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李秀明:离婚又再婚,移居加拿大后隐退,71岁现状如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4:21 1

摘要:温哥华深秋的午后,70岁的李秀明坐在社区公园的长椅上,指尖蹭着刚烤好的蔓越莓饼干——这是她每周三烘焙课的“作业”。风卷着枫叶擦过脚踝,远处华人阿姨们的广场舞音乐飘过来,没人认出她是44年前拿遍金鸡百花的双料影后,更没人知道她曾是红遍全国的“薯片女王”。

70岁李秀明:从双料影后到薯片女王,她的人生从来不是“标准答案”

温哥华深秋的午后,70岁的李秀明坐在社区公园的长椅上,指尖蹭着刚烤好的蔓越莓饼干——这是她每周三烘焙课的“作业”。风卷着枫叶擦过脚踝,远处华人阿姨们的广场舞音乐飘过来,没人认出她是44年前拿遍金鸡百花的双料影后,更没人知道她曾是红遍全国的“薯片女王”。

1974年夏天,2岁的李秀明攥着陈强导演递来的《海霞》试镜通知,在天津人艺的走廊站了半小时。同事拍她肩膀:“傻啊?这机会多少人抢破头!”她却盯着墙上“话剧演员岗位职责”愣神——刚留院半年,手头《雷雨》里丫鬟四凤的台词还没背熟。最后把通知塞回口袋,转身去排晚场的报幕。

后来《海霞》上映,她躲在影院后排看吴海燕举渔枪跑过沙滩,没哭也没叹。散场后买了根老冰棍,蹲在马路牙子上啃完,接着回剧院报幕。“那时候就觉得,眼前的活儿得先干好,不然对不起台下听我报幕的观众。”

1981年冬天,她刚捧回百花奖最佳女主奖杯,海军丈夫就递来离婚协议书:“你一年拍三部戏,女儿发烧三天你在外地,我扛不住了。”她盯着“聚少离多”四个字,手指抠着奖杯底座的划痕——那是拍《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时摔的。没吵没闹,签完字抱着3岁的女儿回了天津娘家。

娘问“后悔吗”,她把女儿往怀里搂紧:“戏要拍,女儿也要带,我能行。”那两年她揣着奶瓶跑片场,拍《甜蜜的事业》时,女儿在后台睡婴儿车,她上场演唐招弟追男青年的戏,下台第一件事就是摸女儿的额头——怕烧。

1993年,39岁的李秀明拍《燃烧的雪花》最后一场戏,杀青宴上影迷程久实递来一杯可乐:“你看罐上的薯片,国内还没人做正经品牌。”她盯着可乐罐愣了——当年演《春苗》,乡下孩子把她的海报贴在红薯窖里,说“春苗姐要是卖薯片,肯定好吃”。

第二天她就扎进北京农科院的土豆田,蹲在沙土地里摸了三天土豆:“要脆的,得选黄心薯,淀粉含量刚好。”建工厂时她泡在车间,盯着工人炸薯片尝了不下百种味道,手指被油溅出三个泡,她笑着抹药:“比拍哭戏疼,但踏实——这是我自己的事儿。”

1999年“大家宝”薯片上市,她请潘虹代言,广告在央视黄金档播了三个月,货架上的薯片三天抢空。2000年销售额破亿,她成了媒体嘴里的“薯片女王”。

可2002年,她却把工厂卖给了百事。那天她和程久实坐在办公室里算账,女儿趴在旁边写作业:“妈,我想考加拿大的大学。”她抬头看窗外的车水马龙,突然说:“卖了吧,陪女儿去读书。”

没人懂她——事业正火,为啥要“退场”?她后来跟朋友说:“当年演《春苗》,我想让观众记住‘田春苗’;卖薯片,我想让老百姓吃到放心零食;现在,我想当‘李妈妈’,陪女儿长大。”

现在70岁的她,手机里存着女儿的博士毕业照、儿子的婚礼视频,还有当年《甜蜜的事业》里唐招弟追人的片段(女儿翻出来的)。有人问“后悔息影吗”,她指着公园外的海:“人生哪有什么‘最好的选择’?当年站在话剧舞台上,我想‘要演好每一个角色’;抱女儿时,想‘要让她吃饱穿暖’;卖薯片时,想‘要让大家吃到脆的’;现在坐这儿,想‘今天饼干烤得够不够甜’。”

风又吹过来,她咬了一口饼干,甜丝丝的。远处广场舞的音乐停了,阿姨们围过来问“李姐,下周烘焙课教”她笑着点头:“教做苹果派!”

没人再提“影后”“女王”——她现在只是温哥华社区里,那个烤饼干烤得特别香的李阿姨。

来源:小郑看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