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再次被关注!医生再三提醒:吃红枣时,一定要多留心这6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9:11 1

摘要:天一冷,家里那个老母亲就开始往汤里、粥里、饭里“撒红枣”。早上一碗红枣枸杞粥,中午一锅红枣炖鸡汤,晚上再来点红枣银耳羹。她嘴里总不忘补一句:“吃红枣,补气血!”说得理直气壮。好像不吃红枣,整个人都虚了。

天一冷,家里那个老母亲就开始往汤里、粥里、饭里“撒红枣”。早上一碗红枣枸杞粥,中午一锅红枣炖鸡汤,晚上再来点红枣银耳羹。她嘴里总不忘补一句:“吃红枣,补气血!”说得理直气壮。好像不吃红枣,整个人都虚了。

但,红枣真是人人都适合、什么时候都能吃的吗?这几年门诊里,碰到因为吃红枣“补”出问题的患者,不在少数。有的血糖飙了上去,有的肠胃受不住,还有的……吃得太多,补得过头,反倒出毛病。

红枣是好东西,可绝不是“多多益善”的万能补品。医生不是不让大家吃红枣,而是提醒:吃的时候,心里得有点数。

老百姓常说红枣补气血,这句话其实并不全错。中医认为红枣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尤其是对体质虚弱、容易疲倦、气色不好的人,红枣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从现代营养学来看,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一定量的钾、铁、钙等微量元素。它的糖分也不低,自然甜味浓郁。这种成分结构,决定了红枣确实可以改善体力、缓解疲劳。不过——

它的“补”更像是一种辅助调养,而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红枣不是药,更不能替代任何药物治疗。靠红枣“补回来”的气血,往往是轻微、慢性的调节,不是立竿见影的治愈。

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关心。糖尿病患者最怕的就是“甜”,一听说红枣甜得发腻,立马就有人说:“你不能吃,血糖高的人吃了会出事。”

确实,红枣的糖分含量不低。干红枣中糖含量可以高达60%~70%,特别是蜜枣、加工枣,糖分更是翻倍。如果直接当零食吃,一把下去,血糖很容易飙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血糖高的人就必须和红枣“老死不相往来”。关键在于量、吃法,还有有没有跟其它食物搭配。把红枣放进杂粮粥里,或者和燕麦、山药、银耳一起煮,升糖速度就会慢很多。

不能一刀切地下禁令,而是要会吃、懂得控制。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吃红枣,而是要吃得巧。

这点是临床上最容易被忽视的。有些人一吃红枣,胃就胀、泛酸,甚至腹痛。尤其是空腹吃或者吃干枣的,症状更明显。

红枣本身含有大量果胶和纤维素,胃动力较差的人,吃下去以后容易在胃里“停留”太久。再加上红枣皮不容易消化,食积、胀气、反酸这些问题就来了。

特别是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空腹吃红枣会刺激胃黏膜,轻则不舒服,重则加重病情。胃不好的人吃红枣,一定要注意不能空腹,量也要减半。

煮熟、炖烂,哪怕是打成泥、去掉枣皮再吃,都会比直接嚼干枣要温和得多。

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一提到红枣,就自动联想到“女性补血神器”。月经不调、手脚冰冷、脸色发黄……第一反应都是:吃点红枣吧!

从中医角度来说,红枣确实偏温、益气养血,适合体寒、气虚、血虚的女性体质。但要说“万能补血”,那就太夸张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枣中的铁含量其实并不算高,吸收率也不如动物肝脏、瘦肉等铁源。如果是严重的缺铁性贫血,靠吃红枣是远远不够的。

月经期间适量吃些红枣煮水、红枣炖鸡,能帮助身体恢复、缓解疲劳,这点是成立的。只是别指望它能“化腐朽为神奇”,也别盲目迷信所谓的“红枣治百病”。

不少来问诊的年轻人,尤其是秋冬时节,总是抱怨嘴巴干、牙龈肿、口腔溃疡,一问,原来是每天嚼一大把红枣,说是“补补阳气”。

红枣性温偏热,吃多了确实容易“上火”。尤其是干枣、炒制枣,比新鲜枣更燥热。再加上天气干燥、作息不规律,火气一上来,症状就明显了。

体质偏热、经常上火的人,吃红枣要格外小心。可以搭配绿豆、莲子、百合等偏寒凉的食材中和一下,或者用红枣煮水后去渣,减少燥性。

适量是关键。补得过头,反倒伤身。不是所有“补品”都越多越好。

很多家长一听说红枣补营养,就开始给孩子天天煮红枣粥,甚至给一岁不到的宝宝喂红枣泥。这种做法,其实很容易“出岔子”。

儿童的肠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过早、过量摄入高糖高纤维的红枣,会增加消化负担,甚至引发腹泻、积食。特别是干枣、蜜枣,糖分高、粘性大,很容易卡喉或引起龋齿。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红枣不宜直接吃。可以把红枣熬汤、去皮去核、打碎后适量加入辅食中,既能补营养,又更安全。一切以“适量、易消化”为前提。

等孩子长大一些,消化能力增强后,再慢慢增加红枣的摄入方式和分量,也不迟。

红枣不是绝对的“保健神物”,也不是“洪水猛兽”。它的好处确实存在,但前提是吃得对、吃得巧、吃得合适。

医生反复提醒的那“六点”其实不是禁令,而是良心建议:血糖、肠胃、体质、年龄、吃法、用量,哪一点忽视了,都可能让红枣从“补品”变“负担”。

要补,就补得明明白白,别让“养生”变成“伤身”。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旭,王洪波.红枣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0):191-195.
[2]李娜.红枣的药理作用及其食疗价值探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6):52-53.
[3]张伟,刘青.红枣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7):112-114.

来源:陈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