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我在新疆伊宁参加了一个会议,认识了很多为大美新疆做宣传的人,同时也了解到了他们所做出的一些成绩,因为学习无处不在。那时发现“文化兴疆”正形成一股潮流,不仅影响到了疆内的人,也影响到了疆外的人,不得不说可喜可贺。这些年新疆的变化很明显,也展现出了新的机遇与挑
#海青点评#去年我在新疆伊宁参加了一个会议,认识了很多为大美新疆做宣传的人,同时也了解到了他们所做出的一些成绩,因为学习无处不在。那时发现“文化兴疆”正形成一股潮流,不仅影响到了疆内的人,也影响到了疆外的人,不得不说可喜可贺。这些年新疆的变化很明显,也展现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更充满着新的浪漫与风情,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殷殷嘱托。但我想说的是新疆有两种宝贵的精神叫“胡杨精神”与“兵团精神”。其实在会上也提到了“兵团精神”,说起“兵团精神”,大家应该不陌生,因为非常有感染力,也流传着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当年追随王震将军进疆的那代人功不可没,他们带给我们不仅仅是震撼,而且有着让人难以拒绝的感染力。可以说在戈壁滩创造了奇迹,而且开辟了全新的兵团模式,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有很多珍贵资料,看完那些资料之后就会对老兵团人格外敬重,如今第二代与第三代也在一如既往的传承兵团精神,到今天又出现了很多建设兵团的新故事。
如今建设兵团已经有了第三代人,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新疆的那份厚重感情,不仅从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传承了兵团基因,而且也在一步步的发扬光大,通过一些细节能感受到不同之处。而这种基因对新疆建设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对新疆有着特殊感情的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而这种热爱除了对新疆的热爱,更是在他们的脑海里有自己的祖辈和父辈的浓浓情怀,不仅伴随着自己的成长,也有太多太多珍贵记忆。因为祖辈父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不仅有血有肉,而且处处透露着温暖,这就是一种基因的传承。不管他们走到什么地方,也会把兵团的故事带到四面八方,所以这是一个宣传大美新疆的主力军。在这个时代,讲故事不难,但充满感情讲故事很难,而且讲真实的故事更难,有些人喜欢讲故事,但讲了之后别人不信,等于零,所以说兵团故事需要不断挖掘与传播,这是一种巨大力量。
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固然会让我们热血沸腾,因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如果我们聚焦到第一代兵团人,可以说那代人太苦了,但他们毫无怨言,那个时期就是这么一种精神风貌。他们在戈壁摊上创造了新的奇迹,将359旅“南泥湾故事”在大漠有了传承。几年前我就在做这件事,也做了很多功课。因为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在新疆只有讲好建设兵团的故事才能更好地为新疆赋能,精神力量无穷,同时兵团精神的成果也很有说服力,在新疆有很多企业有兵团基因,创立之初历尽艰难,有一年我去了一个酒厂,看到了一些过去的印记,体会到了当年那代人的探索精神。所以去年我特意去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拍下了所有图片影像资料,这里的内容具有稀缺价值。我在博物馆里呆了很久很久,也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聊一些博物馆里没有的故事。那些故事确实能打动人心,比想象中的各种困难不知要难多少倍。当了解了那些过去之后,就会对建设兵团有了敬畏心。
在石河子与那些建设兵团的老人交流的时候,能感受到这座兵团城市的温度,看到公园里的那些老人,也能感受到他们参与兵团建设时的场景,不得不说那个时期兵团人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创造了奇迹。在不同时期都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也做出了突出成绩,所以才有了兵团精神。后来去了石河子周恩来纪念馆,当年他和陈毅曾来到这片土地视察,所以在新疆很多地方都能发现建设兵团的足迹。当然,新一代兵团人也扛起了那一代人留给自己的重担,继续砥砺前行。所以在不同照片素材里都能感受到那些不同气息。当然,也有一些实际问题,以后我慢慢聊,因为任何行业都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其实越了解兵团精神就会对那代人越肃然起敬,他们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而且有着跨时代信念,看看当年那些人吃的苦,他们的条件,他们的那些无私,怎能不让人汗颜?他们在铁的纪律下,传承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了很多难以想象的事。当年放下了武器,拿起了农具,却在戈壁滩上以及荒漠里创造了辉煌,这些辉煌不次于一个又一个的战役。
这里没有战斗硝烟,但在荒芜人烟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又一座新城,每一座兵团城市的背后都凝聚着老一代兵团人的那份豪迈。有一天我没坐车,就在一座兵团城市里从头至尾走了一圈,走了几个小时,因为只有在这个场景里才会感慨万千。他们当年不断地挥洒青春,一代又一代在新疆生根发芽,在中国西北边陲卫国戍边。不仅让人肃然起敬,也让我们对兵团精神再添荣光有了更多期待。通过网络看到陈小江书记已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不得不说让人充满期待。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兵团精神”的追忆,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建设兵团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的大美新疆,然而新疆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建设兵团,建设兵团未来的发展模式很重要,但是严厉打击腐败也很重要。所以眼前这些都带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小时候对新疆的了解比较有限,但这些年接连不断地去新疆,也就有了太多的深入了解。不仅了解探索西域文化,而且也是深度挖掘建设兵团故事。没有好办法,只能多去看,多去听,多去交流。原来对新疆建设兵团每一个部队的所在地不是特了解,现在熟悉多了。说起建设兵团就不得不特别感谢王震将军,因为在他的带领下新疆建设兵团取得了辉煌。当然,他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不仅把“南泥湾”的故事在新疆进一步复制,而且后来他的骨灰也埋在了新疆。可见王震将军对于新疆的那份热爱与留恋。我遇到很多建设兵团的后代,也就是他们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跟王震将军进疆的那一批人,到今天很多人还是守在新疆,继续享受这种与众不同的新疆式幸福生活。在他们心里,新疆是最美的也是最值得留恋的地方。一个人不管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都会特别讲感情,当然,有的时候,一个地方呆时间久了,也自然而然有感情,这些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后代们的一些真情感悟。
乌鲁木齐有一个友谊宾馆,这地方的来历耐人寻味。当年新疆条件很苦,有一次我们国家领导到新疆,连个像模像样的宾馆都没有,于是王震将军说我们一定要建一个好宾馆,否则国家领导来了住的不舒服。但当时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建设经费的问题。因为建设兵团条件非常苦,经费困难,但却敢于挑战。那时为了建友谊宾馆,很多建设兵团的人竟省吃俭用拿出自己工资凑钱盖楼,你说这种精神多宝贵,他们又怎么会出现贪污腐败呢?虽然那代人老了,有的人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但那一片记录着建设兵团为新疆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初心更可敬。我每次去乌鲁木齐时都会到那片走走,因为只能身临其境才会让人产生真情流露,我写文章喜欢一气呵成,就是一种真实的感情流露。曾刷过一段视频,就是后来王震将军去新疆的时候和一些老战友老同事聚会,他戴上新疆那种帽子,跳起了舞蹈,而那时的他看上去不是一个叱咤风云将军,而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然而,对新疆的那份热爱却从未到外展现了出来。
虽然我不是出生在新疆,但对新疆却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不仅仅因为这里的文化气息,也因为这里的风土人情,更因为这里充满着时代机遇。所以只能经常去感受一些变化,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当然,美食美景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因素。对我个人而言,最有吸引力的就是新疆好故事,因为好故事背后就是好精神,所以兵团精神时刻在内心里流淌,因为那是一种荒漠里的红色基因,很珍贵。文字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也只有读懂的人才会产生无限感慨。每个人都需要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不要刻意说服别人,随遇而安。理解无需解释,解释略显多余。#数字内容生产者##活着就是为了摆渡#
来源:于海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