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2日,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打造的“2025上海应急·全民安全公开课”第二课在《直通990》节目直播开讲,这一期的公开课聚焦家庭消防,用真实案例拆解安全误区,让“个个会应急”成为每个家庭的守护盾牌。
家中最常见的插线板
也可能成为火灾“导火索”?
当浓烟封锁楼道,湿毛巾
真的能护我们平安穿越吗?
11月12日,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打造的“2025上海应急·全民安全公开课”第二课在《直通990》节目直播开讲,这一期的公开课聚焦家庭消防,用真实案例拆解安全误区,让“个个会应急”成为每个家庭的守护盾牌。
本期课程以“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为主题,从风险意识、预防预备、应急处置、疏散逃生四大维度展开,邀请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库专家、上海闵行区万一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主任陈峰,上海市应急科普讲解员、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杨浦支队淞沪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徐思程,上海市应急科普讲解员、金山区山阳镇金湾居委会阮佳丽三位嘉宾,结合一线实战经验,为市民送上通俗易懂的“安全锦囊”。
破除“英雄误区”,树立风险思维
“安全意识是第一道防线,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陈峰在节目中直言。他指出当前消防宣传存在两大误区:一是烟道体验仅模拟烟雾形态,未还原火场高温毒烟,若盲目鼓励“穿越火场”,反而误导公众;二是过度强调湿毛巾捂口鼻,实则其过滤作用有限,“衣物浸湿亦可替代,逃生时不必浪费时间专门制作”。
他建议市民掌握家庭风险评估方法,聚焦用火用电用气等“能量载体”,理解燃烧三要素。例如夏季开空调、冬季保暖时,务必保持厨房通风,防止燃气泄漏聚集。
紧盯三大高危点,社区筑牢“第一防线”
“救援是底线,防范才是根本。”徐思程结合近期火情案例,指出家庭火灾三大高危点:厨房离人用火、电气超载老化、楼道堆物堵路。他分享某老式小区因电器短路起火,社区微型消防站2分40秒到场控火,凸显基层应急力量的关键作用。
社区防控方面,阮佳丽介绍金湾居委会通过“多看多提醒”机制,每周巡查楼道、智能门禁阻截电瓶车上楼,并为独居老人安装烟雾报警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安全培训,覆盖全年龄段居民。
关火盖盖等冷却,物资储备忌“形式主义”
“火灾处置早、小,损失就少。”针对高层火灾,陈峰强调“平急结合”:平时绘逃生图、配灭火器,起火时先呼警,火势失控则关房门阻烟,优先走疏散楼梯。
厨房油锅起火怎么办?徐思程坚决反对用水扑救,“关火、盖盖、等冷却”才是正解——盖锅盖隔绝氧气,等待10分钟以上至油温降至燃点以下。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也需务实。阮佳丽建议按清单配置灭火器(厨房、家门口各1具)、防烟面罩(每卧室床头1个),并定期参与社区实操培训,确保人人会用灭火器,物资常查常新。
“小手拉大手”,让安全扎根家庭
社区创新推出“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成为家庭安全“催化剂”。阮佳丽分享,暑期消防演练中,小朋友学用灭火器后当起“小教官”教家长;通过亲子绘本、模拟逃生等互动,激发孩子监督家长清理隐患,“这种方式比单向宣传更入心”。
节目尾声,嘉宾送上暖心锦囊:阮佳丽呼吁“日常多份小细心,全家安全少忧心”;徐思程强调“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陈峰则倡议“家里有我,全家更安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这堂全民安全公开课用案例解析、技能传授与误区纠正,织起一张从家庭到社区的生命安全网。唯有将安全理念融入日常,方能让“万一”的担忧化为“一万”的踏实。下周三上午9点,“2025上海应急・全民安全公开课”继续与您相约,共筑温暖守护之城。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直通990
▌编辑:宣传培训处
就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
来源:上海应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