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初的资本市场,大数据板块异军突起。大数据产业ETF盘中涨幅一度突破4%,创下2023年6月以来新高。天下秀、浪潮信息强势涨停,用友网络、拓尔思等个股紧随其后,单日涨幅均超6%。
«大数据产业ETF单日暴涨4.23%,创两年新高,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向数据技术新赛道。»
11月初的资本市场,大数据板块异军突起。大数据产业ETF盘中涨幅一度突破4%,创下2023年6月以来新高。天下秀、浪潮信息强势涨停,用友网络、拓尔思等个股紧随其后,单日涨幅均超6%。
这一轮行情背后,是阿里集团宣布追加3800亿元AI基础设施投入的震撼消息,以及2032年数据中心能耗提升10倍的雄心规划。资本市场的躁动,预示着数据技术领域正迎来新一轮爆发周期。
01 全球云网AI智能中枢,中国技术出海新范式
上周,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项技术发布引发全球关注。协创数据旗下FCloud品牌联合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正式推出 “全球云网AI智能中枢出海全链路平台”。
该平台以“全球云网基建+智能工作台+AI运营智能体+行业解决方案”为核心架构,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全周期服务。
与传统的云服务不同,该平台创新性地整合了AI运营智能体技术。它能根据企业海外业务数据实时优化营销策略,实现本地化运营的自动化决策。
协创数据在公告中透露,该平台已开始为多家跨境电商企业提供“AI代运营”服务,广告投放转化率平均提升30%。
在阿里宣布3800亿AI基建投入的背景下,这类融合云计算、AI与全球网络的新型技术平台,正成为大数据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它解决了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的数据孤岛、文化隔阂、运营效率三大痛点。
02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破解AI发展瓶颈
当大模型算力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高质量数据资源已成为制约AI发展的关键瓶颈。长江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当前我国大模型算力及算法能力显著提升,但大量高质量语料面临“供给难、流通难、使用难”三重困境。
这一判断在产业界得到印证。国家数据局近期启动的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正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向规范化、价值化方向发展。
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统计,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已超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在A股市场,数据资源型企业价值正在重估。用友网络凭借企业ERP系统积累的工业数据资源,单日涨幅超9%;拓尔思则因其政务文本数据库建设,股价单日大涨6%。
这些拥有垂直领域高质量数据集的企业,正成为大模型训练不可或缺的“数据粮仓”。
03 边缘计算与隐私计算,智能终端的双重革命
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激增,传统云计算架构面临延迟与带宽的双重压力。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首次提出“边缘智能体”概念,计划将AI推理能力下沉至终端设备。
这一趋势在资本市场已有映射。石基信息因在零售终端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实时销售预测,股价强势涨停;数据港则凭借新一代边缘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同样封死涨停板。
隐私计算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启明星辰与GPU厂商合作优化安全检测模型,使威胁检测速度提升30%,误报率降低25%。该技术已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保障关键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
这类“计算前置、安全加固”的技术路线,正成为解决数据隐私与实时性矛盾的最佳方案。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4.7%。
04 资本动向:ABS融资与产业基金布局加速
大数据产业的重资产特性,使其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持。11月13日,雅州集团雅安大数据产业园5.95亿元ABS项目更新至“已受理”状态。该项目由华鑫证券承销,是西南地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重要融资案例。
在产业投资层面,多家上市公司通过产业基金布局数据技术赛道。电科数字通过产业基金持有摩尔线程0.8%股权,双方联合研发的国产GPU服务器已中标3个省级政务算力项目,合同总额超4.5亿元。
盈趣科技则战略参股GPU企业,探索智能硬件中的轻量化应用,已完成2款原型产品开发。
资本市场的嗅觉最为敏锐。11月13日大数据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3.9亿元,石基信息、永鼎股份等个股连续获得资金加持。这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数据技术长期价值的认可。
05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万亿赛道蓄势待发
政策面上,我国已构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支持体系。《“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
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更直接支持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地建立国际数据中心。
市场扩张速度同样惊人。IDC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大数据IT总投资规模将达4134亿美元,到2029年预计突破7497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16.4%。
在应用端,中国企业正将大数据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科曙光与GPU企业共建国产算力中心,首批落地的北京、上海算力中心已投入运营,年服务算力需求超100PFlops。
易华录开发的“蓝光存储+AI算力”融合方案,将档案检索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技术效率提升令人惊叹。
全球数据生产量每年以25%的速度激增,2024年已达41.06泽字节。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已成为比石油储备更珍贵的战略资源。
随着国家数据局启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长江证券指出,那些拥有垂直领域核心数据资源的厂商将迎来价值重估。浪潮信息、用友网络等数据资源型企业股价的强势表现,只是这场价值发现浪潮的开端。
当阿里3800亿投资砸向AI基础设施,当全球云网智能中枢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当边缘计算重构终端设备,大数据产业的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这场变革的深度与广度,可能远超我们当下的想象。
来源:程序员讲故事聊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