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扎根县域的金融主力军,湖北洪湖农商银行紧扣时代脉搏,以提质增效为墨,以实干担当为笔,在洪湖大地上书写着服务“三农”、赋能实体的动人篇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作为扎根县域的金融主力军,湖北洪湖农商银行紧扣时代脉搏,以提质增效为墨,以实干担当为笔,在洪湖大地上书写着服务“三农”、赋能实体的动人篇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谢之
洪湖之畔,千帆竞发,碧水映照振兴图景;农商银行,百舸争流,金融润泽希望田野。作为扎根县域的金融主力军,湖北洪湖农商银行紧扣时代脉搏,以提质增效为墨,以实干担当为笔,在洪湖大地上书写着服务“三农”、赋能实体的动人篇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党建铸魂,把稳提质增效“方向舵”
头雁引领,扛起担当之旗。洪湖农商银行建立“党委统筹、部门协同、支行落地”三级联动机制,将“第一议题”制度落到实处。党委班子躬身力行,推动“六访六增”行动走深走实,累计走访企业、农户6244户,精准滴灌融资需求9.1亿元。深挖瞿家湾红色富矿,打造“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开展政策宣讲36场;建成标准化党员活动室25个,组建10人青年突击队,参与志愿服务240人次;构建“班子包片、支部包村、党员包户”责任网络,25个支行党支部与行政村结对共建,打造21个“村银共建活动室”,今年以来高效完成2100户农户授信资料收集,显著提升融资效率,让党旗在服务一线高高飘扬。
清廉护航,筑牢思想堤坝。构建“纪委监督+部门互查+全员监督”三道防线,将廉洁要求嵌入业务流程。深化“清廉支行”创建,制定员工行为正负面清单,创新“纪委七必问”监督机制,年内排查风险线索135条,整改问题120项;在各支行设立清廉监督岗,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收集履职建议47条;评选“清廉家庭”5户、“清廉员工”8名,让清风廉韵浸润日常,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作风淬炼,激发内生动力。彻底扭转“重规模、轻效益”的惯性思维,树立“以效益论英雄”的考核指挥棒,将支行绩效与存款付息率、贷款收息率、资金归行率紧密挂钩。通过信贷产能提升培训、实战经验分享,推动全员从“业务能手”向“客户伙伴”转型,从“坐商”向“行商”转变。截至10月末,存款付息率比年初下降0.27个百分点,呈现出“质量提升、效益向好”的稳健态势。
主业深耕,播撒乡村振兴“及时雨”
量体裁衣,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紧扣“水产当家、生态赋能”的发展路径,打造“水产+金融”“生态+金融”特色模式。针对小龙虾、稻渔共生、水生蔬菜等优势产业,创新“富渔贷”“莲藕贷”“生态修复贷”等专属产品,为洪湖湿地治理授信1.4亿元。深入瞿家湾、螺山等核心产区,走访龙头企业、合作社、散户,精准把脉经营痛点,创新扩大押品范围,实现还款周期与产业周期无缝衔接。向华贵集团发放商标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支持建设万亩莲藕示范基地,辐射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今年以来,累计投放特色产业贷款1.79亿元,支持1500余户农户扩大再生产,户均年增收3万元,为水乡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整村授信”,普惠阳光遍洒乡野。推动服务重心下沉,选派56名“金融村官”进驻234个行政村,开展“进村入户、进园入企”常态化走访。大力推行“863”“整村授信”模式,累计建档1.8万户,预授信12.5亿元,用信7.8亿元,实现覆盖面、资产质量与服务效率同步提升。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链式服务,与6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向下游农户发放链式贷款4954万元,助力小港管理区建成2万亩虾蟹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水产产业从“散养零星”向“集群品牌”升级。
小微快贷,纾困解难雪中送炭。聚焦水产加工、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小微群体,以流程再造和科技赋能打造高效信贷通道。践行“小微金融店小二”服务理念,建立前中后台协同机制,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平均办贷时间压缩50%以上。创新“301”快贷模式,实现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精准响应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例如,某水产加工厂在收购旺季急需100万元资金,从申请到放款仅用3小时,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15亿元,为108家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4.16亿元,帮助25家水产加工企业稳住生产线,保障1800余个就业岗位,彰显了地方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风控固本,织密资产安全“防护网”
源头治理,筑牢风险堤防。优化信贷准入标准,组建独立审批人团队,对新增300万元以上贷款实行集体评审、一票否决,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大数据整合工商、税务、征信等多维信息,构建客户风险画像,实施行业限额与客户分级管理,严控高风险领域信用投放,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风险滋生。
多措并举,攻坚存量风险。组建“特资部+客户经理+法律顾问”风险化解专班,与法院共建“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坚持刚性清收与柔性化解并重。年内执结案件28件,处置不良贷款3200万元;开展“黄马甲”专项清收行动,分区作战、精准攻坚;对暂时困难企业实行“一户一策”,避免“一刀切”,通过债务重组、展期续贷等方式化解风险贷款。如在处置某水产公司逾期贷款时,通过“查封+租赁还款”创新方案,实现了风险化解与企业存续的双赢。年内通过柔性方式化解风险贷款1800万元,展现了风险处置的力度与温度。
闭环管理,压实贷后责任。严格执行客户经理贷后管理责任制,要求每月实地走访不少于2次,动态监测客户经营状况与资金流向。每季度全覆盖核查抵押物状态,对水产养殖、粮食种植等周期性较强客户,实施差异化、动态化贷后管理,重点跟踪苗种投放、市场行情对还款能力的影响。年内已对23户潜在风险客户提前介入,通过调整还款计划、补充担保等措施有效化解风险,形成了贷后管理的有效闭环。
科技强翼,打造智慧银行新样板
线上触达,业务办理“零距离”。大力推广智慧柜员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实现数字食堂、贷款申请、缴费支付等业务“指尖办”,10月末线上业务替代率已达96.74%;创新推出“码商e贷”,为1600余户商户提供灵活便捷的信用贷款,金额超3亿元;深入推进“数商兴农”工程,建成“电商交易+金融服务”综合站1个,支持12家农村电商发展,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小龙虾、莲藕等农产品10万斤,带动20户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实现了数字金融与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
精细施策,融资成本“降下来”。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引导客户资金“短变长”,一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占比持续提升,带动全行存款综合付息率持续下降,为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空间;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贷款平均执行利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全年为县域经济降低融资成本2755万元;金融市场部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审慎开展同业业务,实现资金营运收益稳健增长,降本与增效协同共进。
智慧升级,服务体验“更暖心”。完成25家“金融+政务”智慧网点改造,引入社保一体机、智能柜员机等设备,实现社保卡申领、不动产查询等政务便民服务“一站通办”;优化网点功能分区,保留1个人工窗口,配备2台智能柜员机,并配齐专职大堂经理,引导客户高效办理业务。改造后,网点业务处理效率提升40%,客户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人工成本下降15%,客户投诉率下降30%,实现了效率、成本与体验的多元优化。在乡镇集市布设28个24小时自助银行,实现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彻底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末梢循环”。
从红色驿站的初心映照到田间塘口的精准赋能,从智慧风控的坚实护航到线上线下的便捷畅通,洪湖农商银行以党建、主业、风控、科技“四轮驱动”,将提质增效深深融入洪湖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洪湖农商银行锚定“质效优先、稳健致远”的目标,在服务乡村振兴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征程中奋楫争先,以澎湃的金融“活水”滋养洪湖大地,为全省农商行系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洪湖智慧”与“洪湖力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