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别是在2025年,各大车企开始纷纷推出“智驾”车型,将智能辅助驾驶的入门车型价格打入到10万元以内,这背后就需要上游供应链对成本的再度压缩。
导语
脱离大疆,卓驭走得并不顺利。
从2021年上海车展亮相,到2025年再度回归上海车展,从大疆车载更名到卓驭,无人机行业独角兽的大疆旗下的汽车项目走得看似顺风顺水。
打着低成本享受高阶智驾的卓驭,顺利打进了比亚迪、上汽、大众、奇瑞等9家车企的供应链中,获得超过20款车型的定点,也量产了不少车型。
乘着“智驾”的浪潮,大疆车载顺利地开辟了第二经营线,从无人机的小市场打入到汽车产业的大市场。
特别是在2025年,各大车企开始纷纷推出“智驾”车型,将智能辅助驾驶的入门车型价格打入到10万元以内,这背后就需要上游供应链对成本的再度压缩。
这对于卓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低成本的优势相对其他友商来得更容易些。
智驾平替
2024年,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在电动汽车出行百人会上,讲到7000元就能实现智能辅助驾驶上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在当时搭载这一功能的车型动辄都要20-30万元。
低价的背后,是卓驭采用了一套与主流完全不同的硬件,在行业主流都在推英伟达的Orin芯片,以大算力来实现城市领航,卓驭却表示,仅需要32 TOPS的算力就可以实现高快领航,100TOPS算力就能实现城市领航功能。
这种打法,对智驾行业来说似乎是一场降维打击,当然也将车企的智能辅助驾驶研发团队的现实打破了,在车企花费者数亿元,进行着研发,更需要数万元的成本才能实现上车的方案,被一家初创企业用几千元实现。
然而,在2025年之前,实际接入卓驭方案的车型却少之又少,除了和五菱宝骏在低价位产品上合作之外,就只有和大众合作的车型落地。
期中在宝骏上搭载的方案是最为基础的7V+32 TOPS的配置,仅能实现在高快路上的使用,特别是对于当时头部企业都已经全面进入城区领航来说,实际的差距来得太大。
而和大众的合作,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2019年开启合作,2024年第一款量产车型上市,前后近5年的研发时间,对于这个18月就能量产一款新车的时代来说,有些太过缓慢。
同时,与大众的合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款号称最智能的燃油车,并没能拯救大众在中国不断下滑的销量,也没能拯救燃油车市场的萎缩。
与此同时,智能辅助驾驶在技术方面更迎来了新的动向,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转向端到端的大模型方案,以一套新的技术方案替代掉之前的技术路线,实现了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
整个2024年下半年,智能辅助驾驶进入到了快速奔跑的状态,新势力车企的智能辅助驾驶团队都快速跟进,功能和体验上都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上。
而卓驭所提供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还停留在高速巡航和城区记忆领航,这对于消费者所理解的“科技平权”相差较大,当头部方案已经可以做到从车位到车位的使用体验时,卓驭还在原地踏步。
在进入2025年后,主流车企纷纷加入到新一轮内卷之中,而最先开卷的就是智能辅助驾驶,长安汽车、比亚迪、奇瑞等大厂纷纷开始宣布要“智驾平权”,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直接下放到入门车型。
对于卓驭来说,机会终于到来,在比亚迪在天神之眼C的供应商中出现了卓驭,结合去年12月9日卓驭的工商信息变更,比亚迪旗下深圳比亚迪创芯材料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入股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占股3.95%。
比亚迪并没有将整套方案交给卓驭,而是选择了多供应商+自研的路线,卓驭仅提供三目立体视觉算法。至于双方最深度的合作还是大疆的主业消费级无人机,比亚迪部分车型提供选装卓驭的车载无人机系统。
平价时代
在智能辅助驾驶成为平权的技术之后,车企在价格战上的内卷进入了新的高度,而首先被打下来的就是搭载激光雷达的方案,在市场上除了特斯拉坚持用纯视觉方案外,其余的高阶辅助驾驶方案都采用的是多感知融合,也就是搭载激光雷达的方案。
在多年的行业宣传下,甚至形成了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一定是标配激光雷达的消费认知,这个曾经成本数万元的零件虽然已经沦为白菜价,但依然成为高阶辅助驾驶的代表。
在车企的不断内卷之下,搭配激光雷达版本的车型价格也在不断下探,15万元成为了新的行业分水岭,在这个价位就可以买到一辆带有激光雷达并且支持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这对于卓驭来是,并不是好消息,另一方面,摩尔效应也依然在发挥着作用,随着英伟达Thor的量产临近,上一代芯片Orin的价格也在不断下探,带来算力的廉价化,通过比亚迪在天神之眼C的方案上采用地平线J6M和英伟达Orin N混用的方案,就能看出价格的不断下探。
卓驭走的低算力路线几乎被堵死,32 TOPS的芯片方案一夜过时,虽然卓驭预留了改装到100TOPS算力的方案,但是这就需要面临更多是成本的竞争。
与此同时,友商的发展都进入了快车道,华为、地平线和Momenta三家企业都打开了新的市场。
华为在鸿蒙生态的支持下,成为了国内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代表,ADS系统在问界等高端车型上实现了绝对的统治力。另一方面,华为还推出ADS SE方案来向20万元以内的车型下放。
地平线凭借着硬件的优势,可以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而且靠着征程芯片打开的市场,更是进行了多维度的发展,不止提供芯片,更提供配套的解决方案,在成本控制上优势明显。
Momenta更是今年车企供应商中的明星企业,在与丰田达成合作后,Momenta在主机厂的存在感不断增强,特别是包含激光雷达多感知融合的方案更是搭载到不少车型上,帮助车企在新一轮价格战中杀出重围。
当高阶辅助驾驶的成本不断下探后,入门级的辅助驾驶功能逐渐变得鸡肋,在低价位车型上体验感不够,更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高阶辅助驾驶方案上,卓驭也有激光雷达方案,采用的三目与激光雷达融合的方案,体积上对比其他方案有不小的优势,目前只有在上海车展展示的一款试验车型,还没有量产车型。
或许是由于这套方案太过激进,将本应被拿出展示的激光雷达隐藏到了前档玻璃中,反倒让车企产生了顾虑,无法直接体现激光雷达的存在感,就无法体现高阶辅助驾驶的存在一样。
就和智驾方案一样,目前卓驭提供的方案都是以工程师为导向的,追求极致的压榨性能和体积,在研发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营销来说,却不一定是最优解。
某款号称“小而美”的社交软件至今因占用巨大而备受诟病,但却依然是社交软件的第一。
市场有时需求的不一定是最极致的方案,而是一个适合市场的,满足各方需求的方案。
卓驭也意识到自己在营销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请来了高人助阵,原博世中国区智能驾控部销售总监、总裁商务助理张建兵在2024年加入卓驭,并担任销售负责人。
当下,在智能辅助驾驶的监管进入收紧状态下,对于卓驭来说或许是最后的机会,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各种“智驾”名称都回归到辅助驾驶的圈子中,所有的参赛者被拉回同一起跑线上。
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宝骏和大众之后,不少车企都和卓驭合作的车型都开始量产上市,奇瑞iCAR、哈弗枭龙 Max、东风纳米06等车型都是双方的首次合作,也是传统车企的试水。
卓驭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展示出其在辅助驾驶系统上的独特优势,或许能够挤进头部智驾方案供应商的阵营。
来源:Business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