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衣哥抵达卡拉奇第三天,萨拉曼转述了苏美娜的求助:药费不足,额度就是七百五十人民币。金额不大,却掀起漩涡。皮衣哥本能地替超群挡枪,声称“老板手机常年静音”,却在夜里发现那通已读未回的语音记录。
七百五十元,却像一道裂痕——
皮衣哥抵达卡拉奇第三天,萨拉曼转述了苏美娜的求助:药费不足,额度就是七百五十人民币。金额不大,却掀起漩涡。皮衣哥本能地替超群挡枪,声称“老板手机常年静音”,却在夜里发现那通已读未回的语音记录。
超群没有答复苏美娜的任何讯息
安娜外婆仍被温柔蒙在鼓里。皮衣哥拎着两盒瑞士夹心巧克力,说那是超群的“返程礼”;还补上一句——行李实在塞不下更多东西。老人家信还是不信,无从得知,她只是点头微笑。
评论区炸开。有人怒斥“凉薄”,有人揶揄“救济黑洞”,还有人算起账本:去年把安娜接回中国的机票、签证、翻译、欢迎宴,全部由皮衣哥埋单;超群以“监护人”身份直播带货,粉丝破百万,单场成交破十万。
最刺目的对比是时间线。
1。 苏美娜发起转账请求——晚上七点零五分
2。 超群和朋友连线开麦——晚上七点零八分
3。 粉丝红包雨——凌晨一点仍未停
这三条记录同时截图,被顶上热搜。
“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也不该沉默”
长居旁观的观众,开始倒卷旧账:
安娜母亲病逝前,苏美娜替她照料外孙女五年
超群口头承诺每年带孩子探亲、把外婆当母亲
回国后,他只寄来一条“天气凉加衣”的讯息
有人劝他斩断所有海外牵连,理由是“家门口的钱树子得护住”。也有人提醒:若连抚育之恩都能随手割舍,网络滤镜迟早碎掉。更激烈的弹幕写道,或许那笔所谓的每月两千汇款,本来就是自说自话。
皮衣哥一早看破,却坚持替人遮羞。面对镜头他说,自己低估了人心,“总要给中国面子留条后路”。言罢转身安排车辆,准备第二天陪苏美娜去城里最好的私立医院做皮肤活检。
所有费用,由他承担
夜色下,萨拉曼问:“你何必?” 皮衣哥答不出来,只是扔给他一串车钥匙,“别让老太太知道真相”。他在微信里关闭置顶的那个人,却依然没把聊天框删除。
与此超群的社交账号开启“净化模式”:凡是提及欠款、承诺、谴责的留言,三秒封禁。粉丝数据仍在上涨,带货链接依旧滚动,直播间里刷屏的只有“买它”。
网上议论愈烈,线下的病房却安静。苏美娜躺在洁白病床,手背输液针管细若蛛丝。她自言自语:巴基斯坦最好的医院,一天费用抵得上五十个七百五十。护士听不懂乌尔都语,只听得懂她痛到极致时的闷哼。
皮衣哥当天刷卡付了首期医药费
他没有给网友公布金额,也不接受众筹。理由简单:苏美娜是他的员工,还是安娜生命里的一段母性记忆,理当由他负责。
卡拉奇的日头毒辣,夕阳却异常温柔。老太太坐在天台,抱着孙女织毛衣,偶尔抬头眺望远方。萨拉曼递上手机,示意她看国内新闻。屏幕里,超群戴着墨镜讲解新品——声音热情,背景却没了任何异国照片,仿佛那些跨越山海的承诺从未存在。
网民的语气分裂:一边“让子弹再飞”,一边“别拿善意消费”。算法将情绪推到极致,可真正被刺痛的人不在手机里,而在医院里忍痛输液的苏美娜,在楼顶织毛衣的老人,以及奔波两国之间的那件黑色皮衣的主人。
“跌倒的人爬起来,还敢继续往前冲。” 这句话,并非为自己洗白,而像一句无奈的天气预报——明天依旧炎热,仍要出门。
超群依旧沉默,直播预告如常
皮衣哥没有再留意那些数据。他更在意的是实验室的化验单能否早点出来;若病情稳定,他计划带苏美娜赴沪,给她看国内最擅长的皮肤科。途中顺便让她瞧瞧那些在弹幕里操心的陌生面孔,告诉她并非人人薄情。
夜深了,仓促写好的账目摊在桌面:机票、住宿、翻译费、手术押金、日常药物、营养餐。数字在台灯下闪着冷光,却没有任何“到此为止”的分隔线。一页写满,翻过去,再写下一页。
有人统计,若按现行汇率计算,皮衣哥在这一串事件中已支出超过四十万元,而那七百五十元依旧停留在苏美娜的转账记录里,像一粒尴尬的尘埃。
超群的粉丝群里,管理员喊话:“负能量言论,马上撤!” 直播间弹幕刷过“老大别理闲事”的口号。没有人再提那位在病床上的中年女人,也没有人询问那位远在卡拉奇的老人是否吃到了“老板送的”巧克力。
七百五十元,至今未到账
皮衣哥却忙着递交签证材料,“若能顺利带人去上海,至少让她见识真正的专科设备”。萨拉曼在一旁填表格,抬笔时忽问:“那个人会来探望吗?” 没有答案,只有沉默与窗外的长笛声。
街角的清真寺打板,星光铺满天际。皮衣哥拉高衣领,走进夜色。手机震动,再次亮起商业合作的邀请,他随手收进口袋。要不要接?未知。可明早七点,他还得在医院门口排号。
旁观者或许觉得故事该有道德总结,其实一切仍在进行。裂痕未必愈合,也可能延伸。可那件黑色皮衣,依然挡着风沙,挡着无声的唾沫。
来源:赛车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