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等电梯要排十分钟,现在随便坐;一居室租金从三千多降到两千出头,空了一个多月还租不出去”——曾经的“网红宇宙中心”杭州萧山丽晶国际,如今冷清得让人唏嘘。这栋承载过近2万名主播梦想、GDP堪比一个镇的超级单体建筑,楼下租房告示牌上至少50套房源待租,安居客上
“以前等电梯要排十分钟,现在随便坐;一居室租金从三千多降到两千出头,空了一个多月还租不出去”——曾经的“网红宇宙中心”杭州萧山丽晶国际,如今冷清得让人唏嘘。这栋承载过近2万名主播梦想、GDP堪比一个镇的超级单体建筑,楼下租房告示牌上至少50套房源待租,安居客上的空租信息更是多达147条。
不止丽晶国际,今年4月辛选从杭州滨江撤离搬回广州,海威中心3号楼人去楼空,楼下星巴克都因客源流失关门;向太退租了重金打造的
“智慧之门”办公楼,“疯狂小杨哥”也离开了滨江博地中心。杭州写字楼空置率今年第二季度创下27.7%的历史新高,网红扎堆撤退的背后,不是杭州不行了,而是电商行业的“野蛮生长”时代真的结束了。
今天用大白话拆透这场“退潮”:为啥网红们纷纷离开?留下的人靠什么活下去?想入行的还要不要来杭州?全是最新实操观察,看完心里有数。
一、退潮的3个核心原因:不是不想留,是实在扛不住
网红撤离不是突发情况,而是电商遇冷、人才过剩、成本高企三重压力叠加的结果,每个问题都戳中从业者痛点:
1. 电商遇冷:流量见顶,赚钱越来越难
直播电商的“造富神话”早就褪色了。2020年行业爆发式增长后,2023年增速已经放缓到不足40%,用户规模也接近触顶,再想靠“流量收割”赚快钱基本不可能了。以前头部主播单场直播能卖200多亿,现在李佳琦直播间也只是平平淡淡卖货,热闹不复往年。
小主播更难熬:过去时薪160元,一天播4小时能赚五六百,现在时薪腰斩到80元都有人抢着干。很多单品直播间,主播只要背熟话术、有点镜头感就能上手,新人源源不断涌入,老主播没特色就只能被淘汰。而且消费越来越理性,用户不再为冲动消费买单,直播间退货率居高不下,商家赚不到钱,主播佣金自然跟着缩水。
更关键的是监管收紧,今年双十一前落地的“电商税”,让那些靠刷单、刷数据避税的小机构彻底玩不转了。以前随便刷点销量就能骗流量,现在数据造假要担风险,没了虚假繁荣,不少实力不济的商家和主播只能退场。
2. 人才过剩:大学生扎堆涌入,行业卷到离谱
杭州的直播电商氛围曾吸引各行各业的人前来“淘金”——做综艺的、做品牌的、搞音乐的,都想来分一杯羹。巅峰时期,一家MCN机构1400多名员工里,1200多人都在直播团队。
现在更夸张,每年都有大批量应届生涌入,愿意接受更低薪资、更长工时。在主播行业里,B级以下(时薪300元以下)的普通主播,可替代性极强,新人随便培训几天就能上岗,老主播要么降薪要么失业。有从业者吐槽,有些公司招新人主播给低薪,却要求每天播6小时,纯属“招黑奴”,根本不把人当回事。
不光主播卷,运营、剪辑等周边岗位也卷。辽宁姑娘刘惠在辛选做短视频剪辑,跟着公司搬到广州后遭遇裁员,二话不说又搬回杭州——不是杭州不卷,而是同样的剪辑岗位,广州工资至少比杭州少三千块,老家大连同类工作月薪才2400元,杭州哪怕卷,收入依然有吸引力。
3. 成本高企:赚的钱不够付房租,压力扛不住
杭州的生活成本和运营成本一直在涨,而收入却在缩水,很多从业者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丽晶国际的LOFT户型,因为能商住两用(上楼睡觉、下楼直播),曾是主播和小商家的首选,现在租金腰斩还空租,不是房东不想降,是主播们连低价房租都快扛不住了。
除了房租,直播间装修、设备采购、投流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以前投一万块流量能赚回三万,现在投流效果越来越差,很多小商家投了钱却没销量,库存越积越多,最后只能关门止损。31岁的主播程星瞳去年旺季一个月能赚十几万,却还是选择回山东老家,她说“身体真的受不了了”,每天穿高跟鞋播四小时,一场过一两百件衣服,长期高强度工作让她扛不住,再加上行情下滑,不如及时止损。
二、留下的人怎么活?3个新玩法,比以前更稳
不是所有网红都在撤退,谦寻、交个朋友、无忧传媒等头部机构依然扎根杭州。那些留下来的人,早就抛弃了“靠流量赌一把”的旧玩法,转而靠“精耕细作”赚钱,反而活得更稳:
1. 从“流量明星”到“品牌伙伴”:靠专业度立足
以前主播只要长得好看、会喊“买它”就能赚钱,现在不行了,行业正在从“拼流量”转向“拼质量”。头部MCN机构已经开始搭建“主播—设计师—质检员”协同团队,把服饰类直播退货率从35%降到12%;有些家电品牌甚至要求主播兼具产品工程师和用户体验官身份,直播间用户停留时长提升2倍,客单价增长1.8倍。
S级主播(时薪500元以上)依然吃香,他们能跨多品类带货、有控场能力,还能帮品牌构建用户信任。以前主播和品牌是“一锤子买卖”,现在更像长期伙伴,主播的价值不再是单场销量,而是长期复购率和用户口碑。杭州某行业协会推出“金牌主播”认证,把专业能力、合规意识、用户评价都纳入考核,首批通过率不足15%,也说明专业度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
2. 从“啥都卖”到“垂直深耕”:靠细分领域赚钱
以前直播间追求“大而全”,什么火卖什么,现在“小而美”的垂直品类更吃香。有主播专门做“银发经济”,只卖老年人适用的保健品、日用品,靠精准定位积累了大批忠实客户;还有主播专注小众爱好,比如手账、露营装备,虽然受众不多,但复购率高、客单价稳定,反而不受大环境影响。
农村残疾人主播靠电商、直播带货赚钱,还有专门做文创产品、地方特产的主播,通过深耕细分领域,避开了同质化竞争。资本也更青睐这类项目,现在投资机构在直播电商领域的投资标的中,供应链整合平台、数据服务商、内容制作团队占比提升至60%,而单纯的主播经纪公司占比已不足10%。
3. 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协同”:靠资源整合突围
以前很多主播自己找货源、做直播、搞售后,精力分散还容易出问题。现在留下来的从业者,大多加入了成熟团队,或者和供应链、服务商深度绑定,实现“分工协作”。
比如有些主播专注内容创作,把选品、售后交给专业供应链公司;有些小主播抱团取暖,共用直播间和设备,分摊运营成本;还有人转型做跨境电商直播,建设多语种主播团队,调整开播时间对接海外市场,成功开拓了新订单。杭州官方也在发力,搞大赛、办展会,还把私域直播搬进国家级舞台,扶持新赛道发展。
三、想入行走杭州?3个建议,别盲目跟风
现在还想往杭州跑做网红、做电商,不是不行,但不能再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这3个建议要记牢:
1. 先练“硬技能”,别光靠颜值
杭州主播的颜值门槛确实高,“介于普通人和明星之间”是基本要求,但只有颜值远远不够。想留下来,得有拿得出手的硬技能:比如卖美妆要懂成分,卖家电要懂参数,卖食品要懂安全标准,哪怕做穿搭主播,也得懂面料、懂版型。没有专业度,再好看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2. 选垂直赛道,避开红海
别一上来就做女装、零食这些竞争激烈的品类,不如选一个自己熟悉、受众精准的垂直领域。比如懂宠物的做宠物用品,懂健身的做运动装备,懂育儿的做母婴产品,哪怕是小众领域,只要做深做透,也能积累稳定客户。
3. 算好成本账,理性选择
先了解杭州的生活成本:丽晶国际这类网红公寓,哪怕租金降到两千出头,加上水电、吃饭,每月固定支出也得三四千;如果要租独立直播间,成本更高。再预估自己的收入:新手主播底薪大多在8000元左右,没有提成的话,除去成本其实剩不下多少。如果没有足够的储蓄和抗压能力,别盲目辞职来杭漂。
四、常见疑问解答:一次性说清楚
1. 杭州电商真的凉了吗?没有凉,只是“野蛮生长”时代结束了。淘汰的是靠刷单、靠低价、靠流量投机的玩家,真正有专业度、有供应链、有用户信任的从业者,依然有很大市场。
2. 现在去杭州做主播还来得及吗?如果有专业技能、选对赛道,来得及;但如果只想靠颜值、碰运气,大概率会失望。行业正在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拼的是真本事。
3. 除了杭州,还有哪里适合做电商?广州、义乌都是不错的选择。广州主播更接地气,普通人也能做;义乌供应链发达,小商品直播有天然优势,而且生活成本比杭州低。
4. 已经在杭州做电商,撑不下去了怎么办?要么转型垂直赛道、提升专业度;要么降低成本,比如和别人共用直播间、搬到租金更低的区域;如果实在不适合,也不用硬扛,及时调整方向未必是坏事。
杭州网红大撤退,不是城市的失败,而是行业的“新陈代谢”。曾经的流量红利褪去,那些靠投机、靠运气的人自然会被淘汰,而真正热爱这个行业、愿意深耕专业、踏实做事的人,依然能在杭州找到机会。
你身边有在杭州做网红、做电商的朋友吗?他们是选择离开还是留下?你觉得未来电商行业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也把这份指南转给需要的朋友,让大家看清现状,少走弯路。
来源:暖阳下享受慵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