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5岁的张老师退休后爱上了摄影,半年前,她发现照片中的电线杆总是“歪歪扭扭”,看手机时文字也像蒙了一层灰雾。原以为是老花眼加重,直到炒菜做饭时错放调味料,她才在女儿催促下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65岁的张老师退休后爱上了摄影,半年前,她发现照片中的电线杆总是“歪歪扭扭”,看手机时文字也像蒙了一层灰雾。原以为是老花眼加重,直到炒菜做饭时错放调味料,她才在女儿催促下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
眼科检查发现,张老师左眼视力只剩0.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她眼睛的黄斑区出现玻璃膜疣和脉络膜新生血管,被确诊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
黄斑,不少人对此很陌生,事实上,它仅占视网膜面积的2%,却承载80 %以上的视觉功能。就像相机的“中央对焦点”,黄斑部负责精细视觉、颜色识别,一旦受损,阅读、识人脸、看红绿灯等基本视物需求都会备受困扰,甚至可能失明。
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沈丽君介绍,受限于黄斑结构的神经组织不可逆损伤及微米级精细度特性,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打针)、激光、手术等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还有些类型的黄斑变性同时会发生视网膜下大出血,治疗就很紧迫,有严格的时间窗,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尽快在视网膜下注射溶血的药。”
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眼健康贯穿人的一生,但每个年龄段都会出现不少威胁视力的致盲眼病。
“婴幼儿时期,我们要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发育性眼疾,通过新生儿眼底广域成像系统实现致盲风险早筛;儿童青少年时期,家长要配合医生一起打好近视防控攻坚战,阻断高度近视引发的病理性眼底改变;中老年人群则面临干眼、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老花等视力小偷,更需构筑眼病防治立体网络。”沈丽君说,防控大于治疗,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眼病防治网络,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2025年5月20日15:00-16:00,浙江大健康名医直播间,将邀请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沈丽君、副主任医师余洁,带来主题为《“视力小偷”出没,打好全生命周期视觉保卫战》的深度科普,揭秘全生命周期常见的眼病,帮助大家掌握科学防治之道。
直播还将设答疑环节,如果您有眼健康的困惑,扫码预约直播,在直播时留言时注明年龄、性别、病史,专家将面对面解答,提供个体化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