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 5 月 16 日,庆阳、平凉等 8 市州 25 个县区受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 188.25 万亩,成灾面积为 10.25 万亩,其中越冬作物受旱以及春播作物出苗问题等情况较为突出。
自 4 月中下旬起,甘肃气温持续处于高位,旱情逐步蔓延,给当地的农业生产与民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截至 5 月 16 日,庆阳、平凉等 8 市州 25 个县区受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 188.25 万亩,成灾面积为 10.25 万亩,其中越冬作物受旱以及春播作物出苗问题等情况较为突出。
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快速派遣工作指导组深入灾区核查灾情、指导抗旱工作,并且组织农业农村厅印发抗旱技术意见与措施,全力确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
一、甘肃旱情的持续加剧
1. 气温居高不下
自 4 月中下旬以来,甘肃的气温持续偏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 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这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迅速蒸发,从而导致旱情不断扩大。
2. 农作物受灾严重情况
截至 5 月 16 日,甘肃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 188.25 万亩,成灾面积为 10.25 万亩,其中包含越冬作物受旱以及春播作物出苗方面的问题等。
旱情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严重的阻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省委省政府积极的抗旱指导
1. 工作指导组的派遣
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旱情高度重视,迅速派遣工作指导组深入灾区。工作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旱情的发展态势,指导农民运用科学有效的抗旱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旱灾带来的损失。
2. 抗旱技术意见和措施的印发
为了引导农民科学抗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抗旱技术意见和措施,细致地阐述了抗旱的技术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同时,农业农村厅还组织专家深入灾区,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协助农民解决抗旱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全方位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1. 水资源调度的强化
为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甘肃省强化了水资源调度,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保证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抗旱物资的储备与供应组织
为确保抗旱物资的供应,甘肃省组织了大量的抗旱物资储备,并安排供应工作,像水泵、水管、水桶等物资都包含在内。
同时,甘肃省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抗旱物资的运输和配送,确保这些物资能够及时抵达灾区。
面对持续干旱的严峻局面,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作为,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指导抗旱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甘肃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旱灾,相信定能取得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互动提问:你认为在抗旱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在抗旱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一、水资源监测与规划方面
1. 精准监测与数据共享
建立更加完善、高精度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在甘肃的各个流域、水库、地下水开采区域等设置更多的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水位变化等信息。这些监测数据要实现部门间的共享,例如水利部门、农业部门、气象部门等能够及时获取并分析数据,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通过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土壤湿度、地表水体分布等信息,无人机监测则可以对一些偏远山区或者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抗旱水资源管理提供准确依据。2. 科学规划水资源利用
根据甘肃的地理、气候、人口分布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制定全面的水资源利用规划。这个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长期性,既要考虑到当前的干旱情况,也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水资源需求进行详细评估,明确各区域的用水配额。对于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等,根据其重要性和实际需求分配合理的水量,并制定相应的用水上限,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二、农业用水管理方面
1. 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鼓励种植耐旱作物,如高粱、谷子、苜蓿等,减少对水资源需求量大的作物种植面积。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种植结构的优化,使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供给相匹配。推广间作套种模式,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 精准农业灌溉技术推广
这些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精确地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滴灌可以节约 50% - 70%的用水量。建立灌溉用水计量制度,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精确计量,按照实际用水量收取水费,促使农民节约用水。加强对农民的灌溉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灌溉方法和灌溉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三、工业用水管理方面
1. 节水技术改造与循环利用
推动工业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工艺。在化工、造纸等高耗水行业,推广高效的冷却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等,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2. 产业结构调整与用水定额管理
从宏观层面调整甘肃的工业产业结构,适当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扶持低耗水、高附加值的产业。对于新上的工业项目,进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确保项目的用水需求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制定工业用水定额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和用水特点,规定单位产品的用水上限。加强对工业企业用水定额的考核,对超定额用水的企业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促使企业节约用水。四、居民生活用水管理方面
1. 宣传教育与节水意识培养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水资源的稀缺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传播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小常识,如缩短洗澡时间、使用节水器具等。可以开展节水社区、节水家庭的评选活动,激发居民的节水积极性。在学校教育中加入节水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使节水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自觉行为。2. 阶梯水价与节水器具推广
-实施阶梯水价制度,根据居民家庭的用水量,分档定价。对用水量较少的家庭给予较低的水价,对用水量超过一定标准的家庭实行较高的水价,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居民节约用水。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