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砸80亿狂购苏35:40架猛禽直扑北方!军备豪赌暗藏三重算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5:15 1

摘要:看看如今东南亚的地区空军,早就不像过去那样,你开米格我开苏-27,大家半斤八两。这几年,各国都在憋着劲儿升级换代,空战装备已经进入了“四代半时代”。就好比过去大家开着老爷车跑山路,现在突然有人开着F1赛车呼啸而过,那种差距感,直接拉满。

东南亚的天空近来不平静,越南与俄罗斯谈判的80亿美元军购案引发关注。

他们计划引进40架苏35四代半重型战机,这笔相当于越南年军费近三成的投入,背后是多重现实压力与战略考量。

看似针对性明确的军备升级,实则是越南在地区格局,装备体系与现实困境中做出的无奈选择,而能否如愿落地还存在巨大变数。

看看如今东南亚的地区空军,早就不像过去那样,你开米格我开苏-27,大家半斤八两。这几年,各国都在憋着劲儿升级换代,空战装备已经进入了“四代半时代”。就好比过去大家开着老爷车跑山路,现在突然有人开着F1赛车呼啸而过,那种差距感,直接拉满。

比如说泰国,人家早就把瑞典的“鹰狮”战机请回来了。别看“鹰狮”是个轻型选手,但背靠瑞典的强大体系支持,作战能力一点不含糊。再瞧瞧印尼,那更是动作频频,法国的“阵风”战机刚敲定,中国的歼-10系列也跟着来了。为了迎接这些新玩具,印尼甚至不惜血本扩建基地,那架势,明摆着是冲着某个方向去的。

再回头看越南空军,手里的牌面着实有点尴尬。主力战机还是35架苏-30MK2V和12架老掉牙的苏-27SK。至于更古老的米格-21和苏-22,那基本就是“博物馆级别”的了。更要命的是,这些飞机很多因为缺零件、少维护,三天两头“趴窝”,今年就有至少4架苏-30被迫停飞。

尽管越南北方部署了一些相对新一点的飞机,但南方战区还是一水的旧型号,这种“头重脚轻”的配置,让越南空军在面对周边国家的四代半战机时,简直就像是拿着大刀长矛去对抗机关枪,明显落伍了。

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越南实际控制着29个岛礁,要想在这些争议海域保持存在感,空中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而苏-35,这款号称作战半径能达到1580公里的“空中巨兽”,恰好能把整个南海都覆盖在它的“翅膀”之下。

这种强大的威慑力,对于想在南海站稳脚跟的越南来说,可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所以,为了不被邻居们甩在身后,更为了能在南海问题上腰杆子硬起来,越南迫切需要一款能迅速提升空军实力的先进战机。苏-35,在这种背景下,似乎就成了那个“最优解”。

越南为什么非苏-35不可?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甜蜜的负担”,那就是长期以来与俄罗斯形成的深度军事合作。

越南空军,可以说就是“俄系”的忠实粉丝。从飞行员怎么训练、地勤怎么维修,到弹药怎么储备、后勤怎么保障,全都是一套俄式标准。这套体系,就像一套已经穿了多年的合身西装,虽然有点旧,但穿着舒服,习惯了。

如果越南突然变卦,跑去买欧美战机,那可不仅仅是掏钱那么简单。你想,飞行员得重新培训,地勤得学新的维修技术,各种设备要大换血,甚至连弹药都要全部更新。这等于是在现有体系上重新搭建一个全新的体系,花的钱、耗的精力,可能比买飞机本身还要多。对于预算并不宽裕的越南来说,这简直是个难以承受的重担。

当然,也有人会说,中国战机也挺香,比如歼-10CE或者“枭龙”。性能不赖,价格也公道。但奈何中越两国关系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不少,短时间内要达成这样的军事合作,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至于更先进的五代机,比如俄罗斯的苏-57,或者美国的F-35,那基本就属于“看看就好”的级别了。要么贵得离谱,越南根本买不起。要么面临技术封锁和产量限制,根本轮不到越南。

这么一分析,苏-35就显得特别“亲民”了。它作为俄罗斯“侧卫”家族的最新改进型,和越南现有的苏-27、苏-30一脉相承。飞行员上手快,地勤维修也能延续老一套,省去了很多麻烦。

而且,苏-35搭载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达400公里,能同时追踪15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个,放在四代半战机里,这性能也绝对是中游偏上水平。对于急需提升空中实力的越南来说,这简直就是完美契合。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深陷冲突泥潭,外汇储备吃紧。越南这笔80亿美元的订单,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各自在国际政治和军事舞台上的现实需求。

然而,这笔看似你情我愿的买卖,最关键的症结却出在了“交付”上。钱不是问题,问题是,飞机什么时候能送到?

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军工厂都在火力全开,优先保障自家空天军的需求。苏-35作为俄军的主力战机,在战场上损耗不小,需求更是迫切。尽管俄罗斯的飞机制造商已经铆足了劲儿扩充生产线,但每个月的产能毕竟有限,满足前线需要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远的不说,伊朗订购苏-35的消息,都传了两三年了,可至今也没见到实机。这足以说明,俄罗斯在出口交货能力上,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照这个节奏,就算越南明年签了合同,排在伊朗后面等,最快也得2028年才能见到首批战机,甚至拖到2030年,也不是没可能。

更严峻的是,就算飞机真到了越南手里,他们又能否“养得起”这批金贵的大宝贝?一架苏-35单价高达2亿美元,这可比当年中国采购时的8300万美元贵了一倍多。40架战机的后续维护、弹药补给、零部件更换,这都是一笔笔天文数字。

想想看,越南连现有的35架苏-30都难以保证完好率,面对技术更复杂、更烧钱的苏-35,后勤压力只会更大。这就像是穷人家买了辆豪华跑车,开得起,却养不起。

而且,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兵作战的时代了。你拿苏-35去打仗,可能还没发现对手,自己就已经被锁定了。咱们中国空军的歼-20隐身战机,数量已经超过400架,歼-16多用途战机也有同等规模。

再加上“福建舰”航母上即将搭载的歼-35隐身舰载机,一个完整的隐身战机作战体系正在加速成形。苏-35作为一款非隐身的四代半战机,面对歼-20这样的隐身对手,它的机动性再好,也可能只是徒劳。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如果你的对手能隐身,你连人都找不到,还怎么施展拳脚?

所以,越南这笔80亿美元的军购,与其说是为了“超车”,不如说是在地区竞争中不愿掉队的豪赌。这豪赌,赌的是俄罗斯的交付能力,赌的是自己能否承担高昂的维护成本,更赌的是未来几年东南亚军事格局的变化。

当战机真正交付的那一天,东南亚的天空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越南的这番投入,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恐怕现在谁也说不准。

来源:奇闻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