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 月 13 日,中国三大 ICL 服务提供商之一艾迪康控股 (09860) 正式宣布,已签署协议以总对价约 2.04 亿美元全资收购全球领先的临床前 CRO 企业冠科生物。
11 月 13 日,中国三大 ICL 服务提供商之一艾迪康控股 (09860) 正式宣布,已签署协议以总对价约 2.04 亿美元全资收购全球领先的临床前 CRO 企业冠科生物。
艾迪康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高嵩在随后召开的电话会议中表示,此举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将构建覆盖早期研究至临床检测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并显著加速其全球化布局。
会上,艾迪康首席财务官兼联席公司秘书王之翰明确交易对价由三部分构成:1.2 亿美元首付款、最高 4000 万美元的 2026 年盈利支付款(基于 2025 年业绩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最高 4400 万美元的 2028 年递延对价(基于 2027 年业绩目标达成情况)。资金安排方面,艾迪康将通过 6000 万美元银行贷款及不低于 8000 万美元的股权或类股权融资解决,交易计划于 2026 年年中完成交割。
构建 “ICL+CRO” 双轮驱动格局
高嵩在阐述收购的战略意义时指出,本次收购具有四大核心战略价值:
首先,实现全流程一体化服务能力。冠科生物在肿瘤及免疫肿瘤学领域拥有业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PDX 模型库(超 3000 种成熟模型)、领先的类器官平台及覆盖全球的生物样本资源;而艾迪康则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医院合作网络与成熟的临床检测能力。双方整合后,将构建从早期药物发现、临床前药效评估到临床检测验证的完整服务闭环,显著提升客户研发效率。
其次,加速全球化布局进程。交易完成后,艾迪康合并收入中海外占比预计达 23.1%,其中冠科生物约 80% 收入来自欧美市场。这一整合不仅优化了公司收入结构,更助力其成功升级为具备国际化服务能力的一体化的实验室平台。目前,冠科生物已服务全球前 20 大肿瘤药企中的 95%,客户重复收入高达 95%,客户黏性极强。
第三,注入持续新增长动能。未来艾迪康将形成 “ICL+CRO” 双轮驱动模式 —— 以稳健的临床检测业务为基本盘,以高增长的临床前 CRO 业务为创新引擎,精准把握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投入持续攀升的历史性机遇。
最后,平台价值将得以显著提升。艾迪康将依托凯雷的产业资源与资本优势,构建香港上市平台的并购整合能力。公司将以稳健的 ICL 业务为基础,CRO 业务为创新引擎,借助市值增长强化资本优势,为持续外延增长创造良性循环。这不仅巩固了公司的行业地位,还为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业窗口期已至,并购恰逢其时
针对 “为何选择当下推进收购” 这一关键问题,高嵩从多维度给出系统性解答:
一方面,全球医药研发高度活跃,截至 2024 年,全球在研分子数量已突破 2.2 万个,较 2015 年增长超过 85%。与此同时,通过新冠疫情后的调整期,全球研发支出持续增长,外包比例不断提升,为临床前的 CRO 企业带来了结构性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力量快速崛起。今年以来中国本土创新药市场蓬勃发展,创新质量获得全球高度认可。跨国药企纷纷竞相引进中国资产,尤其在肿瘤领域的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和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频频出现高价值对外授权(out-licensing)交易,标志着中国创新药的质量与价值已获得国际广泛认可。
此外,资本市场正处于有利窗口期。今年以来,全球及中国 CRO 板块多家公司股价表现强劲,反映出市场对 CRO 行业增长潜力的持续看好,为本次交易的融资安排与估值落地创造了良好环境。
冠科生物技术壁垒深厚,财务表现稳健
据冠科生物 CEO 及 COO John Gu 介绍,冠科生物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临床前肿瘤学专科 CRO 企业之一,在其细分赛道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全球领先的肿瘤模型资源库。截至 2024 年 12 月,公司已建立超过 5000 种肿瘤模型,其中 PDX(人源肿瘤异体移植)模型达 3000 多种,另有 700 多种新模型持续开发中,形成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 PDX 平台。
公司收入结构高度聚焦高价值业务 —— 约 64% 来自体内药效服务(包括 PDX、CDX 及同源模型),15% 来自体外及计算机模拟业务(涵盖类器官、细胞系及 AI 驱动药物发现)。
客户资源方面,冠科生物积累了超 1100 家全球客户,其中包括 95% 的全球前 20 大肿瘤药企及超 65% 的全球前 50 大药企。更关键的是,公司客户合作黏性极强,客户留存率高达 95%,反映出其服务的不可替代性与长期信任关系。这一优质客户基础,为未来与艾迪康临床检测能力协同、打造 “临床前 - 临床” 一体化肿瘤研发服务平台提供了坚实支撑。
财务方面,冠科生物展现出良好的经营韧性,毛利率长期稳定在 46%–50% 区间,2025 年上半年同比提升 2.5 个百分点,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在 2022-2024 年全年均高于 18%。同时,公司前瞻性布局 AI 与数字化,在肿瘤药效评估领域率先将人工智能融入研发流程,既提升了效率,更开辟了数据服务等新增长点,在技术变革浪潮中占据先发优势。
对标 LabCorp,打造 “中国版丹纳赫”
高嵩在会议中特别引用 LabCorp 的成功案例作为路径参考。LabCorp 于 2014 年以 61 亿美元收购 CRO 公司 Covance,业务从临床检测延伸至药物研发全流程。在协同效应下,LabCorp 转型成为 “实验室诊断与药研发全球生命科学的领导者”,最新市值已超 220 亿美元。
艾迪康旨在借鉴此成功范式,依托控股股东凯雷集团深厚的产业资源与资本实力,充分发挥香港上市平台的并购整合功能,打造医疗服务领域的 “中国版丹纳赫”:以稳健的 ICL 业务为基石,以高增长的 CRO 业务为创新引擎,通过市值提升进一步强化资本优势,形成 “内生增长 + 外延并购” 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可见此次收购不仅是艾迪康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更可能重塑中国 CRO/ICL 行业的竞争格局。通过整合冠科生物的全球技术平台与艾迪康的本土临床资源,新平台有望在全球肿瘤创新药研发浪潮中占据关键位置,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来源:智通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