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父母第一反应很重要!高情商父母打造“不好惹”的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7 20:27 1

摘要:之前,演员秦昊在综艺中谈及女儿米粒被同学欺负的经历,忍不住掩面落泪。伊能静回忆,米粒在舞蹈课上被一个小男孩故意挤到墙角,甚至抢占了她的位置。米粒虽然委屈却强忍泪水,这一幕让秦昊心痛到无法自持。节目播出后,#孩子被欺负父母该不该插手#冲上热搜,评论区数万家长争论

之前,演员秦昊在综艺中谈及女儿米粒被同学欺负的经历,忍不住掩面落泪。伊能静回忆,米粒在舞蹈课上被一个小男孩故意挤到墙角,甚至抢占了她的位置。米粒虽然委屈却强忍泪水,这一幕让秦昊心痛到无法自持。节目播出后,#孩子被欺负父母该不该插手#冲上热搜,评论区数万家长争论不休:有人支持“打回去”,有人坚持“找老师”,也有人无奈表示“孩子的事自己解决”……

然而,比欺凌更可怕的,是父母脱口而出的几句话。正如心理学研究指出,80%的校园霸凌受害者因父母的错误回应陷入长期自卑、抑郁,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当孩子满眼含泪求助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底色。

第一句:“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刀子嘴扎的是孩子的脊梁骨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被欺负是你活该”。马思纯曾在节目中哭诉,初中时被同学倒粉笔灰、当众羞辱,父母却只让她“忍让”,导致她多年后仍活在“我不配被爱”的阴影里。孩子求助时最需要的不是审判,而是被坚定地支持。一句“不是你的错,妈妈永远站在你这边”,才能让孩子拥有反抗霸凌的底气。

第二句:“小孩子打打闹闹而已,别矫情!”——冷漠比拳头更伤人

网友@小雨妈妈分享:儿子被同学抢玩具后大哭,她随口说了句“这有什么好哭的”,结果孩子再被欺负时竟偷偷躲起来擦眼泪。情感忽视会让孩子认定“我的感受不重要”,久而久之变得逆来顺受,甚至成为校园霸凌的长期目标。聪明的父母会蹲下来抱住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疼,我们一起想办法!”

第三句:“打回去啊!怎么这么怂?”——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新问题

广州某小学曾发生悲剧:A同学被B同学踢了一脚,A父教儿子“打回去”,结果B同学鼻梁骨折,两家对簿公堂。李玫瑾教授强调:盲目教孩子反击可能激化矛盾,甚至让孩子误以为“拳头代表正义”。与其吼孩子“没出息”,不如教他们三步反击术——瞪眼威慑、大声呵斥、快速求助。

第四句:“离坏孩子远点就行!”——逃避只会养出“软柿子”

心理学实验证明:72%的霸凌受害者靠“交到新朋友”成功脱困。孤立无援的孩子最容易被盯上。就像孙菲菲曝光娱乐圈霸凌时所说:“恶人专挑不敢发声的人欺负”。父母真正该做的,是帮孩子建立“盟友圈”,周末组织同学聚会、鼓励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身边始终有支持者。

1. 先共情,再行动——情绪安抚比讲道理重要100倍

秦昊听到女儿受委屈时,第一反应是心疼而非说教。拥抱、倾听、共情,这三步能让孩子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可以告诉孩子:“换作是妈妈也会难过,谢谢你愿意告诉我”。

2. 角色扮演练出“不好惹”的气场

在家模拟欺凌场景:家长扮演挑衅者,教孩子用洪亮的声音喊“停!我不允许你这样!”,并练习保护头部、快速逃跑的技巧。研究表明,挺直腰板、眼神坚定的孩子被欺负概率降低60%。

3. 联合老师打“组合拳”

北京某重点小学教师透露:家长私下找对方孩子“报仇”是最蠢的做法,正确方式是收集证据(伤痕照片、目击者信息),联合老师制定保护方案。例如调整座位、安排班干部陪同活动,从源头切断霸凌机会。

4. 从绘本到运动,武装身心

推荐《不要随便欺负我》《大声说不可以》等绘本,用故事教会孩子反抗;同时报名跆拳道、篮球等运动,强健的体魄自带威慑力。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4岁开始锻炼的孩子,眼神里都写着‘不好惹’”。

孩子被欺负时,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在雕刻他的灵魂。说“没关系”,是在教他卑微;说“打回去”,是在教他暴力;而说“妈妈在”,是在教他勇敢。

愿每个孩子都能像树一样生长——向下扎根汲取爱的养分,向上伸展无畏风雨。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你会怎么做?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点赞转发,让更多父母学会用爱守护孩子的锋芒!

来源:蘇彦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