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 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0:53 1

摘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全面总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科学经验,系统谋划其未来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提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效能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则是解决如何进一步发展好、利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已有建设成果的前提要求。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全面总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科学经验,系统谋划其未来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提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效能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则是解决如何进一步发展好、利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已有建设成果的前提要求。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就显著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成果之一,对整合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提升资源集中展示程度以及保护长征文物等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将该公园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项目作为抓手,统筹规划、分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完成。项目建设既是重要建设内容,又是推进建设进度的抓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通过长征线路上的重点项目建设串联起核心展示园、特色展示点、集中展示带,以“园”串“带”呈“点”的空间布局已经形成。目前,江西全省19个县(区)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重点建设区,38个县(区、市)纳入拓展建设区。福建已经形成“三园六带多点”的空间架构。贵州“1+3+8”标志性项目体系四梁八柱基本成型。甘肃“一线两区多节点”总体空间布局基本建成。陕西“一路三线十二区多点”总体布局基本完成。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有效的空间布局,为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保护长征文物提供了鲜活载体。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效推动各地红色旅游发展,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武器。实现经济效益转化一方面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初衷之一,另一方面则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其中,江西建成多元化旅游线路,融合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与古色旅游资源。首届“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汀县中复村举行。长征沿线的多个地级市(州)共同签订了《中央红军长征沿线城市红色旅游联盟宣言》,同时发布“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红色旅游路线。贵州则已经推出红色文化旅游十大精品线路、首批10条最美红军线路、最美红军村落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新时代引领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原则遵循

坚持建设好与发展好相协同原则。高质量建设是高水平发展的前提,高水平发展是高质量建设的核心应用,二者协同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活化利用之中。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在从建设好向利用好、发展好转向,坚持在建设中推动传承利用,促进融合发展,实现利用创新,激活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可见,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发展相得益彰的根本前提是要推动高质量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形成协同并进、同向同行之势。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取得发展成效的关键在于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性关联。其隐含的本质含义在于深刻阐明建设与发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行为逻辑。当前,关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探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推动其进一步活化利用尚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应用中的实践属性及其隐性关联的价值属性,并进一步明晰建设与发展的关系,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在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发挥指导性作用。

坚持资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相适配原则。实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市场化运营与经济效益产出是其建设与发展的根本要求。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置改革。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在以更高效率、更重效益方式推动其发展过程向纵深递进。

坚持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相融合原则。科学保护可以为活化利用提供系统规划,系统规划则可以进一步提升科学保护的实效,并在活化利用中强化科学保护力度。据此,必须始终强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科学保护,提升科学保护的制度性创新,同时,激发全社会共同活化利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内在动力。当前,数字化保护已经成为活化利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数字“梁柱”,可以极大提高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合水平,并完善长征红色文化资源分级分类目录,以成功建立长征红色文化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

活化利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具体对策

建立高效运行的协同推动机制。建立高效运行的协同推动机制是为了聚焦应用导向,极大激活多维主体的协同作用,实现以市场秩序为主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资源运行效率最大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属于公共文化产品,最终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其运营的可持续化,因此需要统筹融合、系统推进、协同运行。同时,要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以及利用上实现协调同步、凝聚合力。还要在应用实践中融通多学科交叉视野,包括中共党史学、美学、建筑学、空间学、旅游学、新闻传播学等,要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活化利用中得到叠加并科学体现。

建构凸显长征品牌的国家标识内容,实现以品牌促发展。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品牌是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工具。目前,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建设上还存在与总体建设目标关联不够、区域性品牌过多、品牌利用意识不强等问题。要遵循系统性、历史性以及公益性要求塑造其品牌。以顶层设计推进其品牌系统建设,建构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品牌的整体视觉框架。并充分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特色,考虑长征文化要素,以凸显长征沿线地区的自然及文化遗产。还要坚持“以历史为本”的品牌设计理念,多维度探究品牌传播路径,推动讲好长征故事与塑造长征品牌相结合。

拓展红色文旅融合的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长征+”文旅市场。健全推动长征红色文旅产品开发的长效机制。需要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文旅深度融合机制,建立红色研学等产品的价格补偿体系,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与红色文旅需求精准对接,降低红色文旅产品开发及应用成本,拓展红色文旅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的产品结构,提高区域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文旅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性。此外,对于关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系列红色文旅产品,只要其市场开发与增长对用好这一公园具有积极效能,就可以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红色文旅产品价值转化。

发挥育人成效,助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强化长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以及发挥育人效应,规范长征精神宣讲行为。不断总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内容以及建设经验,针对育人资源转化、思政课内容调适、教学行为调整等制定或丰富具有高度感染力的教学文件,优化教学手段。加强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模式之间的协同配合,完善多维教学场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主要教学场域,要着力落实现场教学、示范参观以及体验感悟等教学环节。各教学主体与管理机构应充分发挥在教学组织、情境感染、行为互动等方面的积极效用。高校建立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对长征精神以及长征故事的全过程融入,并实现与有关教材内容课程信息配套。

数智赋能,以数字化空间再现提升长征文化体验。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元宇宙空间,优化体验空间场景,丰富数字体验方式、创新虚拟互动空间、拓展体验路径、提升数字化体验水平,强化体验预测与实时体验反馈联动,增强体验性与互动性。完善元宇宙体验空间的场景风格及多样功能,进一步用好数字长征馆、数字长征体验节目等。强化生动、拟真、沉浸式的多感官的长征场景“云游”体验,为公众带来积极的、强烈的长征历史文化真实感,引导公众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数字产品矩阵生成正面的政治认同。

(本文系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重点课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24ZXHYZ10)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