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年度/中期/季度投资策略:AIDC浪潮起海内外共振向上,工控有望穿越底部周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08:01 1

摘要:2025 年前 8 个月电网工程投资总额达到 3796 亿元,同比增长14.0%,主要得益于能源转型下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显著上升,新能源大基地及分布式支撑特高压及配网建设需求。风光发电占比增加提升电网的不稳定性,信息化协助提升电网利用效率,增加电力调节能力,在电

海内外 AIDC 等因素影响电网投资共振向上,行业景气度持续

2025 年前 8 个月电网工程投资总额达到 3796 亿元,同比增长14.0%,主要得益于能源转型下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显著上升,新能源大基地及分布式支撑特高压及配网建设需求。风光发电占比增加提升电网的不稳定性,信息化协助提升电网利用效率,增加电力调节能力,在电网投资中占比有望增加,成长逻辑通顺。从典型产品看,输变电设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2025 年国网前 4 个批次输变电一次设备招标累计 681.79 亿元,同比增长 22.9%。

电力设备海外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变压器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2025 年 1 至 8 月,变压器出口总额达到53.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0%,海外北美地区受新兴 AI 需求拉动,电力设备整体需求向上,海外电力设备需求持续向好。海外欧美能源转型、制造业回流以及局部地缘冲突等因素驱动下将带来变压设备需求。电力设备板块建议关注 AIDC 电力设备、配网信息化、主网特高压及出海。

工控:盈利逐步修复,头部强者恒强

行业层面看,2025 年 H1 工控市场仍处于筑底阶段,OEM 型市场受新兴产业复苏影响需求回暖,传统工业呈现弱复苏状态,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公司层面看,2025Q1、Q2 已有边际改善,收入与盈利均有一定程度增长。展望后续,下游从被动去库逐步迈向主动补库,叠加设备更新落地,有望加速行业向上拐点到来,头部国产工控企业份额有支撑。

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特高压建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海外贸易政策风险。

1

电力设备:国内电网投资保持稳定,AIDC 浪潮起海内外需求共振向上

1.1 国内电网投资快速增长,行业高景气持续

国网投资快速增长景气度依旧,输变电投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 年 1 至 8 月,电网工程投资总额达到 3796 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14.0%。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显著上升,尤其是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不仅推动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也促进了相关输变电设备的容量扩张。随着能源转型推进,为了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以及应对新能源对电网稳定性带来的挑战,电网投资建设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度。在国家电网输变电设备中标金额方面,2025 年前四批输变电一次设备招标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前四批输变电一次设备累计招标金额达到 681.7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91%,已超过去年全年输变电招标金额。在前四个批次的招标中,单一批次的中标金额同比增速最高达到了 38.1%(国网输变电一次设备第三次招标)。今年前三季度,输变电设备投资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具体来看,变压器和组合电器的累计招标金额分别为 144.6 亿元和 179.0 亿元,分别占整体输配电招标金额的 21.2%和 26.3%。

特高压 2025H1 实现“三核准三投运”,2025H2 有望加速。2025 年上半年,我国特高压建设延续高强度推进态势。截至 6 月,已有 3 项特高压工程获核准,3 项特高压工程投运。3 月 24 日,长沙 1000 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核准获批。项目总投资 45322 万元,将扩建 1 组 3000 兆伏安主变压器及主变压器低压侧无功补偿装置。6 月 23 日,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工程起点藏东南地区,落点粤港澳大湾区,电压等级±800 千伏,额定输送容量 1000 万千瓦,线路途经西藏、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份,总长约 2681 公里。6 月 26 日,蒙西至京津冀±8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中北部库布其沙漠达拉特换流站,途经山西,止于河北沧州换流站,全长 669 公里,动态投资 171.78 亿元。三条三路实现投运,分别为陇东—山东±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天津南 1000 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和哈密—重庆±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下半年国网将推进多条线路核准、开工。根据北极星输配电网报道,自 2025 年7 月以来,多项特高压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直流项目上,南疆-川渝直流特高压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 2025 年 12 月开工建设。国网下半年将全力支撑巴丹吉林-四川直流特高压项目取得核准。陕西-河南直流特高压工程已取得环评受理,计划于2027 年 12 月建成投运。交流项目上,浙江特高压环网国网下半年将全力支撑项目取得核准。国网蒙东电力下半年将加快开工达拉特—蒙西等特高压工程。招标金额上,今年国网特高压前三批合计招标 37.8 亿元,同比下滑 58.9%,但预计随着下半年新项目的核准及开工,特高压招标有望回暖。

国网完成前两批电表招标,电表单价仍然承压。2025 年目前为止国家电网已完成智能电表两个批次招标,累计招标金额达到 122 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下滑 28.0%。单价上仍然走低承压。但预计未来随着在用户端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以及电网对用电采集颗粒度的提升,国内电表除了传统的新旧替换外,仍将有来自于用电端的新需求。

南网主网一次设备招标增速超预期,前两次招标增速超 125%。根据南网公布的历次招标金额,2024 年共计招标 5 个批次主网一次设备项目(不含框架招标),累计招标金额达到 66.4 亿元,2025 年预计仍将招标 5 个批次主网一次设备项目(不含框架招标),前 2 个批次已经累计完成招标额 44.61 亿元,同比增加 125.9%,完成了较为高速的增长。招标结构方面,变压器设备仍然占据较大比重,2024年和2025年已完成的招标中按金额分别占比 62.5%和 59.2%。

1.2 海外电网加大投资,AI 兴起带动电网投资加速

电力设备海外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变压器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2025 年 1-8 月,变压器出口总额达到 53.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0%。在具体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分布上,美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累计出口额达到 4.89 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 9.2%;沙特阿拉伯也表现不俗,累计出口额为 4.18 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 7.8%。在电表出口方面,2025 年 1-8 月的累计出口总额为 9.78 亿美元,同比下降 4.2%。分具体国家和地区上看,出口英国 0.60 亿美元,占比 6.2%,出口尼日利亚 0.49 亿美元,占比 5.0%。

全球电网投资难以跟上电力需求增长,预计 2025 年全球电网投资将达到 4000亿美元。目前全球电网每年投资额约为 4000 亿美元,而发电资产投资额约为 1 万亿美元。在用电量不断增加的前框下,维护电力安全需要加速增加电网投资。2024年全球电网投资达到 3900 亿美元的新高, 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4000 亿美元, 比十年前高出 20%。发达经济体和中国继续在电网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总投资额的 80%)。

AI 发展带动电力需求增长,美国加大数据中心电网建设。根据 IEA 测算美国未来到 2030 年在数据中心的发电、电网和储能等方面有望支出 1700-3400 亿美元的额外投资。根据 IEA 预测,美国数据中心在未来五年的累计投资有望超过 2.1 万亿美元,高速的数据中心投资或将加剧现有电网的挑战。超过 90%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将电力供应列为首要关注问题,将近一半的运营商认为升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主要的缓解手段。

AI 额外电力需求使得美国变压器供应更加紧张,采购等待周期长达 6 年。IEA预计,到 2030 年,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将占美国整体用电量的 10%左右(当前为4%),这将需要 160 亿美元的电网新增投资,并且可能会加剧电力设备供应链压力,尤其是变压器,供应商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导致高压变压器采购等待时间长达 6 年,2024 年价格上涨 26%。

美国极端天气频发,输配电材料、设备价格水涨船高。美国输配电设备短缺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数据中心和先进制造产业并网以及输配电网络扩建的主要障碍。自 2018 年以来,美国如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灾后重建增加对输配电设备需求,供需不平衡情况在每次灾后又进一步加剧,导致美国本土输配电材料和设备价格水涨船高。输配电材料和设备在灾后三个月的平均价格涨幅明显,电缆等平均涨价 79%,变压器和开关设备平均涨幅分别为 39%和 14%。根据 WoodMackenzie 的统计,美国本土变压器的价格相较于 2020 年涨幅明显,尤其是电力变压器,涨幅在 100%以上。发电侧变压器,如电压等级为 220kV,容量为 211MVA,单价由 2019 年的 190 万美元上涨到 2024 年的 300 万美元,单价涨幅约 58%。

虽有新产能不断扩产,供需剪力差仍然存在。首先,从输电设备的需求上来看,由于近几年全球新能源装机的快速提升,全球电气化过程不断深化,数据中心建设的提速等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电力设备的需求急速上升,根据 Wood Mackenzie 的计算,2034 年的全球变压器需求将是 2023 年需求的 3 倍左右。供给方面,由于现有产能已出现瓶颈,变压器以及开关设备等的交期最高超过 150 周,变压器最高交期长达 275 周,电力变压器交期达 260 周,高压断路器交期最高在 178 周左右。由于需求的旺盛,全球各地的变压器厂商产能也在积极扩建中,在 2023-2024 年间,全球近 25 家 OEM 厂商新增 50 处新增产能或扩建产能。但大部分产能投产时间预计在 2025-2027 年间,部分大型项目落地的时间在 2029-2030 年间。虽然全球各地不断有新产能投放,但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由于投产和达产存在时间差影响,中短期内供需仍将存在剪力差,预计将会进一步推高输变电设备价格。

1.3 算力浪潮起,电源擎动 AIDC

通算中心向智算中心升级,全球 AI 市场有望实现高速增长。通算中心主要以云计算为主,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出现,通算中心(传统数据中心)已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智算中心(AIDC)应运而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等智能算法需求。各国争相布局智算市场,中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企业在智算中心逐步探索摸索和推广应用阶段,美国凭借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上的优势和研发能力,在智算中心技术创新和应用渠道显著成就。根据PrecedenceResearch 的市场预测 2023-2030 年,全球 AI 市场规模 CAGR 有望达到 38%。

海内外 AI 巨头资本开始 2025 年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根据 Bloomberg 一致预期,海内外 AI 大厂 2025 年资本开始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带动相关设备投资。海外大厂,如 Meta、谷歌、亚马逊和微软,预计 2025 年合计资本开支达到 3363.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4.82%。国内大厂,如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预计 2025 年合计资本开支达到 257.57 亿美元,同比增长 79.53%。

智算中心集群化模式攀升,机柜功耗密度提升。智算用户注重数据智能处理和应用,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硬件上更注重使用 GPU 专用芯片,基于智算中心用户在高度集群化的 GPU 集群、功能、硬件等方面的诉求,智算中心 GPU 芯片算力不断提升,设计功耗伴随提升。目前 H100/H200/H800 等芯片 TDP 设计功耗已达到 700W,B200 达 1000W,GB200 已达到 2700W 功耗。

AI 服务器功耗增加,用电量随之提升。AI 服务器由 8 卡 GPU 或 NPU 模组构成,基于芯片的功耗数值,每台 AI 服务器的功耗在 5-10kW。进一步由服务器组成整体机柜时,机柜的功率密度将达到 40kW 以上。以英伟达为例,DGX 架构 8 卡GPUH100 服务器额定功耗为 10.2kW,安装 4 台服务器的风冷机柜功耗为 42kW。新一代的 GB200 架构中,NVL36 机柜功率密度为 72kW,NVL72 液冷机柜功率密度则为 120kW。服务器功耗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升数据中心的整体用电量。

智算负载升级供电挑战,供电系统要求升级。通算中心采用来自两个不同的两路市电作为电源,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当某路市电故障,另一路市电能迅速接入,当两路市电完全中断时,柴油发电机自动启动供电,同时配置不间断电源 UPS 和电池,确保柴发启动前的电力系统不会中断。智算中心的供电连续性要求发生变化,并不是所有负载都需要不间断供电。智算中心的推理业务负载属于关键型负载,如推理、存储与云服务等仍需配置后备电源,而训练业务则属于可间断负载。当发生故障或断电,训练业务负载将模型保存为“检查点”,电源恢复后可以从中断点继续运行。推理业务未来预期占比提升,将对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涉及多个层级。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是从高压输入点至终端负载的整个电路系统,分为配电系统、备用电源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等。包含变压器、中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自动转换开关、UPS/HVDC 等设备。

为保障数据中心容错率,A 级数据中心多采用 2N 架构。根据国内国家标准,数据中心根据机房提供冗余等级分别为 A、B、C 三个等级。国际与美国数据中心等级则分为四个等级,高等级数据中心对系统配电架构冗余要求更高,满足负载用电需求同时,预留备用系统,多电源系统冗余能够克服电源系统存在的单点故障瓶颈,增强供电系统可靠性。

数据中心冗余提升其可靠性,同时所需设备量增加。冗余可实现应用程序和服务的高可用性,通常为 99.99%(称为“四个 9”)或 99.999%(“五个 9”)。借助多个冗余组件,如果一个组件发生故障,另一个组件可以无缝接管,确保用户不间断访问。用于数据中心冗余的主要设备包含:电力基础设备,包括 UPS、备用发电机(柴发)、配电装置(PDU、中低压柜)和变压器等;冷却系统设备,包括空调机组、多个冷却塔等;网络连接,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存储系统;服务器等。根据国标和国际标准要求,冗余架构通常包含 N、N+1、N+2、2N 和 2N+1。

“N”指的是数据中心满负荷运行所需的容量或组件的基准水平。例如,如果数据中心需要 3 个 UPS 模块才能满负荷运行,则“N”等于 3。数据中心可以对同一设施内的各种组件采用不同的冗余模型。例如,UPS 系统可能配置为 2N,而冷却系统则以 N+1 运行。

AIDC 传统配电系统包含开关柜等设备,不间断电源关注不同技术路线的渗透率提升。数据中心传统配电系统技术路线中,从电网侧接入的 10kV 电源线路引入用户起,经过高、低压供配电设备为止的电路系统,主要包括市电引入、变电站、高压配电设备-高压配电系统(中/高压开关柜),柴油发电机系统、自动转换开关系统(ATS)、干式变压器、输入低压配电系统(低压开关柜)、不间断电源系统(UPS/HVDC/巴拿马电源)、列头柜/母线槽配电系统和机架配电系统。技术路线上,不间断电源环节主要包含传统交流 UPS、高压直流不间断电源(HVDC)和巴拿马电源,可关注不同电源在 AIDC 中的适配情况。

1.4 回顾 25Q2:传统电力设备板块增长稳健,信息化板块业绩承压

25Q2 电力设备板块企业营收同增,特高压板块营收增长显著。单季度来看,受国内新能源政策影响,一次升压变环节利润增速出现结构性变化,明阳电气、金盘科技单季度表现突出。电表受国内国网招标价格下降影响,整体板块单季度利润承压,东方电子表现亮眼。(1)一次升压变环节的明阳电气、金盘科技在第二季度的利润增速均超过了 20%;(2)特高压等高压设备环节思源电气与中国西电单二季度的利润增速均超过 20%;(3)电表环节承压,三星医疗、海兴电力、炬华科技和东方电子单二季度利润同比分别为-5.77%/-20.16%/-25.93%/19.94%。(4)信息化在与其他环节对比中表现相对较弱,泽宇智能、国网信通、国能日新单二季度利润同比分别-71.73%/-16.42%/+31.32%。

特高压受交付节奏影响毛利率有所提升,一次升压环节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有所压制。板块盈利能力上,受国网招标价格影响,电表标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一次升压环节,受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单季度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特高压相关标的上,毛利率较为稳定。信息化板块部分标的波动较大,主要系产品推广过程中,价格下降所致。

存货周转率环节内差异较大,合同负债增速较高。经营效率方面,不同环节的存货周占率差别较大,一次升压变压器环节,存货周转率除明阳电气、三变科技外,均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他环节标的也均有不同程度波动。合同负债方面,大部分一次升压变压器和特高压均出现了大幅增长,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电网投资的高景气度,使得相关标的在手订单饱满,合同负债同比增幅较大。

我们认为能源转型需电网设备支撑,关注配网信息化、变压器出海及主网特高压。电网作为支撑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及结构均服务于电力结构变化。风光发电占比增加提升电网的不稳定性,信息化协助提升电网利用效率,增加电力调节能力,在电网投资中占比有望增加,成长逻辑通顺。海外电网供需错配带来电力设备出海高景气,有渠道及定点布局的公司直接受益于海外需求外溢,高景气下国内有出海渠道的公司订单及业绩有望高增。特高压协助解决清洁能源跨区消纳,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落地方式,当前仍处于特高压项目业绩兑现期,消纳压力或协助提升十五五规划的特高压线路预期,支撑估值水平。

2

工控:盈利逐步修复,有望穿越底部周期

2.1 行业:需求整体承压,传统行业呈弱复苏态势

25Q2 工控市场规模承压,传统行业边际复苏。根据 MIR 睿工业,国内 2025Q2 工控整体/OEM 市场/项目型市场规模分别为 684.6/253.9/430.7 亿元,同比分别-1.1%/+1.7%/-2.7%,受新能源行业和基建投资放缓拖累,工控整体需求承压。从下游行业来看,OEM 市场中机床、电池、物流、工业机器人等以及项目型市场中电力、采矿、造纸等传统行业实现正增长。

从工业企业库存周期角度看,2025Q3 或为被动去库向主动补库过渡的阶段。工控行业周期基本遵循库存周期(基钦周期)模型,每轮周期持续 3-4 年左右。复盘来看,21 世纪以来我国工控行业已经历 6 轮完整周期,我们认为目前正处于第 7 轮周期初期。当前时点看,通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自 23 年 7 月触底后,呈现震荡修复态势。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自 24 年 4 月以来至今连续环比增加,工业企业有望逐步由被动去库迈向主动补库,但目前来看补库仍处在蓄势过程,后续补库拐点仍需观察。

PMI 新订单与存货指标同样指向周期有望向主动补库推进。PMI 新订单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下游工业企业的需求,产成品库存则反应了企业的库存情况,当前时间点PMI 新订单同比指标仍在荣枯线附近波动,存货等库存指标仍处在较低位置,从周期长度上来看,此情况已从 2023 年 8 月开始持续至今,后续仍需观察政策等对制造业的订单需求刺激,静待从被动去库向主动补库的拐点到来。

中观指标来看, 当前 OEM 增速已经高于项目型市场增速。OEM 市场下游典型市场主要包括:纸巾机械、工程机械、电梯、工业机器人、电池制造设备、电子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制药机械、物流设备等。OEM 更依赖市场化的需求拉动,终端消费导向性强,受内需和出口的双重影响,因此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项目型市场下游典型市场主要包括:冶金、市政及公共设施、石化、采矿等。项目型市场偏向于投资驱动,以政府、央企的资本开支为导向,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因此在 2022 年宏观经济形势较弱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复盘上一轮周期,在2018-2019年周期临近尾声时,OEM 市场增速明显弱于项目型市场增速,持续时长在 5 个季度左右。站在当前时间点,自 2022 年 Q1 开始 OEM 市场增速弱于项目型市场增速,已持续两年左右,从近期两个市场增速上来看,OEM 市场增速已经有好转迹象,近两个季度增速高于项目型市场,预计此轮主动补库存周期有望到来。

工业企业利润 25Q3 同比有所下滑,Q3 产能利用率略有下滑。利润通过影响企业预期及信心,进而影响工业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产能利用率可衡量下游景气度。利润端看,2024 年 3 月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出现连续 4 个月(2024 年 3 月-6 月)实现正增长,2024Q2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 2 万亿元,同/环比增长 7.2%/33.2%,盈利修复态势明显,但 2024Q3 工业企业利润下滑至 1.7 万亿,同/环比分别下降 15.1%/14.4%。

2024Q4 工业企业利润达到 2.2 万亿,环比提升 28.3%,同比下降 3.12%。2025 年 1-7月,单月来看,仅 3 月和 4 月出现了同比增长,2025 年 8 月同比增长 21.5%。2025Q2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 1.93 万亿,同/环比分别-3.9%/+27.7%。产能利用率来看,2025Q3工业产能利用率略有下滑,为 74.0%,同/环比分别-0.9/-0.1pct。总体来看 2025 年,截至到 8 月份,虽然前 7 个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表现并不是特别亮眼,但 8 月出现了同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后续来看仍需观察工业企业利润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工业企业资本开支意愿。

2.2 公司:2025H1 营收、利润稳步提升

工控板块 2025H1 营收稳步提升。2025 年 H1 工控板块主要公司实现营收 934.19亿元,同比增长 13.6%;单季度来看,25Q1/25Q2 板块营收分别达到 431.36/502.8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55%/15.32%,工控行业呈现逐步复苏态势。

工控板块 2025H1 利润同比提升。2025H1 工控板块主要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9.96 亿元,同比增长 25.57%,主要系新兴行业资本开支加速。单季度来看,25Q1/25Q2板块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 37.97/48.99 亿元,实现分别增长 22.18%/28.33%,下游需求呈现复苏态势,工控企业盈利边际改善。

毛利率维持稳定,净利率逐季改善。中长期视角看,工控板块公司毛利率呈现稳中略降的态势,从 2014 年的 36.08%缓慢下降至 2025H1 的 33.25%,而净利率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5Q2 工控板块毛/净利率分别为 33.15%/9.34%,环比分别-0.32pct/+0.43pct。

应收账款及存货稳步增长。工控板块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随营业收入变动趋势相同,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5H1 工控板块主要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达到 521.08 亿元,较 2024年底增长 6.25%。2025H1 工控板块主要公司存货规模达到 805.64 亿元,较 2024 年底增长 16.00%,板块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均稳步提升。

2.3 展望:份额向头部集中,加速穿越底部周期

工控市场份额向头部公司集中,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从竞争格局来看,工控行业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

1)马太效应明显,头部强者恒强。头部企业具备资金、规模、品牌、行业 know-how优势,凭借产品可靠性及定制化服务能力,拉大与二三线厂商的差距。

2)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产企业凭借成本、定制化及快速响应能力,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特别在当前自动化升级节奏加快、供应链安全重要性提升的驱动下,国产企业加速对二三线海外厂商替代。

从实际跟踪角度看,以汇川技术为代表的国产领军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25Q2 汇川在国内交流伺服/低压变频器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 34.2%/19.8%,份额较为稳定。此外,第二梯队国产工控企业在其优势产品领域,市场地位亦有所提升。

从需求复苏节奏看,本轮主动去库持续时间较过往较长,传统行业复苏+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或成为新一轮补库周期到来的驱动因素。过往经验看,工控需求节奏基本符合基钦周期模型,经历主动去库、被动去库、主动补库和被动补库 4 个阶段,每轮周期平均时长在 3-4 年。若以 2021Q4 为起点,本轮周期底部至今持续时长已超过 2.5年,显著长于历史水平。当前时点看,下游工业企业利润已开始修复,传统行业呈现弱复苏态势,后续随企业设备更新逐步落地,制造业投资有望逐步回暖,工控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本报告摘自华安证券2025年10月28日已发布的《【华安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年度/中期/季度投资策略:AIDC浪潮起海内外共振向上,工控有望穿越底部周期》,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分析师:张志邦 执业证书号:S0010523120004

分析师:郑 洋 执业证书号:S0010524110003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