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求职市场疯了985硕士抢文员岗海归保洁能入职降薪30%也愿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06:31 1

摘要:在上海某人才市场的招聘展位前,28岁的小林深深鞠躬,递出的简历上,亮眼的学历背景和岗位要求形成刺眼反差。展位后的HR面露难色,手里已经堆了厚厚一摞简历——原本只招1名行政文员,一上午就收到了200多份申请,其中不乏985硕士、海外留学生,甚至有前互联网大厂的中

“您好,我是QS前50的海归硕士,这是我的简历,文员岗我也能做,薪资没要求,能入职就行!”

在上海某人才市场的招聘展位前,28岁的小林深深鞠躬,递出的简历上,亮眼的学历背景和岗位要求形成刺眼反差。展位后的HR面露难色,手里已经堆了厚厚一摞简历——原本只招1名行政文员,一上午就收到了200多份申请,其中不乏985硕士、海外留学生,甚至有前互联网大厂的中层管理者。

如今的上海求职市场,早已不是“双向选择”的温和场景,而是陷入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疯狂内卷。有人调侃:“在上海找工作,比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挤到座位还难。” 这场求职狂欢背后,是无数年轻人的焦虑与挣扎。

一、求职市场“卷王”频出:高学历人才扎堆基础岗

“我们招保洁,要求初中以上学历,结果收到了100多份简历,其中3个是本科生,1个是海归。” 上海某连锁商场的招聘负责人李女士,提起近期的招聘经历,至今觉得不可思议。

她展示的简历里,一位26岁的海外留学生在自我介绍中写道:“我能接受倒班,不怕吃苦,之前在国外做过兼职保洁,有经验,希望能给我一个机会。” 而另一位本科毕业生则表示:“现在工作太难找,保洁岗稳定,至少能解决温饱,总比待业强。”

不仅是基础岗,就连传统认知中“门槛不高”的文员、前台岗位,也成了高学历人才的“战场”。某互联网公司的行政文员岗,招聘信息发布3天,收到了500多份简历,其中985、211院校毕业生占比超40%,还有12人拥有硕士学历。

“以前觉得文员岗是‘过渡选择’,现在成了‘香饽饽’。” 正在求职的985硕士小周说,他已经投递了80多份简历,应聘的岗位从运营、策划降到了文员、助理,“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不错了,薪资比预期降30%也能接受,总不能一直靠家里接济。”

更夸张的是,一些热门企业的校招岗位,竞争比达到了“千里挑一”。某国企上海分公司今年校招拟招20人,报名人数突破2万,其中不乏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有HR透露:“现在筛选简历,先看学校是不是985、211,再看有没有实习经历,最后看能不能接受轮岗和外派,稍微有点短板就会被刷掉。”

二、求职者的“生存之战”:降薪、跨行、异地求职成常态

“我之前在杭州做互联网运营,月薪1.5万,来上海求职3个月,现在愿意降到1万,还是没找到合适的。” 30岁的张先生无奈地说,为了在上海立足,他不仅降了薪资预期,还主动投递了新媒体、电商等跨行岗位,“以前挑工作,现在工作挑我,只要行业前景还可以,我都愿意尝试。”

在上海的各大人才市场和招聘网站上,“降薪求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海求职者的薪资预期较去年下降了18%,其中30-35岁的职场人降薪意愿最强,超60%的人表示“为了稳定,可接受10%-30%的薪资降幅”。

除了降薪,跨行求职也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做了5年教培行业的王女士,转型投递了电商客服、社群运营等岗位;原本从事建筑设计的李先生,开始应聘房产中介、家居销售;甚至有程序员放弃专业,转而竞争外卖运营、物流调度等岗位。

“换行意味着从零开始,但不换行就可能一直待业。” 王女士说,她已经参加了12场面试,虽然大多是基础岗位,但她依然认真准备,“至少有机会入职,慢慢积累经验,总比坐以待毙强。”

还有不少求职者为了“上岸”,选择了异地通勤。在苏州租房、上海上班的95后小吴,每天要花3小时在通勤路上,“上海的工作机会比苏州多,虽然通勤辛苦,但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咬咬牙就能坚持。”

三、疯狂内卷背后:供需失衡与时代焦虑的双重挤压

上海求职市场的疯狂,本质上是供需失衡与时代焦虑的双重结果。

从供给端来看,大量人才涌入上海,加剧了竞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职场精英,加上近年来互联网、教培、地产等行业裁员潮,大量有经验的职场人重新进入求职市场,让本就紧张的岗位竞争更加激烈。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海求职市场的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长了45%,而岗位数量仅增长了8%。

从需求端来看,企业招聘变得更加谨慎。受经济环境影响,不少企业缩减了招聘规模,提高了招聘门槛,更倾向于招聘“即插即用”的成熟人才,对于应届生和转行求职者并不友好。“现在企业都在‘降本增效’,招聘时更看重性价比,希望招进来的人能快速创造价值。” 某企业HR说,他们今年的招聘名额比去年减少了一半,筛选标准却提高了不少。

此外,年轻人的“稳定焦虑”也推动了内卷。经历了行业波动和裁员潮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追求“高薪”,而是把“稳定”放在首位。国企、事业单位、大型连锁企业成为求职热门,这些岗位的竞争也因此变得异常激烈。“以前觉得稳定的工作没挑战性,现在才明白,稳定才是职场人的‘定心丸’。” 正在应聘国企文员的小徐说。

四、求职者的“破局之道”:在内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面对疯狂的求职市场,抱怨和焦虑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主动适应、积极破局,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1. 降低预期,但不放弃成长

“降薪不是妥协,而是为了获得一个成长的机会。” 已经成功入职的张先生说,他虽然降薪进入了一家电商公司,但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短视频剪辑、直播运营等技能,“现在的岗位是跳板,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以后依然有机会追求更高的薪资。”

2. 打造“差异化优势”

在同质化竞争中,拥有独特的技能和经验至关重要。求职者可以根据目标岗位的需求,补充相关技能,比如考专业证书、学习办公软件、积累实习或兼职经验。“我应聘客服岗时,因为有短视频剪辑的技能,被公司看中,现在不仅做客服,还负责公司的抖音账号运营,薪资也比普通客服高。” 95后小宋说。

3. 拓宽求职渠道,不局限于传统方式

除了招聘网站和人才市场,求职者还可以通过内推、社群、行业展会等渠道寻找机会。很多企业的内推岗位竞争压力更小,成功率更高;行业社群里也会有不少隐藏的招聘信息,能让你更快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获得求职机会。

写在最后:内卷之下,别丢了前行的勇气

上海求职市场的疯狂,是当下就业环境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有高学历人才抢基础岗的无奈,有职场人降薪转行的挣扎,也有年轻人为了稳定拼尽全力的执着。

但请相信,内卷只是暂时的,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或许现在的求职之路充满坎坷,但只要你不放弃希望,不断提升自己,总能在茫茫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

就像上海这座城市一样,它既有竞争的残酷,也有包容的温暖,更有无限的可能。愿每一个在上海求职的人,都能在疯狂的内卷中保持清醒,在艰难的前行中积蓄力量,最终实现自己的职场梦想。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上海热门行业求职“避坑指南”,包含薪资行情、招聘陷阱提醒,方便你参考?

来源:清秀林园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