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能将云南纳入版图,却为何没有拿下缅甸,打通印度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0:45 1

摘要:在世界大国中,中国是周边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之一,相比濒临三大洋的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中国只濒临了一个大洋——太平洋,出海方向过于单一;若能打通印度洋,我国西南内陆就能打破无插头困境。其实中国古代早有此尝试,但却止步云南,未能再向南统治缅北。

在世界大国中,中国是周边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之一,相比濒临三大洋的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中国只濒临了一个大洋——太平洋,出海方向过于单一;若能打通印度洋,我国西南内陆就能打破无插头困境。其实中国古代早有此尝试,但却止步云南,未能再向南统治缅北。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是中国距离印度洋最近的省份。

如果从云南取道缅甸进入印度洋,便可开辟出一条直抵欧洲、非洲、中东及南亚的海上通道。然而,这条便捷之路却不是那么好打通的,中国古代历经几个朝代的努力,才将云南完全纳入中国版图,而缅北的情况十分复杂,想要将之纳入中原王朝统治,难度相当大。

如今的彩云之南、旅游天堂云南,在中国古代可是瘴气遍布、毒虫奇多的蛮荒之地;尚未纳入中原统治时,乃流放犯人的必选之地,纳入中国版图后,也不比关中、江南等地区富饶安定。

虽说云南环境恶劣、难以生存,但并非杳无人迹。这里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之一。而中国各朝各代想要征服这片土地所做出的尝试,也从未停止过。

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殷周时期,云南被称为“百濮之国”。公元前3世纪,楚顷襄王派大将庄蹻(qiāo)率军夺取巴郡和黔中郡以西地区,庄蹻一直打到滇池,夺取了大片领土;公元前277年,秦国灭楚,庄蹻(qiāo)归路被断,只好留在滇池称王,建立滇国。

秦统一中国后,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云南,滇国灭亡,汉朝把滇国设置为益州郡,归中央王朝管辖;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亦属益州部,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

之后,中央王朝继续向云南移民,以中原文化教化当地百姓的同时,在汉族移民中选拔和培植一批“豪族大姓”,便于更好地统治云南。黄巾起义爆发后,云南大姓聚众称雄、割据一方,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云南大姓势力被削弱。

西晋以后,云南形成了爨氏称霸南中的地方割据局面,持续400年之久;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朝复置南宁州,起初采用羁縻政策管理云南,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后屡与中原发生争执,背弃吐蕃归唐后,唐设云南节度于云南城。

宋朝时,取代南诏国的大理国与宋朝关系不错,直到灭亡,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元朝推行行省制,建立云南行省、任平章政事管理云南,将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此后云南实际上存在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

明朝推行“改土归流”,在云南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则由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员来管理云南,加强了中央集权。虽说中央王朝通过移民屯田、设置流官、推广儒学等手段将云南纳入统治,但由于云南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多民族聚居,叛乱、起义、豪族大姓割据一方的局面多有发生,治理起来需花费大量心血。

在中国古代,毗邻云南的缅甸虽说从疆域版图上看值得“征服”,但真实情况却没那么简单。明嘉靖年间,缅甸洞吾王朝对云南西部边疆的侵略活动愈演愈烈,明朝廷派出军队与之对抗,此后十余年间始终征战不断。

清乾隆年间的清缅战争,清军四次出征均因瘴气、补给不足失败,最终被迫与缅甸议和,承认其对缅北的控制。鸦片战争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将云南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尚且无力自保,又何谈统治缅北?

在中国古代,云南无论是地理位置、资源吸引力、战略重心、文化联结等方面,都比缅甸更有价值,所以必须要将其纳入中国版图。而统治缅北的代价太大,打通印度洋的战略价值又十分有限,故而既无必要性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

来源:巡史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