌,不用焦虑,科学防护、保持良好心态,就能平稳度过这波高发期。
如果身边有人中招,也别慌,让他们及时居家休息、对症治疗,大多一周内就能恢复。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安心工作生活,这就是最实在的正能量!
来源:老王爱唠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