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激活非遗传承,志愿服务助推湖北大鼓走进大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4:28 1

摘要:“这个腔调好亲切啊,我也想学。”每逢周五上午,黄陂区文化馆一楼排练厅内总是鼓声阵阵、唱腔悠扬。“湖北大鼓大讲堂”如约开讲,吸引天南海北的鼓迷。他们或亲赴现场,或通过直播云端相聚,共同学艺。

“这个腔调好亲切啊,我也想学。”每逢周五上午,黄陂区文化馆一楼排练厅内总是鼓声阵阵、唱腔悠扬。“湖北大鼓大讲堂”如约开讲,吸引天南海北的鼓迷。他们或亲赴现场,或通过直播云端相聚,共同学艺。

黄陂区作为湖北大鼓的发源地,享有“曲艺之乡”“湖北大鼓之乡”的美誉,2008年,湖北大鼓成功入列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保护传承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3年,黄陂区文化馆组建了“湖北大鼓大讲堂”专业志愿服务团。该团以宣传教授湖北大鼓、湖北小曲、快板等曲艺项目为核心,通过教学和传播活动,积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政策、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近日,2025年“点亮满天星”文旅志愿服务导师团队走进黄陂区文化馆,针对“湖北大鼓大讲堂”志愿服务团开展现场指导,这是武汉市深化文旅志愿服务品牌培育的具体实践。

据介绍,“湖北大鼓大讲堂”专业志愿服务团吸引了各地鼓迷朋友踊跃参与、学习和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唱响湖北大鼓,致力于让这门艺术更加繁荣,并宣传黄陂特色文化。多年来,项目已建立起庞大的服务网络:通过“进校园、进景区、进企业、进机关”等多种渠道,开展了约600场公益培训与讲座,累计受益人数约6万人次,并在各类党政文艺宣传、宣讲演出中发挥了文艺轻骑兵的作用。项目每周五举办的公益性“湖北大鼓大讲堂”已成功举办180余期,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教学模式,累计到场参与学习交流人数达8000人次;线上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长期直播教学,吸引学员近10万人次。项目足迹遍布多所高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2024年,该项目成功入选“十佳文旅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湖北大鼓作为湖北四大地方曲艺之一,又称“鼓书”“打鼓说书”“打鼓京腔”“说善书”等。它以鼓板伴奏,说唱兼长,通俗易懂且风趣幽默。在张明智等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下,湖北大鼓广为传唱,声名远扬全国乃至海内外。黄陂区文化馆馆长徐晓青表示:“作为湖北大鼓保护单位,我们文化馆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门艺术。”

吴健(右一)在舞台上。

“湖北大鼓大讲堂”。

黄陂区文化馆副馆长吴健师承张明智先生,是湖北大鼓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湖北大鼓大讲堂”的常驻主讲人。每当他打起云板、唱起大鼓,现场的鼓迷朋友便会纷纷拍起节奏,随声跟唱。近年来,吴健紧跟流行趋势,创作主演了《说唱大武汉》《说唱黄陂》等系列作品,深受荆楚百姓喜爱。他还率先尝试让传统曲艺“上网”,积极利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传播湖北大鼓,使传统曲艺与新生代群体紧密相连,焕发出青春活力。吴健介绍:“大讲堂是湖北大鼓大家唱的一个平台,希望大家在这里学好、唱好、演好,让湖北大鼓这门艺术更加繁荣。他们中有几岁的小鼓迷,也有60岁才接触的新手。这个课堂打破了以前师徒传承的局限,将湖北大鼓从舞台推向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黄陂区‘湖北大鼓大讲堂’志愿服务项目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群众基础。”在此次“点亮满天星”培训活动中,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湖北省志愿服务学院导师团成员张静深入项目现场进行指导。她建议,项目可进一步深入调研社会需求,尤其要精准把握不同年龄层和群体对湖北大鼓的兴趣点,做到“雅俗共赏,与市民、城市同频共振”。张静进一步强调,项目应持续聚焦武汉本土文化,创新机制体制。一方面,可借助其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优势,在政策宣传和社会热点回应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养、内容深耕和形式创新,提升服务的专业性与吸引力,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从而真正“擦亮”非遗品牌,让湖北大鼓深入人心、广泛传唱。

来源:九派房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