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甘肃的天气让农民们愁坏了!自4月中下旬以来,气温持续偏高,雨水少得可怜,旱情像滚雪球一样越扩越大。截至5月16日,全省已有庆阳、平凉、兰州等8个市州的25个县区受灾,农田受灾面积超过188万亩,其中10万多亩几乎绝收,连播种都成了难题。
最近,甘肃的天气让农民们愁坏了!自4月中下旬以来,气温持续偏高,雨水少得可怜,旱情像滚雪球一样越扩越大。截至5月16日,全省已有庆阳、平凉、兰州等8个市州的25个县区受灾,农田受灾面积超过188万亩,其中10万多亩几乎绝收,连播种都成了难题。
旱情有多严重?
- 农作物“渴”得撑不住:126万亩越冬作物(比如小麦)蔫黄缺水,52万亩地因干旱压根种不下去,7万多亩播下去的种子发不了芽,还有54万亩春播作物长得稀稀拉拉,收成堪忧。
- 人畜饮水也拉警报:陇南、平凉等地部分区域连日常用水都紧张,40多万人和47万头大牲畜面临缺水困境。
- 极端天气火上浇油:气温高、降水少,加上虫害肆虐,小麦条锈病、地下害虫比往年更猖獗,雪上加霜。
政府出手:与时间赛跑抗旱
面对灾情,甘肃省委省政府急眼了,火速派工作组到一线指导救灾,还发布了《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意见》,教农民怎么保庄稼。比如小麦、玉米、马铃薯这些主粮,都有具体的“抗旱保命”招数。
更重磅的是,水利部5月15日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调度刘家峡等水库紧急补水10.5亿立方米,全力保障灌溉用水。甘肃本地也没闲着,武威、白银等5市早两天就启动了应急响应,组织挖潜提水、调水,连农村水井都24小时待命。
未来十天,旱情可能更糟?
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0天甘肃大部依旧“晴多雨少”,旱情可能继续升级。尤其是平凉、陇南等地,部分区域已发布干旱红色预警,意味着当地土壤干得能“冒烟”,农作物面临绝收风险。
专家支招:自救+科技双管齐下
- 农民自救:抓紧覆盖地膜保墒,改种耐旱作物,比如土豆、谷子。
- 政府发力:人工增雨、跨区域调水、维修供水工程,甚至组织送水车进村,确保人喝得上水,地浇得上苗。
结语:
这场旱灾不仅是“靠天吃饭”的考验,更是对应急能力的挑战。好在政府反应迅速,科技手段齐上阵,但长远来看,完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才能治本。眼下,每一滴水都珍贵,愿甘肃早日迎来甘霖!(数据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贴士:节约用水,人人有责!随手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也能为抗旱出一份力。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