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4秒83夺冠那天,葛楚彤父母没看直播,厨房灶台上两碗炸酱面照常热着,这碗面比金牌更早到家。
54秒83夺冠那天,葛楚彤父母没看直播,厨房灶台上两碗炸酱面照常热着,这碗面比金牌更早到家。
全运会接力决赛录像反复播放,解说员激动喊绝杀,镜头扫过看台,观众挥舞国旗。
画面切到后台,葛楚彤把奖牌塞进背包,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出爸爸消息:面出锅了,快回。
那一刻,她眼泪比池水咸。
烟台老小区顶楼,60平米,两代人住了二十年。
客厅改出一张折叠床,奶奶睡,爸妈挤主卧,葛楚彤回家只能睡沙发。
省队集训期,她一年回来两趟,沙发就是她的房间。
爸妈从没提过换房,省下每一分钱给她交训练费。
教练算过账,从市队到国家队,20年花费超过130万,其中一半来自这套老房抵押贷。
葛楚彤9岁第一次进泳池,怕水,抓住栏杆不撒手。
教练拿竹竿敲她手,她沉下去喝了两口水,浮上来接着游。
那天回家,妈妈看她手指缝裂成口子,拿牙膏抹,她说不疼。
第二天自己收拾小包要去训练,奶奶在阳台看着她背影,嘟囔一句:这孩子以后得吃大苦。
老人说中了,苦吃了二十年,甜只分给家人半分钟。
省队时期,队友陆续淘汰,有人改练跳水,有人去读书,游泳池边换了一批又一批脸。
葛楚彤留下来,理由简单:回家不知道干啥,不如泡在水里。
教练让她写训练日记,她写了十几本,最后一页只有一句话:今天比昨天快0.01,爸妈就能少加班1小时。
她把日记本锁进柜子,钥匙扔进泳池,没人再去捞。
巴黎奥运铜牌回来,老家门口摆两盆花,邻居拍照发群里,点赞破千。
爸妈没转发,照常五点起床,爸爸去码头搬海鲜,妈妈去超市理货。
傍晚回家,妈妈把铜牌挂门后钉子,那里原来挂的是一串干鱿鱼。
铜牌和鱿鱼一起晃,铁锈味和海鲜味混在一起,葛楚彤闻了说:这才是家的味道。
全运会前三个月,队友杨浚瑄查出心肌炎,接力棒次空出来。
教练组连夜开会,有人提议调外省选手,葛楚彤站起来说:我来。
她知道52秒是硬指标,自己赛季最好才54秒。
回到宿舍,她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说:别怕,你小时候第一次下水也怕,后来不是游了回来。
那天起,她每天加练两千米,手臂抬不起来就让队医绑绷带,吃饭让队友喂。
决赛前夜,她一个人坐在空荡泳池边,把脚伸进水面,轻轻说:再快一点,就带爸妈搬出顶楼。
决赛枪响,她反应时0.61秒,全场最快。
入水那一刻,她想起9岁那口水,想起爸爸在码头搬的每箱鲅鱼,想起妈妈手上贴的创可贴。
触壁那一下,大屏幕跳出54秒83,她没看,直接钻出水面找看台,爸妈的位置空着。
后来记者告诉她,爸妈提前离场,回家热面,怕面坨了。
颁奖结束,全队去庆功,她打包两块披萨带回宿舍,第二天训练前吃完。
省队食堂早餐是油条豆浆,她只要一碗白粥,帮队友剥鸡蛋。
教练问她为啥不庆祝,她说:还有全运会200自没比,想再进53秒。
教练没说话,递给她一张新的训练计划,上面写着:早五点半,一万米。
游泳行业报告写过,国内注册专业游泳运动员平均退役年龄22岁,葛楚彤已经24岁,还在游。
她没对象,不追星,手机里最常打开的是天气预报,关注烟台有没有大风,大风意味着渔船不能出海,爸妈就能休息。
她把工资卡交给妈妈,密码是奶奶生日,卡里余额不到五万,她挺满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爸妈不用凌晨三点去排队买便宜鱼。
网上有人算她奖金,奥运铜牌加全运会金牌,税后大概能拿80万。
评论里一片羡慕,说一套房有了。
她刷到后回了一句:房子还在看,太贵。
有人问她值不值,她回:回家能吃口热面,就值。
评论区安静了,再没人问第二句。
训练局每年给运动员做心理评估,她分数最高,评语写着:情绪稳定,目标清晰。
心理师问她支撑点是什么,她说:怕爸妈失望。
其实爸妈从没说过你要拿第一,爸爸最常说的是:游不动就回来,炸酱面管够。
这句话她记了十年,每次累到想上岸,就在心里默念一遍,然后继续蹬腿。
全国游泳冠军赛即将开始,她报了三个项目,教练让她重点保200自,她说都试试。
晚上回宿舍,她把奖牌用袜子包好塞进衣柜,继续写日记,今天只写一句:54秒83不是终点,是下一碗炸酱面的起点。
写完后关灯睡觉,屋里黑得像9岁那天的泳池,她不再害怕。
来源:收藏骑士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