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7500万慢性乙肝感染者迎来历史性转折!2025年,三款国产乙肝新药及创新联合疗法密集亮相国际顶级医学会议,凭借“精准靶向+协同清毒”的突破性机制,打破传统治疗“只抑制不清除”的困局,功能性治愈成功率大幅提升,让患者告别终身服药的愿望不再遥远,我国乙肝治疗
中国7500万慢性乙肝感染者迎来历史性转折!2025年,三款国产乙肝新药及创新联合疗法密集亮相国际顶级医学会议,凭借“精准靶向+协同清毒”的突破性机制,打破传统治疗“只抑制不清除”的困局,功能性治愈成功率大幅提升,让患者告别终身服药的愿望不再遥远,我国乙肝治疗正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长期以来,慢性乙肝之所以被贴上“终身服药”的标签,核心症结在于乙肝病毒的“顽固生存策略”——病毒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这一“病毒种子库”,现有核苷(酸)类似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无法触及这一“根源”,患者一旦停药,病毒就会卷土重来。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服药不仅带来经济压力,还可能引发耐药性、肾脏损伤等问题,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显著升高,数据显示,未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患者肝癌发生率是治愈者的10倍以上。
此次横空出世的三款国产新药及联合方案,均针对乙肝治疗的核心痛点研发,相关临床试验数据已在《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等国际权威平台发布,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全球学界认可。下面为大家详解每款新药的核心优势、临床效果和适用人群:
第一款:HT-101+HT-102联合疗法——100%清除低水平抗原,刷新治愈纪录
由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团队研发的“HT-101+HT-102”联合疗法,凭借II期临床试验的惊艳数据,入选美国肝病年会“重磅新研究”环节,成为全球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标杆方案。这套组合的核心亮点是“双引擎闭环机制”,实现了从“抑制病毒产生”到“清除已有病毒”的全链条打击。
HT-101是一款GalNAc偶联小干扰RNA(siRNA)药物,如同精准制导的“分子剪刀”,能靶向识别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转录本并直接降解,从源头上阻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产生;HT-102则是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好比高效“清扫工”,能快速捕捉并清除血液中已生成的乙肝表面抗原,帮助机体重建对病毒的免疫识别。二者协同作用,彻底打破了病毒的“免疫逃逸”策略。
II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显示,该联合疗法的疗效堪称革命性:基线乙肝表面抗原<1000 IU/mL的患者,经过20周治疗,表面抗原清除率达到100%;即使是基线抗原>1000 IU/mL的患者,也全部实现表面抗原降至10 IU/mL以下,为后续治愈奠定基础。更值得欣慰的是,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少数人有轻微注射部位红肿,可自行缓解,肝功能和肾功能全程保持稳定。目前该方案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上半年公布停药后随访结果,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乙肝联合治愈方案。
第二款:GS-1436——反义寡核苷酸新药,耐药患者的“新希望”
这款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反义寡核苷酸(ASO)新药,专为长期服用核苷类药物、出现耐药或应答不佳的患者设计,核心优势是“广谱高效+不易耐药”。它的作用机制类似“病毒基因沉默器”,能直接绑定乙肝病毒的mRNA并使其失效,阻止病毒蛋白合成和病毒颗粒组装,同时还能激活肝细胞内的酶系统降解病毒核酸,双重作用下实现深度抗病毒效果。
IIb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针对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但病毒仍未完全抑制的患者,每周皮下注射一次GS-1436,治疗24周后,68%的患者乙肝病毒DNA降至检测下限,42%的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降幅超2 log10 IU/mL,部分患者甚至实现表面抗原阴转。更重要的是,该药物对不同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均有效,且与现有核苷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为耐药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路径。
在安全性方面,GS-1436表现优异,临床试验中未发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仅少数患者出现短暂乏力、头晕等症状,且持续时间短,不影响治疗。这款新药的研发成功,填补了耐药乙肝患者治疗的空白,让这部分原本“无药可依”的人群也看到了治愈希望。
第三款:TLR7激动剂HZ-1006——免疫调控新药,激活自身“抗病毒武器”
与前两款直接抗病毒的药物不同,HZ-1006是一款全新机制的免疫调节剂,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清除病毒,尤其适合免疫耐受期的乙肝患者。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因免疫系统无法识别乙肝病毒,导致病毒在体内“和平共存”,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HZ-1006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它的核心作用是激活肝细胞表面的TLR7受体,唤醒沉睡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让免疫系统重新认识并攻击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同时增强抗体产生,形成长期免疫记忆。临床前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HZ-1006单药治疗就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载量和表面抗原水平,与核苷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协同效应更明显——联合治疗组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比单药组高出3倍以上。
目前,HZ-1006已启动II期临床试验,重点探索与HT-101联合使用的疗效。初步数据显示,这种“免疫调控+精准抗病毒”的联合方案,能让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提升至55%以上,为免疫耐受期患者提供了“短疗程、高治愈”的新选择。此外,该药物为口服制剂,给药方便,更适合长期联合治疗。
关键提醒:新药时代,这6点千万别忽视
面对三款新药带来的治愈希望,患者更需理性看待,避免盲目操作,这6个细节直接关系治疗成败:
1. 功能性治愈≠彻底根治:当前乙肝治疗的“功能性治愈”标准是,停药后24周乙肝表面抗原和病毒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正常,这已能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但不代表体内完全没有病毒痕迹,患者治愈后仍需定期复查。
2. 联合治疗是主流趋势:单一新药的治愈率有限,未来临床将以“联合方案”为主,如“siRNA+免疫调节剂”“反义寡核苷酸+核苷类药物”,通过多机制协同作用提高治愈成功率,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3. 并非人人适用,需精准评估:三款新药的适用人群各有侧重,需结合患者的乙肝基因型、表面抗原水平、病程长短、是否肝硬化、既往治疗史等综合判断。例如,HZ-1006更适合免疫耐受期患者,GS-1436更适合耐药患者,切勿自行判断用药。
4. 切勿擅自停药换药:正在服用传统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即使关注新药进展,也不能擅自停药或换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毒反弹、肝功能急剧损伤。需等新药正式上市后,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符合换药或联合治疗条件。
5. 新药上市仍需时间,耐心等待是关键:目前部分新药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距离正式获批上市、纳入医保还有一段时间,患者不必急于求成,应坚持规范治疗,等待新药普及后再科学调整方案。
6. 早筛早治是治愈前提:乙肝治愈的成功率与病程长短、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病程越短、肝脏损伤越轻,治愈概率越高。因此,定期进行乙肝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实现功能性治愈的关键。
乙肝治疗的未来:从“控制”到“治愈”的全民健康工程
三款国产乙肝新药的崛起,不仅彰显了我国生物医药研发的硬实力,更让世界看到了乙肝治愈的“中国方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我国正从“药物研发”“临床治疗”“医保覆盖”“全民筛查”四个维度推进乙肝防治工作:未来3-5年,随着新药陆续上市,乙肝功能性治愈的费用将逐步降低并纳入医保,让普通患者都能负担;同时,乙肝筛查将纳入常规体检,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从源头减少乙肝传播和疾病负担。
不过,乙肝治愈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患者表面抗原水平过高、病程过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联合治疗;新药的长期安全性和复发率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数据验证;农村和偏远地区患者的新药可及性也需要逐步提升。但正如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张文宏教授所言:“乙肝终身服药的时代正在落幕,功能性治愈已从少数人的幸运,变成多数人的希望,这是医学进步带给患者的最大福音。”
结尾互动
三款国产乙肝新药的突破性进展,是否让你或家人重新燃起治愈希望?如果你是乙肝患者,目前处于哪个治疗阶段,是否面临耐药或应答不佳的问题?更关注哪一款新药的上市进度?对于乙肝新药的适用人群、治疗费用、医保报销等问题,你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困惑,一起交流讨论~
来源:喜米会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