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正值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共存的时期,为此,医生提醒我市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季。
随着季节转换、气温波动
各类呼吸道病毒活跃度显著上升
近期
我市多家医院儿童感染人数明显增多
当前,正值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共存的时期,为此,医生提醒我市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季。
季节交替
病毒感染患儿增多
前不久,7岁的小甯突发高烧,体温一度超过39℃。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仅短暂下降,很快又回升至高热状态。与此同时,孩子还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见状,立即将其送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合胞病毒感染。
“合胞病毒不是很小的孩子才会感染吗,我们以为孩子是流感,还让他服用了奥司他韦。”家长有些疑惑。医生向家长解释,今年合胞病毒流行时间较往年提前,且感染人群特征有所变化:
以往该病毒主要侵袭两岁以下婴幼儿,以喘息为主要表现;而今年不少学龄前及年龄稍大的儿童也被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咳嗽,部分患儿症状甚至类似流感。正如小甯这样持续高热不退的情况
极易被误判为流感
但流感检测结果却为阴性
与此同时,小学生睿睿前两天也突然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居高不下。家长起初觉得,这不过是降温引发的普通感冒,并未太过在意。可孩子吃了退烧药后,体温依旧难以降至正常范围,同时还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整个人萎靡不振。经过检查,睿睿被确诊为甲型流感。
医生介绍,近期医院收治的甲流患儿数量相对较多。甲流的特点十分明显,高热不退便是其典型症状之一。
呼吸科医生为感染患儿诊疗。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秋冬病毒“组团”来袭
专家详解四大病原体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范丽萍介绍,秋冬交替之际,天气变化频繁,气温起伏不定,这样的环境为各种病毒的滋生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类病毒纷纷活跃起来,给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带来了诸多挑战。
合胞病毒
合胞病毒是每年都会出现的“常客”,以往多在九月份开始流行,至第二年三月份逐渐销声匿迹。它过去主要侵袭小年龄组的孩子,特别是几个月到两岁的娃娃,主要症状表现为气喘。但今年合胞病毒有了新动向,大孩子、学龄前儿童也纷纷“中招”,症状表现为发烧、咳嗽,有的症状和流感极为相似。
合胞病毒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孩子们在幼儿园、学校这类人员密集的场所,极易被感染。而且一旦感染,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自11月以来,活动度显著增强,其中甲型流感占比较高。患儿通常会出现高热不退的症状,体温常常飙升至39℃以上,即便吃了退烧药后,体温下降也不明显。同时,患者还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商场等,传播速度比较快。
对于流感,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它不仅能发挥治疗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发生,是当前流感防控的重要药物。
鼻病毒
鼻病毒作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是一种常年存在的病毒,各月均有散发。其变异较少,因而临床症状相对温和。它主要侵犯鼻腔,引起流鼻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
鼻病毒感染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很少有孩子会单纯因为鼻病毒感染而专门到医院就诊。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被鼻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副流感病毒
近期副流感病毒也有增多趋势,其典型表现为喉炎,患儿会出现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目前针对副流感病毒,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
防大于治
医生送上儿童病毒预防全攻略
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病毒
范丽萍提醒家长们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为孩子做好预防工作
↓
首先,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
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明显,家长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早上出门时,如果气温较低,要给孩子穿上足够保暖的衣服;中午温度升高时,可以适当减少衣物。避免孩子因为穿得过多而出汗,受风后着凉;也不要让孩子穿得太少,导致身体受寒。
尤其是对于体质较差、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在刮风、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
可以选择在中午温度适宜、太阳好的时候,带孩子出去散散步,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其次,要注意个人卫生。
家长要教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时,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孩子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防止病毒通过这些部位进入体内。
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
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再者,要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为孩子的身体提供能量。
避免让孩子吃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降低免疫力。
此外,要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中小学生每天应保证9-12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最后,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疫苗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屏障,显著降低感染和患上严重疾病的风险。家长应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提前带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来源:红山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