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东西叫“伴飞小鸟”,它不用电池也不接电线,挂在汽车上,车开到三十公里以上,小鸟的翅膀自己就会扑腾起来,设计这个的人是陈果,他本来卖厨房用品,
这东西叫“伴飞小鸟”,它不用电池也不接电线,挂在汽车上,车开到三十公里以上,小鸟的翅膀自己就会扑腾起来,设计这个的人是陈果,他本来卖厨房用品,
去年秋天开车去云南玩,在盘山路上看见一只鸟跟着车飞,觉得挺有意思,回来就开始动手做,他改了九次模具,
还找空气动力学专家帮忙算风怎么吹,最后做出这只鸟,成本只有三块钱,卖到国外能卖六十块。
这只鸟玩具火得让人意外,上市才半个月,全球就卖出两百万只,海外仓库都清空了,订单排到两周以后,TikTok上很多人拍视频,
有人挂在后视镜上,有人绑在头盔边,还有人贴在车尾,
配上文字说开车不再孤单,感觉能缓解焦虑,非洲、拉美、东南亚的顾客都在下单,工厂干脆直播制作过程,生怕别人觉得他们是仿造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价格差距很明显,国内批发只要几块钱,速卖通上能卖到二三十块,亚马逊标价六到九美元,黑五期间运费比商品本身还贵,
但外国顾客仍然愿意购买,利润来源不是靠品牌效应,
而是依靠中国这边的低价优势,加上国外消费者愿意为“有趣”“解压”这类感受付费,
这种产品虽然没什么实际用途,但人们就是喜欢看它飘来飘去,觉得心情能放松一些。
陈果这回下了决心,花了几十万去申请了两个专利,一个是关于结构的设计,另一个是关于产品的外形,
以前义乌那边的小商品常常模仿别人的样式,现在他自己搞出原创的东西,还敢去申请专利,算是很少见的情况,
这件事其实挺有意思的,说明这些小老板也开始看重自己做的产品了,不只是想着做得快、价格低、数量多。
这只小鸟玩具并不是头一个走红的小玩意儿,之前还有萝卜刀和捏捏乐,它们虽然没什么实际用处,却能让人玩得开心,
这些物品不需要翻译也不需要解释,动作一看就明白,情绪一碰就相通,
全世界的人都一样,上下班路上累了,手机刷多了,就想找个小小的能活动的东西陪着自己。
我觉得这件事不只是做生意那么简单,一个普通人看到自然现象,动手做出产品,
再让世界各地的人觉得这玩意儿自己需要,其实挺不简单,它靠的不是高科技,而是靠观察和坚持,
中国制造慢慢从便宜货变成有故事的小东西,可能就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小鸟开始的。
来源:一花一世界一点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