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五华黑林铺街道:“小中心”绘就平安善治新图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8:13 1

摘要:这里没有高墙大院,有的只是“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和一群致力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忙碌身影。这正是黑林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在昆明市五华区黑林铺街道,一个面积不足740平方米的街道综治中心,近年来成了辖区33.5万居民口中的“暖心站”和“解忧铺”。

这里没有高墙大院,有的只是“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和一群致力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忙碌身影。这正是黑林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站式”集成,变“多头跑”为“一站清”

走进黑林铺街道招商雍和府小区的综治中心,明亮的服务前台、专业调解室、驻警室及法律服务站等设施一应俱全。曾经,群众解决诉求需辗转多个部门;如今,中心通过“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置”模式,将综治、信访、司法、民政等力量集成于一体,真正实现了群众诉求的“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

“群众只要进了这个门,无论是家庭矛盾、劳务纠纷,还是法律咨询,我们都会牵头对接,不让大家再跑第二趟。”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物理空间的整合,带来了治理效能的聚变。

“专家团”坐镇,化“千千结”为“同心结”

基层矛盾错综复杂,化解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专业与智慧。黑林铺街道的一大亮点,便是引入了品牌调解室“李学工作室”和由律师组成的“法治智囊团”。

全国调解专家李学老师创立的“情理法融合调解法”在这里大显身手。通过“背靠背沟通”“履约担保”等创新举措,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包括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在内的复杂纠纷32件,涉案金额超245万元。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黑林铺街道还建立“导师带徒”机制,培养出56名基层调解骨干,实现了“化解一案、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一张网”兜底,从“末梢”到“前哨”的治理嬗变如何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网格建设上,黑林铺街道通过深化“多网合一”,将综治、城管、信访等职能融入“一张网”,明确网格员职责,并发动楼栋长、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构建起“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网合一”将多项职能融入网格,明确职责并发动群众,夯实了“如何干”的机制底座,确保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让治理“神经末梢”充满活力。

这套机制通过“任务单+督办单+提示函”进行动态风险管控,对“六类风险隐患”实行“七个闭环”管理。2025年以来,已成功处置并化解风险隐患331件,回访率100%,确保了矛盾不反弹、问题不发酵。

数据“说话”,“平安答卷”暖民心

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体现在一个个向好的数据里:黑林铺街道命案发生率逐年下降,2024年首次实现“零发生”。困扰基层的信访总量,从2022年的1123件锐减至2024年的147件,降幅高达87%。辖区刑事治安案件、电诈案件立案数和损失数呈现“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

这份沉甸甸的“平安答卷”,背后是黑林铺街道将党建引领作为“根”与“魂”,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不懈探索。

下一步,黑林铺街道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云综治”平台实战化应用,进一步夯实网格管理,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辖区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和谐稳定的基石。

来源:平安昆明发布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