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村的振兴启示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1:35 1

摘要:交通桎梏曾是横亘在崖头村发展面前的“太行王屋”。2022年初访时,“人在山西,网在陕西”的信号窘境、“越野车走起来都费劲”的泥泞土路、“烂枣腐坏无人问”的无奈场景,勾勒出深山村落的困局。

一条路通了, 一个村“活”了。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激活资源的“金钥匙”,这是一个被无数事例证明的朴素真理。

记者三访崖头,所见所闻恰似一部鲜活的乡村振兴启示录,在吕梁山脉与黄河之间,书写着“因路而兴、因旅而旺”的时代答卷。

交通桎梏曾是横亘在崖头村发展面前的“太行王屋”。2022年初访时,“人在山西,网在陕西”的信号窘境、“越野车走起来都费劲”的泥泞土路、“烂枣腐坏无人问”的无奈场景,勾勒出深山村落的困局。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贯通,如神来之笔改写了村庄命运。这条“挂”在群山上的致富路,不仅终结了“进不来、出不去”的历史,更让崖头村融入晋陕黄河旅游带,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车如流水马如龙”。

2024年再访,崭新柏油路盘山而建,观景台、停车区错落有致,不仅打通“出村路”,更架起“致富桥”。68岁的贺树才开上代步车,呼瑞英家拧开水龙头流出清澈山泉,200亩枣林变身网红打卡点,阡陌交通成了希望与梦想的延伸。

公路带来人流,如何让人流变“留量”?崖头村以文化赋能旅游,用创意激活资源。2025年的崖头村,“三区七题”主题院落“院院有情怀、各院不同样”。原生态窑洞民居变身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产品,“乡愁”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资源。

产业形态也实现升级。枣农在“黄河红枣大观园”搞起采摘游;贺元红夫妇返乡直播卖山货;王云林的烧烤摊融合淄博小饼与本地羊肉。从单一农业到“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商”的复合业态,崖头村的蜕变揭示出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资源禀赋需要创意激活,传统产业需要业态创新,文化正是撬动这一切的支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崖头村的变迁中,最动人的是村民精气神的变化——呼大娘讲述“人背驴驮”的往事,老支书算起“一天收入抵半年”的经济账,返乡青年拓展电商渠道……从“等靠要”到“主动创”,彰显着乡村文明的觉醒。当物质脱贫与精神富足同频共振,乡村振兴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这种蜕变源于对“人”的尊重与激活。民宿托管实现村民分红,新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山西省最美民宿”品牌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受益者”,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主体力量。

崖头村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输血”,而是要激活内生动力;不是模仿城市文明,而是要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之路。黄河水汤汤东去,带走了旧日贫穷,却留下了崭新希望。当更多“崖头村”在希望的田野上破茧成蝶,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必将在吕梁大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吕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