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12月,那位靠家族拆迁拿到1.2亿现金的95后小伙子,被债主围追堵截的视频刚冲上热搜,镜头里他抱着头蹲在花坛边,T恤领口被扯变形,像极了一只被拔掉毛的孔雀。
“钱多了,命却薄了。
”——这不是毒鸡汤,是刚刚在上海静安区法院门口发生的真事。
去年12月,那位靠家族拆迁拿到1.2亿现金的95后小伙子,被债主围追堵截的视频刚冲上热搜,镜头里他抱着头蹲在花坛边,T恤领口被扯变形,像极了一只被拔掉毛的孔雀。
没人会想到,三年前他开着限量版迈凯伦炸街时,连红灯都懒得踩。
事情特别简单:一笔天降横财,一群“老同学”,一场线上德州局。
第一晚赢了37万,他顺手给全包厢叫了黑桃A;第二晚输了120万,手机银行转账额度直接顶到上限;第三晚他红着眼把家族信托的公章偷出来,按了手印。
等家人发现,账户里只剩90块零8分。
比起输赢,更刺激的是那种被围观的爽感——直播间弹幕齐刷刷喊“少爷威武”,像一针针打进的肾上腺素,谁还记得老辈人说的“横财坐不住”?
剑桥大学那个实验听着绕口,翻译成人话就是:越有钱,越觉得“倒霉这事儿轮不到我”。
于是别人眼里一把随时会掉的刀,在他们看来只是切水果的esthetic background。
国内新出的《高净值客户金融行为指引》写得挺客气,其实翻译过来就一句——“别让突然有钱的人瞎折腾”。
话糙,可数据不撒谎:90%的暴富者五年内雷暴,亚洲占了近六成,一半以上纠纷跟“朋友带我投资”有关。
你看,监管都学会了先给心理打补丁。
有人把锅甩给“圈层污染”,说富二代混的局本身就脏。
这说法只对了一半。
更隐秘的线是——当钱来得比汗还轻,人就会偷换概念:把“我值得”误当成“我免疫”。
于是谁都觉得自己是最后一棒,赌场、虚拟币、元宇宙庞氏,处处是“我能及时抽身”的幻觉。
神经影像把那团脑区照得雪亮:普通人看到风险,亮黄灯;他们看到风险,直接多巴胺高潮,黄灯被拆下来当玩具。
也别急着嘲笑人家“人傻钱多”。
你我真穿上那双鞋,未必顶得住。
回想自己第一次拿到年终奖,是不是也火速升级了耳机、键盘、度假酒店?
只是额度小,崩不了盘而已。
暴富者的悲剧是把普通人的小任性按了放大一百万倍的按钮,于是裂缝成了峡谷。
那句老话该改一改:由俭入奢易,由奢回俭要赔命。
解决套路听多了也烦,说点带血气儿的——
1. 把钱“脏化”:到账先买成拿起来就心疼的实物金条,增加割肉成本。
2. 社交“断舍离”:把通讯录里近三个月才出现的“亲爱的”们打包备注为“待观察”,真有事让他们先过爸妈那关。
3. 定期“心理体检”:不是找大师,是每季度拉一张资产负债表,对着审计师念一遍,让羞耻感提前起效。
说到底,钞票本身不咬人,咬人的是“老子从此不一样”那股仙气。
静安区法院门口那哥们儿后来对记者说,最怀念的是大学毕业那年,跟室友在出租屋抢最后一包泡面的夜晚。
这句话听着矫情,可懂的人自然懂:命里的承重,其实跟数字无关,是能不能在富贵面前继续把自己当人。
下一次如果突然砸来一笔大钱,别急着晒余额,先关机,睡一觉,给爸妈打个电话,问问自己到底想吃什么味儿的泡面——把答案写下来,再考虑要不要点开那条“稳赚”的链接。
真的,慢一点,天不会塌,钱包也许反而能留住。
来源:喜庆的火车ktAo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