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冬时节,暖阳洒在顺庆大地,勾勒出一幅生态与发展共生的动人图景。西山风景区内,6.5公里风景绿道蜿蜒穿梭于红花绿树间,人们或漫步赏景,或驻足观景平台远眺,怡然自得;七坪寨景区的草坪上,露营帐篷星罗棋布,低空滑翔伞掠过天际,欢声笑语随风飘荡;李家镇的田间地头,一
初冬时节,暖阳洒在顺庆大地,勾勒出一幅生态与发展共生的动人图景。西山风景区内,6.5公里风景绿道蜿蜒穿梭于红花绿树间,人们或漫步赏景,或驻足观景平台远眺,怡然自得;七坪寨景区的草坪上,露营帐篷星罗棋布,低空滑翔伞掠过天际,欢声笑语随风飘荡;李家镇的田间地头,一蓬蓬青翠的黄精长势喜人,农户们忙着追肥覆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盼。这生动的场景,正是顺庆区全面推行林长制,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鲜活印证。
顺庆区新复乡四方寨村村级护林员在巡山(资料图)。黎涛 摄
机制创新筑根基织密森林保护“责任网”
作为南充市中心城区,顺庆区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林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构建起责任明晰、协同发力、监管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体系。自林长制实施以来,顺庆区高位推动三级林长体系建设,设立区级林长18名、乡镇级林长104名、村级林长272名,划设135个林长责任区,各级林长累计巡林5.1万人次,发现解决涉林问题482个,真正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在制度创新方面,顺庆区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路径。深化“林长+检察长+警长+庭长+记者林长”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办案协作、联合督导等方式,实现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近3年查处涉林案件11起,森林资源破坏面积年均下降15%。创新构建“多员合一”管理机制,将治安巡查员、环保巡查员与村级护林员整合为专职网格员,明确护林巡林、宣传教育等19项工作职责,并将待遇纳入财政预算,让林长制在基层“末端发力”,该机制成功入选全省林长制创新试点第一批典型案例。同时,在全市率先试点小额人工商品林采伐告知承诺审批机制,针对林农个人采伐蓄积量15立方米及以下的人工商品林,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流程、缩减审批时限,既守护了生态红线,又为林农增收开辟了便捷通道。
生态保护是绿色发展的根基。顺庆区坚持科学“扩绿”。2022年以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3000余亩,森林抚育3.56万亩,天然林保护修复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1%,森林蓄积量达59.3万立方米。严格“护绿”举措成效显著,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3.85‰,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表扬;森林火灾早期处置率达100%,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及人员伤亡事故。此外,顺庆区还开展嘉陵江沿线矿山生态修复768亩,对98株在册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让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愈发厚重。
产业赋能促转型打造绿富同兴“新标杆”
在“兴绿”实践中,顺庆区着力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总投资9.5亿元规划建设的7.3万亩国家储备林,建成后可实现木材储备36.5万立方米、年蓄积增量4.7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1.5万亩建设任务,为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资源根基。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顺庆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林下经济、林旅融合两大发展引擎,催生出多个绿富同兴的成功范例。
李家镇的黄精产业,正是顺庆区林下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日前,记者走进李家镇野鸭滩村的黄精种植基地,一垄垄黄精郁郁葱葱,叶片上的露珠折射着阳光,几十名农户分散在田间,有的弯腰拔草,有的挥动锄头开沟,有的小心翼翼地追肥覆土,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以前种玉米、水稻这些传统农作物,一年忙到头也就挣几千块,现在跟着种黄精,不仅有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在基地务工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姚应伟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道。
早年在贵阳打工时,姚应伟因意外从工地楼上摔下,导致9根肋骨骨折、左腿粉碎性骨折,出院后连种地都困难,妻子又体弱多病,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南充蜀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和桂得知情况后,主动邀请他到公司务工,还手把手教他黄精种植技术,让他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目前,李家镇黄精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年产量1200余吨,年产值3600万元,通过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周边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23户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黄精真正成为了村民致富的“黄金”作物。
文旅融合添活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如果说黄精产业让顺庆的“绿水青山”变成了农户口袋里的“金山银山”,那么林旅融合则让这片绿色资源焕发了更大的社会效益,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度假的“诗和远方”。新复乡七坪寨景区的转型发展,便是顺庆区林旅融合的典范之作。曾经的“古战场遗址”,如今已蜕变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户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便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日前,记者在七坪寨景区看到,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低空滑翔伞便载着游客从山顶起飞,在湛蓝的天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地面上的游客不时发出阵阵欢呼;草坪上,五颜六色的露营帐篷错落有致,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聊天、烧烤;景区内的民宿小院里,游客们围炉煮茶,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糕点的甜味,偶尔传来几句川剧唱腔,尽显惬意。“这里空气好、项目多,不仅能登山观景,还能体验滑翔、露营,周末带家人来放松特别惬意,下次还要约上朋友一起来。”来自南充市区的张先生一边给孩子拍照,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七坪寨景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升级旅游设施、丰富业态:新建6.5公里风景绿道和3处观景平台,让游客能更深入地感受山林之美;打造“森林+低空滑翔”“森林+星空露营”等特色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如今,七坪寨景区日最高接待游客达1.4万人次,成为顺庆区乡村旅游的“网红地标”。
不仅是七坪寨,顺庆区的林旅融合版图正在不断拓展:潆溪街道板凳垭村将10余栋闲置川北民居改造为“果海酒村·归园田居”特色民宿,依托周边1万余亩晚熟柑橘产业园,形成“柑橘产业+乡村民宿”融合发展新格局,自运营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帮助120余人就近就业,月均增收2000元;西山风景区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同比增长7%,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
新复乡七坪寨景区开展“森林+星空露营”活动(资料图)。万家利 摄
从荒山披绿到产业兴旺,从生态保护到惠民增收,顺庆区正以林长制为笔,以绿水青山为墨,在嘉陵江畔续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为南充建设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贡献着源源不断的顺庆力量。
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