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地区被分为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和西孟加拉邦(印度)。东巴基斯坦与西巴基斯坦(今巴基斯坦)虽同属一国,但地理、文化、语言差异巨大,导致东巴长期受压制。
孟加拉国和印度主要有什么恩怨情仇?
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复杂,既有合作也有矛盾,恩怨情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渊源:印巴分治与孟加拉独立
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地区被分为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和西孟加拉邦(印度)。东巴基斯坦与西巴基斯坦(今巴基斯坦)虽同属一国,但地理、文化、语言差异巨大,导致东巴长期受压制。
1971年孟加拉独立战争:印度在东巴(孟加拉)独立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支持孟加拉人对抗巴基斯坦军队,最终帮助孟加拉国独立。印度因此被孟加拉人视为“解放者”,但也埋下了部分巴基斯坦人对印度的敌意。
2. 水资源争端——恒河与提斯塔河分配
法拉卡大坝争端:印度在恒河上游修建法拉卡大坝(Farakka Barrage),分流河水以保障加尔各答港口用水,但导致孟加拉国下游水量减少,影响农业和生态。两国长期谈判,1996年签署《恒河水分享条约》,但执行仍存争议。
提斯塔河争端:两国对提斯塔河(Teesta River)水资源的分配长期未能达成协议,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政治阻力使问题僵持,影响双边关系。
3. 边界与非法移民问题
飞地交换:2015年,两国通过《陆地边界协议》解决了长达数十年的飞地(enclaves)问题,交换162块飞地,改善边境管理。
非法移民:印度(尤其是阿萨姆邦和西孟加拉邦)长期指责孟加拉国非法移民涌入,引发当地社会矛盾。印度政府推行“国家公民登记册”(NRC)和《公民身份法》(CAA)部分针对孟加拉移民,引起孟加拉国不满。
4. 经济合作与贸易不平衡
经济依赖:孟加拉国是印度在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但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孟对印进口远多于出口)。孟加拉国抱怨印度设置非关税壁垒(如反倾销税)。
印度投资:印度是孟加拉国重要外资来源,尤其在能源、基建领域,但孟加拉国也寻求平衡,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如加入“一带一路”),引发印度警惕。
5. 地缘政治博弈
中国因素:孟加拉国与中国深化合作(如军事采购、基建投资),印度担忧其影响力被削弱。但孟加拉国奉行“平衡外交”,避免过度倒向任何一方。
区域组织角色:两国在南盟(SAARC)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中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6. 文化与社会联系
语言与民族纽带:孟加拉国与印度西孟加拉邦同属孟加拉语文化圈,宝莱坞文化在孟加拉国影响深远,民间交流密切。
宗教因素:印度教在孟加拉国占约10%,印度国内政治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言论有时引发孟加拉国穆斯林群体不满。
总结
印度和孟加拉国关系总体稳定,合作大于冲突,但水资源、移民、贸易等问题持续影响双边互动。孟加拉国在保持对印关系的同时,也通过多元化外交(如与中国、美国合作)维护自身利益。未来,如何在区域合作中平衡主权与发展,仍是两国关系的核心议题。
来源:一条龙在人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