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媒体看潮阳】从民间广场到全运盛典,潮阳英歌是如何“破圈”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22:08 1

摘要:“啊嘿!啊嘿!”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奥体中心举行开幕式,来自汕头潮阳的英歌代表队在《赛龙夺锦》节目中震撼亮相。他们以96人的庞大队伍、统一的服饰妆容、整齐划一的动作与铿锵有力的步伐,演绎非遗新活力,成为开幕式表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啊嘿!啊嘿!”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奥体中心举行开幕式,来自汕头潮阳的英歌代表队在《赛龙夺锦》节目中震撼亮相。他们以96人的庞大队伍、统一的服饰妆容、整齐划一的动作与铿锵有力的步伐,演绎非遗新活力,成为开幕式表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潮阳英歌队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演绎国家级非遗新活力。受访者供图

潮阳英歌有上千年历史,从1996年潮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到2006年潮阳英歌跻身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到如今首次登上全运会开幕式等重大舞台,其刚劲舞姿与激昂节奏生动展现中华民族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真实写照。在新时代非遗传承发展中,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正不断释放出新活力。

为何能登上全运会开幕式

当开幕式进行到第二篇章《同心同缘》之《赛龙夺锦》节目时,一头巨大的鳌鱼形象出现在舞台上空。随后,直播镜头聚焦中心水舞台,只见96名英歌队员声势浩大地向前推进,气势如虹、舞动人心。

潮阳英歌队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演绎国家级非遗新活力。 受访者供图

两分多钟的节目,潮阳英歌独占30多秒固定镜头。在开幕式岭南文化展示中重磅出镜,潮阳英歌凭什么

这背后是全民全运与非遗之间的紧密联系。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为粤港澳大湾区搭建起一个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广阔舞台。大湾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非遗资源,借此契机得以集中展示与活化传承,有助于推动非遗保护、全民健身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而潮阳英歌的表演,以槌花翻飞、步伐铿锵的恢弘场面,生动诠释竞技体育中团队协作与拼搏进取的精神。这种艺术与体育的共鸣,深刻彰显“全民全运”的核心理念。

潮阳英歌在粤港澳地区有着深厚的传承基础与广泛的文化认同,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潮阳区拥有逾120万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同时,潮汕地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港澳地区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商贸往来,这为英歌舞的跨地域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潮阳英歌频频“出圈”,已成为大湾区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在推动粤港澳非遗融合传播方面,英歌舞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扎根岭南沃土,也在对外交流中不断吸纳新元素,与其他非遗形式互鉴共融,共同丰富中华非遗的多元面貌。此次潮阳英歌登上十五运会舞台,不仅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回应观众期待,更主动融入大湾区文化体系,实现地方文化的价值输出。此举借助国家级赛事平台,生动诠释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成果与独特魅力。

“非遗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潮阳英歌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是一次令人振奋的“非遗现代化”创新实践。它不仅在保留传统表演的基础上,在形式上实现大胆突破,更通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范本。

受潮阳区委宣传部邀请,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潮剧潮乐教学部副主任刘浩锐为潮阳英歌代表队担任编导。“这次表演跳脱了传统英歌舞局限于广场、街头的巡游形式,在动作套路和队形变化等方面进行大幅度创新编排。”刘浩锐介绍,在保持核心动作平槌、点槌、扫街、挑踢、燕子翻身等动作基础上,经过动作元素深度提炼和有机重组后,使表演节奏整体更加多变,增强英歌艺术的感染力。

为适应开幕式环形水舞台的表演,这一次特别编排更具现代美感和象征意义的阵型变化。在中心水舞台,96名英歌队员通过大梯形势如破竹地推进,继而扩散为散点八边形,寓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到后面的龙舟队形,呈现中华民族同舟共济、乘风破浪,如海潮般磅礴汹涌、奋发向上的景象。整体队形时而聚集、时而扩散、时而推进、时而转动,形成360度环绕、平视、俯瞰等全方位观赏角度,让潮阳英歌成功地舞台化,赋予这项古老的非遗艺术全新的表达维度。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潮阳英歌的足迹不仅在本地不断拓宽传承路径,更积极跨越重洋、走向世界,成为潮汕文化的重要象征以及连接多元文化群体的情感纽带。

延伸

英歌舞队历时4个月训练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潮阳英歌精彩亮相十五运会开幕式,这份荣光的背后是队员们长达4个月的汗水与坚持。

从今年7月接到邀请开始,潮阳区委宣传部便精心筹划,迅速组织潮阳龙井双树英歌队和龙井忠精英歌队等联合组成潮阳英歌代表队。全队包括正式队员96人、替补队员11人及后勤保障10余人,并聘请专业指导老师,购置全新英歌演出服装,落实专人带队全程在广州陪同训练、彩排,确保充分展现国家级非遗潮阳英歌风采和汕头人民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十五运会开幕式潮阳英歌队彩排场景。 受访者供图

这支平均年龄仅19岁的年轻队伍,面临着从民间广场到舞台艺术的三大转型:鼓点变成背景音乐,独舞变成团体方阵,坚实的土地变成了踏水舞台。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医生、企业员工等在职队员们放弃了休假,调整工作学习时间,投入到一次次训练排练磨合中。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动作与音乐完美契合,再到与其他团队形成默契,即便每天排练至凌晨两点也无人掉队。

“天气不好时,队伍也坚持训练。”总带队叶义坛回忆,为了这次全新演出,队员们全力以赴,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

在潮阳龙井忠精英歌队教练姚浩鑫看来,数月苦练带来的不仅是技艺精进,更让两队形成了默契。“特别累,但所有人都为这份荣耀坚持着。”他说,大家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希望展现出潮阳英歌最好的一面。

当古老的槌花击打出时代的节奏,潮阳英歌完成了与国家级体育盛会的完美融合。这不仅是非遗的精彩亮相,更是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最有力的传承。

整理 、编辑: 潮 阳发 布

素材来源:南方+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来源:潮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