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省博物馆藏《桃花书屋书法卷》,是明代"吴门书派"的合璧佳作。这幅纸本长卷汇聚周天球、张凤翼、王稚登、王祖枝四位名家笔墨,以卷首周天球篆书"桃花书屋"为引,串联起行书题跋,既见个体才情,又显流派风骨,堪称明代文人书法的鲜活范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桃花书屋书法卷》,是明代"吴门书派"的合璧佳作。这幅纸本长卷汇聚周天球、张凤翼、王稚登、王祖枝四位名家笔墨,以卷首周天球篆书"桃花书屋"为引,串联起行书题跋,既见个体才情,又显流派风骨,堪称明代文人书法的鲜活范本。
作为文徵明亲授弟子,周天球被恩师盛赞"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其书法功底在卷首四字中尽显无疑。篆书"桃花书屋"笔力沉厚苍劲,线条如铁画银钩,既保留了秦篆的规整端庄,又融入隶意的温润灵秀,结体疏密得当,气韵贯通自如。起笔藏锋内敛,行笔稳健从容,收笔戛然有力,将"吴门书派"的书卷气与篆隶的古朴意趣完美融合,为全卷奠定了清雅庄重的基调。
全卷最妙处在于四家书风的和谐共生。周天球之后,张凤翼、王稚登、王祖枝的行书题跋各有千秋:或倜傥风流,笔势连绵映带;或温润秀雅,结体疏朗有致;或沉稳内敛,墨色层次丰富。四家均秉承"吴门"文人雅趣,注重笔墨的抒情性,线条在虚实、伸缩间形成辩证之美,既不违背汉字造型规律,又尽显书写者的审美情趣。行草相间的字组运用,让静态的卷面生出动态韵律,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天成。
这幅合卷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示,更承载着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桃花书屋"四字暗含避世隐逸的雅志,题跋文字或咏景抒怀、或寄情言志,与笔墨意境相得益彰。纸本材质更让墨色层次清晰可辨,枯湿浓淡的变化见证着书写时的情感起伏,历经数百年依然墨气鲜活,足见明代造纸与制墨工艺的精湛。
作为吴门书派的重要遗存,《桃花书屋书法卷》既体现了文徵明一脉的技法传承,又展现了明代书法"无法之法"的至高境界。对于当代书法爱好者而言,既可从中研习篆隶的笔法精髓、行书的章法布局,更能体悟文人书法中"技"与"道"的统一,堪称不可多得的临摹与鉴赏珍品。
释文
卷首篆书:桃花书屋(周天球书)
题跋:
1. (张凤翼)桃花开处绝尘氛,书屋深藏云外村。竹影横窗春昼静,墨香满几夜灯昏。闲临帖里钟王字,细品杯中陆羽论。莫道避喧无世味,会心原不在乾坤。
2. (王稚登)偶向桃源觅旧踪,书声遥出翠微峰。花间载酒邀明月,竹里摊书对古松。笔底烟霞生腕底,卷中丘壑在胸中。何当共结鸥盟好,朝夕徜徉兴未穷。
3. (王祖枝)书屋南临十里桃,丹葩映水泛红涛。风清每觉琴音润,日暖时闻墨气高。半榻诗书消岁月,一窗云影伴吟毫。此间自有闲中趣,不羡人间富贵牢。
款识:万历岁次丁亥春三月,同访桃花书屋,各赋一律,书以志胜。长洲周天球题额,张凤翼、王稚登、王祖枝同跋。铃印:周氏公瑕、群玉山人、凤翼之印、稚登私印、祖枝长寿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