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汾酒没有生产一瓶名为“桂花汾酒”的产品,却让“桂花汾酒”的概念火遍全网。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一场由用户发起、品牌精准接力的数字化营销典范。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深刻的品牌范式转移——从品牌作为高高在上的“造浪者”,转变为敏锐且谦逊的“冲浪者”。
山西汾酒没有生产一瓶名为“桂花汾酒”的产品,却让“桂花汾酒”的概念火遍全网。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一场由用户发起、品牌精准接力的数字化营销典范。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深刻的品牌范式转移——从品牌作为高高在上的“造浪者”,转变为敏锐且谦逊的“冲浪者”。
UGC引爆:从“偶然火花”到“必然趋势”的洞察
这场战役的起点,是一位普通用户随手发布的“桂花汾酒”短视频。它的意外走红,看似是运气,实则揭示了市场的必然需求:年轻消费者渴望对传统产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消费。这簇由用户点燃的“偶然火花”,测试的正是品牌对市场脉动的感知能力。许多品牌曾与类似的机遇擦肩而过,正是因为它们缺乏将“偶然”识别为“趋势”的敏锐。
而汾酒与它们的关键分水岭,在于其接下来的“敏捷响应”能力。
敏捷响应:一场教科书式的“热点接球”艺术
面对从天而降的热点,汾酒没有犹豫,而是打出了一套精准的“接球”组合拳,将用户的创意无缝转化为品牌的战役。
首先,是放下身段,主动“接梗”。 官方迅速下场,发起#全网征集桂花汾酒调法#等话题挑战。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用户创意的肯定,更是发出了一份开放的邀请,将单向的传播变为双向的共创,极大地激发了社群参与感。
其次,是降低门槛,助推发酵。 “买玻汾送桂花”的活动,是化“创意”为“行动”的关键一步。它极大地简化了用户参与路径,如同为燃烧的势头添上了一把干柴,瞬间催生了海量的UGC内容,形成话题滚雪球效应。
最终,是快速转化,完成商业闭环。 汾酒并未急于推出一款固化的新品,而是敏捷地通过官方推荐“汾酒+干桂花”组合套装,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将线上声量转化为线下销量。这正是一种“敏捷产品创新”思维——用解决方案而非重型产品,来即时满足被UGC验证的市场需求。
对比与启示:放下“身段”,才能赢得“阵地”
反观此前一些传统品牌(如国窖1573)对用户二创内容的过度防御姿态,其根源在于沉重的“品牌包袱”与控制思维。它们仍将自己视为单向的“造浪者”,担心用户的解构会损害品牌权威。然而,在抖音时代,用户早已掌握了内容的话语权。
汾酒的案例雄辩地证明:品牌的强大,不再仅仅源于其历史与权威,更取决于其与用户共创的能力与速度。 它展现了一种在数字时代至关重要的品牌品格:敏锐度、灵活性和对用户的开放态度。
结语
“桂花汾酒”的爆红,火的不只是一款概念产品,更是一种全新的品牌生存哲学。它标志着,一个成功的品牌,不再仅仅是那个能够预测并创造潮流的“造浪者”,更必须是那个能发现潮流、拥抱潮流,并优雅地与用户一同“冲浪”的智者。对于所有志在年轻化的传统品牌而言,这堂课的核心在于:唯有放下身段,才能赢得新的市场阵地。
来源:江北普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