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回到1977年的秋天,湖北黄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一个男婴降生了。没有人知道,这个被取名为何小鹏的男孩,会在几十年后改变中国互联网和汽车产业的格局。
时间回到1977年的秋天,湖北黄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一个男婴降生了。没有人知道,这个被取名为何小鹏的男孩,会在几十年后改变中国互联网和汽车产业的格局。
年幼的何小鹏生活在工薪阶层的拮据中。他的父亲在工厂里做着体力活,母亲也在为生计奔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何小鹏学会了一个提前的功课:挣钱。
据他后来的自述,他和爷爷一起摆过摊,那时候他就在思考着,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好的生意。这种对商业本质的思考,在年仅十岁出头的少年心中已经萌芽。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经"吃不起麦当劳"。这句话不是夸张,在那个时代,麦当劳对于黄石的普通工人家庭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这份匮乏,激发了何小鹏内心最深层的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想,这可能是我后来为什么这么拼的原因。"何小鹏在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这样回忆。[101]
第一次蜕变:少年进城
1995年,何小鹏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那一刻,对于黄石这个普通家庭的男孩来说,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大学的校园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竞争激烈,机会众多。何小鹏没有浪费这个机会。
大学时代的何小鹏做了一件充满想象力的生意:给同学组装电脑。这在1990年代末的中国,是一个新兴的、高利润的行业。他利用自己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为同学们组装配置电脑,赚取差价。这不仅让他挣到了生活费,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什么叫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我发现,学生们不在乎电脑的外观或者品牌,他们在乎的是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他在给一位朋友讲述这段经历时说道。这个洞察,看似微不足道,却为他日后的产品理念奠定了基础。
大学毕业后,何小鹏加入了亚信科技的广州分公司,担任技术经理。在亚信,他学到了如何在大公司的框架下做技术管理。但他也很快发现,大公司的节奏和流程,远不如他那颗创业的心脏跳动得快。
起点:UC浏览器的诞生
2004年,何小鹏遇到了他人生中一个关键人物:梁捷。那时梁捷也在亚信工作,两人都对移动互联网这个崭新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在一辆车上,导师问我们:'你们想清楚啊'。"何小鹏多年后回忆起创业决定的时刻,"当时有四个人,其中两个选择回到车上,回到安稳的工作。我和梁捷,我们跳下了车。"[114]
这一跳,改变了一切。
何小鹏和梁捷创办的UC优视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婴幼儿阶段。功能机刚刚普及,很多人还在用诺基亚和三星。何小鹏看到了这个机会:在这些功能机上,人们需要一个轻量、快速、易用的浏览器。
UC浏览器就这样应运而生。
与其他产品的"笨重"相比,UC浏览器以其轻盈、快速著称。何小鹏本人担任产品总裁,他对产品细节的执着近乎偏执。一个按钮的位置、一条信息的显示方式、整个界面的逻辑——这些细微之处,都成为了他日日夜夜思考的对象。
"极致"这两个字,成为了他的产品哲学。
从2004年到2014年,整整十年。何小鹏和UC浏览器一起,经历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最激情澎湃的黄金年代。
刚创办UC时的何小鹏
他们经历了塞班到安卓的生态大转换,而UC浏览器依然屹立不倒。当iPhone进入中国,当安卓系统开始普及,当App开始蚕食浏览器的市场空间时,何小鹏再次证明了他的产品眼光——UC浏览器不是在被动应对,而是主动进化。
最巅峰的时刻,UC浏览器的全球用户量突破了5亿。中国用户在用,东南亚用户在用,中东用户也在用。UC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手机浏览器品牌。
"在这个过程中,何小鹏展现了中国第一流的产品经理的素质。"业界评价道。[112]
但在这十年的成功中,何小鹏经历了创业者最深层的两种情感:荣耀和虚空。
荣耀来自于每一次用户数突破的里程碑,虚空来自于:然后呢?当财务自由已经触手可及,当UC成为行业标志,何小鹏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人生就只有这些吗?"
2014年6月11日,阿里巴巴以43亿美元的价格,全资并购了UC优视。这是当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113]
在UC内部,很多人欣喜若狂。他们立刻计算着自己能分到多少股票,多少现金。一夜之间,很多普通员工从打工者变成了"百万富翁"。而何小鹏作为联合创始人,更是获得了难以想象的财富。
"那一天,我36岁。"何小鹏在后来的演讲中说,"我实现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梦寐以求的东西:财务自由。"[113]
但他也说了一句让所有听众都陷入思考的话:
"但那一刻,我最痛苦。"
何小鹏在阿里内部开始思考新的方向。他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建议:阿里应该造车。在他看来,汽车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但阿里的决策层没有接纳这个建议。马云在乎的是电商、云计算、金融科技,汽车对于当时的阿里来说,是一个"太重"的资产。
"我在阿里的三年,担任了CEO、总裁、董事长等职务,但我发现,我在做的,不过是在巨大的系统中填补空缺。我不是在创造,我是在管理。"他对身边的朋友说。[114]
2014年底,何小鹏联合包括夏珩、何涛、杨春雷等志同道合的朋友,悄悄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小鹏汽车(XPeng Motors)。
这个决定,比第一次创业还要疯狂。
如果说UC浏览器是轻资产的互联网创业,那么造车就是重资产、高风险、长周期的重工业创业。雷军听说何小鹏要造车,直接劝阻他:"你疯了吗?造车太苦了。"
但何小鹏执意投身其中。
"我想折腾点不一样的事情,"他后来解释自己的选择,"中国很多懂硬件的人不太懂软件,懂软件的人又不敢做硬件。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又有高度、有资源,就会不一样。"[113]
这一次,何小鹏展现的,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决心。
2017年8月,何小鹏正式从阿里离职,All in小鹏汽车。此时他已经40岁,按照中国商业的惯例,他本应该在大公司里安享天年。但他选择了重新开始,归零所有。
初创阶段的小鹏汽车穷得不像一个互联网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办公室设在广州郊区。那些年的夏天,小鹏汽车的员工们因为没有空调位置,很多男员工不得不赤膊上阵工作。[113] 这个画面,很快就被网友们发掘,成为了一个"创业者精神"的象征——虽然何小鹏自己可能并不这么想。
2016年,小鹏汽车推出了第一款车型G3。这是一个关键节点,标志着从概念到现实的跨越。
小鹏汽车的产品思路,深刻烙下了何小鹏的产品哲学:智能化和用户体验。在那个电动汽车还在争论续航里程的时代,何小鹏在思考的是——汽车作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应该如何进化?
G3之后,是P7、P5等产品的推出。每一款产品,都展现了何小鹏对产品极致的追求。他甚至参与到产品设计的细微之处,就像当年做UC浏览器一样。
"一个用户界面的设计,他能看四五稿,然后给出非常精确的意见。"小鹏汽车的设计师这样评价他。
到了2025年11月,小鹏汽车推出了最新的IRON人形机器人。这款融合了何小鹏对"软硬结合"理想的产品,搭载三颗自主研发的AI芯片,拥有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展现了一个成熟的、综合型的科技企业的实力。
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到软硬结合的科技公司,何小鹏在进行着又一次的产品升维。
如果说何小鹏在UC时代是极客产品经理,那么在小鹏汽车时代,他必须成为一个管理者。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我其实性格很暴躁,"何小鹏在罗永浩的播客中坦白,"我经常因为一个决定,或者一个员工的表现,当众发脾气。后来,我在自己的座位上放了一张纸条,写着:'如果你想骂他,明天再骂。'90%多的情况下,第二天我就会觉得,他其实可以不用被骂。"[117]
这样的自我约束,来自于岁月的磨砺。何小鹏在多个场合坦诚,自己在小鹏汽车早期因为暴躁的脾气,出过很多问题,给公司带来过负面影响。但他也在不断修正自己。
"创业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他对媒体说,"如果要给创业者一个忠告,那就是:不要劝你的朋友去造车。因为造车太苦了。"[117]
但正是这份"苦",让何小鹏看到了自己的真正模样。财务自由时,他失去了方向;艰苦创业时,他找到了价值。
资本市场的考验
2020年8月,小鹏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募集17亿美元。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在美股上市的早期探险。
一年后的2021年7月7日,小鹏汽车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募集140亿港元。这次"双重主要上市"是一个大胆的举动,标志着小鹏不再只是一个"中国企业",而是真正的"全球企业"。[116][119]
在港股上市当天,何小鹏在敲钟仪式上发言:"敲钟仪式后,大家都回工位该干活干活了。这才是一个上市公司该有的样子。"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上市只是开始"这一真谛的深刻理解。
到了2025年,小鹏汽车的市值一度超过2800亿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创业公司,到全球瞩目的智能汽车制造商,何小鹏用了11年。
本质的思考
在一次长达两小时的采访中,何小鹏谈到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二次创业,为什么不好好享受财务自由?我告诉他们,当我的儿子长大了,问我'爸爸,你这一生干过什么最有意义的事'时,我希望我能指着某样东西,对他说'这是我做的'。不是过去式的'我曾经做过UC浏览器',而是'我正在做这件影响世界的事'。"
这就是何小鹏人生哲学的核心——不在意已经拥有的,而是在意还能创造的。
在黄石的那个贫穷男孩心中,曾有过一个简单的梦想:吃得起麦当劳。后来这个梦想实现了。但当梦想实现后,他发现自己需要新的梦想。这一次,梦想的名字叫做小鹏汽车,还有人形机器人。
2025年11月的一个午后,何小鹏在小鹏汽车总部接受了采访。他穿着简单的深蓝色衬衣,脸上既有创业者的疲惫,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比UC浏览器时代要严峻一百倍。但这也正是我选择这条路的原因。"他说。
在采访的最后,有人问他:"何小鹏,你现在48岁了,还会继续创业吗?"
他笑了一下,"只要我还有体力,只要我还能思考,我就会继续。因为创业本身,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放弃创业,就像要了他的命一样。"
这句话,可能就是何小鹏这个人最真实的写照:一个永不停止折腾的人,一个用行动诠释梦想的人,一个把改变世界当成日常的人。
参考资源
[101] 《从吃不起麦当劳到百亿富豪,一个农村青年的成长内核》 - 新浪博客
[104]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创业之路》 - 淘宝百科
[105] 《他曾是阿里高管,刚刚带领新公司上市,市值超百亿美元》 - 360doc
[106] 《小鹏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淘宝百科
[107] 《独家专访何小鹏:我为何转身all in 新造车》 - 新浪科技
[109] 《何小鹏是谁?他的创业经历有哪些亮点?》 - 淘宝百科
[111] 《UC到底值多少钱?》 - 创业邦杂志
[112] 《UC优视创始人何小鹏:极致产品的内敛极客》 - 经济网
[113] 《何小鹏:我还是想折腾点不一样的事》 - 央视网新闻频道
[114] 《何小鹏:寻找更艰难的赛道》 - 经济观察网
[116] 《港股IPO当天,何小鹏在想什么?》 - 华尔街见闻
[117] 《何小鹏:我其实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 - 新浪财经
[119] 《双重上市、融资140亿港元,小鹏稳了吗?》 - 澎湃新闻
[120] 《明星总裁王凤英履新200天:改变小鹏》 - 亿欧网
来源:行业报告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