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一年后,29岁CEO亮相相亲市场!遭吐槽学历低还离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0:08 1

摘要:29岁创作者潘天鸿在杭州相亲角刻意以“国内初中学历、离异”的人设出场,被阿姨们当场嫌弃,随后回应这是粉丝互动的社会实验,而他本人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公司年营收过亿

29岁创作者潘天鸿在杭州相亲角刻意以“国内初中学历、离异”的人设出场,被阿姨们当场嫌弃,随后回应这是粉丝互动的社会实验,而他本人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公司年营收过亿

这事起因不复杂

影视飓风做了一个1400万粉丝的O&A互动,抽到一条“去相亲”的评论,他就真的去了杭州的相亲角

场地是那种周末人来人往的公共空间,树荫下一张张纸摆出来,信息写得大而直

潘天鸿把自己的简历写得很“朴素”:国内初中学历、29岁本地人、离异,爸爸做快递相关工作,妈妈在家照顾家庭,计划购入车房

他说得很平静,像是在刻意把光环拿掉

效果立竿见影

阿姨们很直给,看到“初中学历”立马摇头

“学历太低了,现在女孩子都要本科以上”

另一位听到“离异”,语气里多了点惋惜

“这么年轻就离异啊?

我们家女儿可不能找二婚的”

说白了,婚恋市场的筛子,先看标签再看人,越到现场越明显

他尝试解释了一句

“我的实力已经全部都在这里了”

语气不激动,像是在给自我介绍按下稳定键

但从现场反馈看,“实力”这种抽象词,在相亲角不具备优先级

学历、婚史、户籍、房车,大家更愿意从能量化的东西找到安全感

更扎心的是,这还是杭州的相亲角,竞争密度不低,门槛心理自然就上来了

到了这里,很多人开始问:这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写

他真实学历是英国肯特大学电影系毕业,履历里不是“初中生”

他是影视飓风工作室的创始人,现任杭州星奥传媒的法定代表人、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公司年营收已过亿,B站账号粉丝接近1500万,近年拿到“2024百大UP主”“2023年度最高人气奖”“2022年度多元创新奖”等认证

他还在别的视频里提到,一款T恤卖了20万单

换句话说,他并不缺“可被量化的成绩”,只是这次主动把自己当作一个社会实验样本

事件发酵很快

11月13日话题冲上微博热榜,他给出回应

他强调这次相亲是粉丝互动内容,并非真实征婚,目的是测试婚恋市场对标签的反应

有业内人士提到,这种“弱化自身条件”的方式在内容圈并不新鲜,但把实验放到真实相亲角,又会让伦理边界变得敏感:到底是观察,还是利用他人的朴素判断做娱乐呈现?

这点值得谨慎

他的私人生活也被再度翻出来

时间线很清楚:2020年12月领了结婚证,伴侣是“小鱼”余宁葳

到2024年11月5日,他在微博官宣离婚,强调没有原则性问题、没有第三方,因婚后性格不合,为了彼此发展选择分开

离婚一年后再走进相亲场景,本身就有一种对自我标签的直面感

说到底,离异在很多相亲场仍然是“减分项”,哪怕你在事业上已经跑到了前排

我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是相亲角常见的画面:塑料文件袋、黑色中性笔写的信息、父母来回打量的眼神

有位阿姨边看边嘟囔,“房子在哪儿、车子什么型号”这种细节问得特别细

这次事件把“学历与婚史”的旧标准和“能力与作品”的新标准摆在同一张桌子上,让人直观看到两套秩序的碰撞

你说谁更重要,答案不必极端,但秩序确实不同

说白了,内容创作者习惯用故事和镜头表达“实力”,而传统相亲场最看重可验证的证据

看法要有证据,证据要可对比,才能转化成信任,这就是现实的因果链

从传播角度讲,这次互动给影视飓风带来了大量曝光,站内外讨论都上去了

不少人认为这进一步巩固了账号的“社会观察类内容”标签,提高了商业合作的价值

也有人担心这会引来“作秀”的质疑,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

在规范层面,还是要提醒

网络内容发布要遵守相关治理规定,不能恶意误导公众;

如果是正常创作合规,但若存在虚假炒作,就要承担相应的舆情责任

有报道提到现场是否透露“公司过亿营收”等信息,版本不一致,未证实的细节就不展开了

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在真实公共场景拍摄时,应尽量尊重参与者的意愿与感受,别让“观察”演变成不必要的冒犯

这类社会实验为什么容易火?

因为它把复杂的婚恋观压缩成几个触发点:学历、婚史、财力、房车、父母职业

当这些标签被放在第一屏,人们的判断速度会显著提升,误差也随之变大

从我的经验看,越是把“标签”讲清楚,越容易在短期内筛到“匹配的一类人”,但同时会错过“隐藏的变量”,比如性格互补、生活节奏的适配、多年后能不能一起扛事

这是婚恋里最难被镜头捕捉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对同行来说,这次又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制作思路——把粉丝互动与小型社会实验结合,做低成本高传播的内容

但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不是一次挑动情绪的事件,而是后续能否给出有诚意的解释与方法论

比如,如何科学地设计标签测试、如何确保拍摄的伦理边界、如何让被拍者有知情与选择

如果后续发布解读视频,能否说明拍摄安排与沟通边界,是关键看点

未来几天,大家会关注三件事

其一,影视飓风是否在24小时内发布后续解读,回应“内容营销”的质疑

其二,是否有行业专家对婚恋市场的现状做更系统的分析

其三,话题热度是否延续,是否会衍生更广的讨论,比如“学历与婚史在不同城市的权重差异”

这些讨论如果能从观念走到方法,价值就出来了

说到底,这场相亲不是为了撮合,而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现场版的镜子”

当我们习惯用标签去判断一个人,也要反过来问一句:我最在意的那条标签,真的能代表我想要的生活吗?

这问题不会在今天有答案,但值得多想一步

下一次你路过相亲角,或许会听到熟悉的一句“学历太低了”,也或许会看到有人把纸条写得更具体

愿每一次注视,都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诚意

来源:兮兮剧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