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双王城:特色产业“链”起群众共富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7:09 1

摘要:日前,在潍坊寿光双王城的寇家坞老粗布“共富工坊”,织布机的“咯吱”声与村民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乡村振兴的生动乐章。村民陈玉霞正坐在织布机前,手指在经纬线间灵活穿梭,同时对着手机屏幕与网友热情互动:“家人们看,这手工老粗布手感好、透气性强,冬暖夏凉还特别

日前,在潍坊寿光双王城的寇家坞老粗布“共富工坊”,织布机的“咯吱”声与村民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乡村振兴的生动乐章。村民陈玉霞正坐在织布机前,手指在经纬线间灵活穿梭,同时对着手机屏幕与网友热情互动:“家人们看,这手工老粗布手感好、透气性强,冬暖夏凉还特别耐用,很多老客户都说用着舒服!”她笑着分享自己的工作体验:“在这里工作,时间特别自由,早上送完孩子上学,我就来工坊织布,下午接孩子前能做不少活儿,收入也很可观。”

老粗布是寇家坞村村民世代传承的一种纯手工纺织品,因柔软透气、持久耐用而受到不少客商青睐。为破解特色产业弱小、零散等问题,近年来,寇家坞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老粗布“共富工坊”,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整合村内有纺织手艺的劳动力,通过结对帮带、开放式教学等方式,积极开展“老粗布”纺织技术培训,让村内闲散劳动力成为“产业兴、集体强、群众富”的生力军,推动老粗布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如今,寇家坞“共富工坊”已吸纳带动100余名妇女就业,年产老粗布约1.5万套,年产值400余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百姓富则根基稳。近年来,双王城乡村振兴片区遵循“党建总牵引、片区带全域、组团促共富”的建设思路,依托各村优势产业,组织各村党总支牵头组建“共富工坊”,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通过打造沉浸式非遗工坊,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增收的机会,蹚出了一条集体增效、农户致富的多赢之路。

“加入‘共富工坊’后,我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工作时间灵活,只要有空就能来编一会儿,既能打发时间,还能赚点闲钱。”在牛头镇村的红柳草编“共富工坊”内,70多岁的王会苹和几个姐妹围坐在一起,边编草篮边聊家常,手指翻飞间,一根根不起眼的柳条变成了精美的草编工艺品。这样的情景,在双王城牛头镇村的红柳草编“共富工坊”天天都在上演。在这里,匠人们巧妙利用柳条、芦苇、玉米皮等材料,编织出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美感的生活用品、工艺品和装饰品,让传统草编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造就了一方百姓的致富新天地。

“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是老师傅,出去后都能带动多个劳动力。”牛头镇村妇联主席朱萍介绍,为了帮助村民掌握这门手艺,前期党支部领办工坊,从外地精心引进原材料与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技术人员先将手艺教给几位有基础的村民,再由他们传授给更多人,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双王城牛头镇村的红柳草编“共富工坊”已吸引入社社员300余名,年产值300余万元。

除此之外,双王城乡村振兴片区还对巨淀湖大米、巨淀湖小米、巨淀湖咸鸭蛋、巨淀湖莲藕等多个特色农产品进行了统一设计包装,充分利用电商,全面打造产业发展链条。

产品丰富多样,销售渠道的拓展成为关键。为更好地拓展产品销路,双王城乡村振兴片区搭乘电商快车,培育本土主播,通过直播带货、达人孵化等模式,扩大特色产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片区还联手寿光巨淀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产品进行统一销售与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双王城正全力打造老卧铺老粗布‘共富工坊’,预计年产值700余万元。”如今,双王城乡村振兴片区的特色产业之路越走越宽。从老粗布到草编,从针织品到拖鞋制作,多个手工系列产品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以前觉得乡村振兴很抽象,现在看到阿姨们边聊天边赚钱,孩子们在研学中了解传统文化,才明白乡村振兴就在这些转动的缝纫机里、在飞舞的柳条间。”一位参观者到各“共富工坊”参观后感慨道。

在双王城乡村振兴片区,特色产业铺就的不仅是一条共富路,更是一条充满温度的幸福路。在这里,传统技艺有了新传承,村民生活有了新盼头,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越燃越亮。

来源:新鲜寿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