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概况:该项目是盐亭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桑园示范基地、智能化养蚕项目、丝绸深加工项目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土地租赁、劳动务工以及桑叶购买等方式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
项目名片: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
项目概况:该项目是盐亭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桑园示范基地、智能化养蚕项目、丝绸深加工项目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土地租赁、劳动务工以及桑叶购买等方式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
项目进展:1—8月,年度投资完成9.76亿元,投资完成率112%。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修建完成,生产设备将陆续进场。部分区域已开始试投产,预计明年中旬完成全面投产。
截至今年11月,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已试生产半年。走进生产现场,整个车间非常安静,刚刚结束搬运工作的智能化机器车正在一旁待命,一盒盒的蚕宝宝正在进食,现场却完全没有啃食桑叶产生的沙沙声。
车间饲养的蚕。李菲菲 摄
为啥这么静?四川同益新鹅溪绢丝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兆盛解释道,这里的蚕食用的是由桑叶粉、玉米粉和维生素等精准配比的“营养餐”。“作为智能化工厂,投料机可以精准地将配好的饲料放入蚕盒中,投喂完毕的蚕盒再通过智能化机器小车自动运送到蚕房,整个流程全自动化,所以厂区人少,显得格外安静。”
智能化机器车正在运输蚕盒 李菲菲 摄
靠着智能化手段,试生产期间,项目已达成了日产100张蚕种、三吨鲜茧的初步目标。潘兆盛透露,未来这里将构建一个覆盖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全产业链闭环。“各项智能设备正陆续安装调试,计划于明年中旬全面投产,”他表示,届时工厂年产能可达12000吨以上,约占全省产茧量的八分之一。
养蚕不再受时令限制
预计蚕茧年产值超6亿元
“通常来说,最适宜养蚕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因为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所以养蚕季节和桑树生长周期需要保持基本一致。”潘兆盛说,得益于科技手段介入,现在园区的生产已不再局限于季节。
工作人员随机取出蚕检查其基本情况 李菲菲 摄
这套全年化养殖模式,核心是解决环境和食物两大难题。
首先,工厂为蚕宝宝设置了“恒温室”,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复刻其最舒适的生长季节。其次,在桑叶充足的季节,将其加工成干粉并混合玉米粉、豆粕粉等,蒸煮成一道不受时令影响的“标准营养餐”。
目前,工厂已经实现全龄人工饲料智能化工厂养蚕——从饲料投放到蚕盒转运,都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完成。近日,首批成规模、标准化的蚕茧已成功下线。
与传统养蚕方式相比,新模式的效率与稳定性显著提升。“传统养蚕每天需投喂3到4次桑叶,而我们只需3到4天投喂一次。即使在冬季桑叶匮乏时期,养蚕也不受影响。”潘兆盛特别指出,人工饲料的营养配比更加均衡,家蚕在食用人工饲料后,发育比较整齐,几乎不会出现病原菌侵扰和中毒症状,提高了饲养效率。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往年冬季前需大量囤茧的难题,一方面减轻库容,另一方面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对于企业扩大生产量、延长生产链很有帮助。”潘兆盛说,试生产阶段成效已证明——以人工合成饲料替代传统桑叶,结合智能化环境控制将种桑与养蚕环节分离的模式是可行的。接下来,企业将按照这种思路从事生产,预计智能养蚕项目全部投产后,仅蚕茧年产值就能超过6亿元。
既抓原料又抓生产
还将开发文创衍生品
“今年第一年,预计每亩可产桑叶1000斤,每公斤2.26元,每亩桑叶产值约1130元,扣除成本后,村集体每亩可收益约240元。村民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务工,再赚一笔钱。”黄甸镇定光村党委书记胥燕琴说,他们村是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的“供应商”之一。
目前,四川同益新鹅溪绢丝绸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与肥料,村集体负责日常管理,桑叶直供项目使用。“计划在当地建成2万亩的桑园,目前已在盐亭县的高渠、富驿、西陵等乡镇流转土地约6000亩,并已完成栽植约4000亩。”潘兆盛介绍。
原料端准备就绪,生产端还在加速筹备中。新型饲料养蚕设备将安装调试、缫丝车间的部分生产线即将投入生产……潘兆盛表示,当前多数区域尚处于设备调整期,将优化生产动线,确保后续喂养、搬运等环节顺畅衔接。
为提升厂区设计的科学性,公司还特邀高校教授团队参与前期设计,并将在设备入厂前后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整,保障投产后的运行效率。“专家协助我们全面提升生物安全防疫等级,通过优化人流、物流等关键动线,设立必要的隔离与消毒设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病原体在生产过程中的携带与传播风险。
产业链正持续延伸——蚕桑主题研学与蚕茧文创产品等衍生产业正在同步开发中。据潘兆盛介绍,主题研学将主要面向小学、初中生群体,文创产品则计划深度融合蜀地文化元素。“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文化创意与研学旅行于一体的全产业集群。”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