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进白宫不让走正门,没有红毯,合影时特朗普坐着他只能站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23:44 1

摘要:朱拉尼低调会见特朗普,堂堂叙利亚总统从侧门进入,不仅没有红毯倚仗,合影时甚至只能恭敬的站在特朗普身边。

朱拉尼低调会见特朗普,堂堂叙利亚总统从侧门进入,不仅没有红毯倚仗,合影时甚至只能恭敬的站在特朗普身边。

2025年11月的这次会面,表面上是一场外交活动,实则是一幅鲜活的政治隐喻图,揭示了当代国际关系中那些不言而喻的权力等级地位差异

2025年11月10日,这位曾被美国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的武装组织头目,以国家元首身份踏入白宫,却未获得红毯、仪仗队或正门迎宾的常规礼遇。

在椭圆形办公室的合影中,特朗普稳坐总统办公桌后,朱拉尼则站立一旁,双手拘谨地交叠身前。

这张被特朗普社交媒体账号描述为“与叙利亚领导人会晤”的照片,成为美叙关系不对等性的最直观注脚。

此次会面既无联合新闻发布会,也无国旗装饰的座驾,与常规国事访问的隆重仪式形成尖锐对比。

朱拉尼的白宫之行,与通常外国政要访问时的盛大场面不同,朱拉尼的车队并未驶向白宫正门,而是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悄然绕行至侧门进入

这一细节立即为整个会面定下了基调:低调、非正式、刻意避免引人注目

正门入场权在美国外交礼仪中具有严格界定:仅面向获得完全承认的主权国家元首或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

朱拉尼领导的临时政府虽控制叙利亚大部分领土,并获得土耳其、法国等国承认,但其“总统”身份在联合国体系内仍存争议。

2006年,他在摩苏尔被美军抓获,服刑5年后于2011年获释返回叙利亚,随后组建“支持阵线”,公开与阿萨德政权对抗。

他领导的武装组织经过多次整合,发展为“沙姆解放组织”,他本人也从武装头目逐步晋升,最终成为叙利亚过渡阶段总统。

讽刺的是,这位能走进白宫的领导人,多年前曾是美国政府悬赏千万美元通缉的对象

从“通缉犯”到“会谈对象”的转变,本身就充满特殊性,这也决定了这次白宫会见无法按照常规高规格接待标准进行。

这种历史背景使美方必须通过礼仪降格来平衡国内舆论压力,若给予红毯待遇,国会必然抨击政府“合法化恐怖分子”。

朱拉尼对低姿态的容忍,折射出叙利亚临时政府的现实困境。

历经十余年内战,叙利亚经济萎缩超50%,贫困率高达69%,而美国主导的《凯撒法案》如同经济绞索,禁止任何与叙利亚政府的商业往来。

此次会谈后美方同意的6个月制裁暂停,虽无法根本解除制裁,却能为叙利亚提供喘息窗口。

朱拉尼以站立姿态换取的,不仅是制裁豁免,更是美军在叙利亚存在的变相合法化,他在会谈中公开认可美军驻扎为“维护区域稳定的必要力量”,这为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美军行动披上了临时政府背书的外衣。

2020年生效的《凯撒法案》名为针对叙利亚政府,实则构建了覆盖金融、能源、基建的全方位制裁网络。

其最严厉之处在于“次级制裁”条款:任何与叙利亚政府交易的第三方机构都将被排除出美国金融体系。

这种设计使叙利亚沦为经济孤岛,连人道主义物资输送都步履维艰。

特朗普政府此次提供的6个月豁免,实质是总统行政令下的权宜之计,因法案废除权在国会手中。

美财政部明确强调,豁免不适用于涉及俄罗斯或伊朗的交易,暴露其真实意图是切割叙利亚与俄伊联盟。

朱拉尼的让步远超表面所见,除接受美军存在合法化外,他还承诺加入美国主导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

这一举措将叙利亚拖入更复杂的地缘博弈,俄罗斯在叙利亚保有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迈米姆空军基地,而美军长期在北部油田区驻扎。

如今临时政府同时接纳两大军事力量,使叙利亚成为美俄武装力量共存的危险试验场。

朱拉尼通过此行变相承认了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仲裁者地位,当福克斯电视台追问阿萨德引渡议题时,他刻意强调“正义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将叙利亚内部矛盾转化为讨好美国的投名状。

白宫会晤前一个月,朱拉尼曾赴莫斯科与普京闭门会谈2.5小时。

俄方披露的会谈照片显示,两人并肩而坐,姿态近乎平等。

这种反差体现朱拉尼的生存智慧,向美国寻求经济解困的同时,向俄罗斯争取战略空间。

他向俄方提出三项要求,减免阿萨德时期债务、归还转移至俄的国有资产、引渡阿萨德本人。

前两项关乎实际利益,第三项则是谈判筹码。俄方对此心知肚明,故以“人道主义收留”为由拒绝引渡,但同意商讨军事基地协议修订和油田合作。

这种“骑墙战略”的风险正在显现,朱拉尼访美后,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提醒“叙利亚主权不容交易”,暗示对其倒向美国的警觉。

而美国对临时政府的支持同样充满保留:豁免制裁设有时限,且未承诺政治承认。

朱拉尼试图通过炒作阿萨德议题增加谈判筹码,在联合国大会、沙特访问等场合反复要求引渡。

但这种策略可能适得其反,俄罗斯视阿萨德为未来政治博弈的潜在代理人,绝不会轻易放弃;美国则仅将引渡议题作为施压工具,并无意愿彻底解决。

叙利亚已沦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微型战场,俄罗斯寻求保留在地中海的战略支点,美国意图削弱伊朗经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的武器通道,而土耳其、以色列等地区势力各有盘算。

朱拉尼政府在这种裂痕中求生,既允许俄军使用基地,又欢迎美军驻扎,既参与美国反恐联盟,又向俄罗斯采购能源设备。

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难以持久,美俄在叙利亚的利益根本对立,俄要维持战略存在,美要瓦解俄伊联盟。

特朗普政府的叙利亚政策凸显实用主义悖论,一方面,他接待朱拉尼被批评者斥为“背叛美国价值观”,因对方有恐怖组织背景。

另一方面,他在合影中的主导姿态又迎合了国内民粹主义对“美国优先”的期待。

这种矛盾从其对朱拉尼过去的评价可见一斑:“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坎坷……没有坎坷的过去,就不会有机会成功”。

这种模糊态度背后,是美国中东战略的深层困境:既想抽身减少军事投入,又需遏制俄罗斯影响力,只能通过非正式合作寻找代理方。

朱拉尼的微笑背后,是国家主权被交易的真实代价:他以礼仪上的屈从换取六个月制裁暂停,而美国获得美军存在的合法化背书。

若明年国会不延长豁免,叙利亚经济将重陷困局,若美俄冲突升级,临时政府将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叙利亚重建需2500亿至4000亿美元资金,远超临时政府偿付能力。

朱拉尼的“白宫之行”虽获喘息空间,却未触及问题核心:国家主权残缺的政权难以真正主导命运。

当他从侧门离开白宫时,叙利亚的未来依然被困在美俄博弈的夹缝中。

那张合影中站立的身影,既是一个领导人的个体选择,也是一个战乱国家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尊严牺牲。

来源:素年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