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玉兰花开处 “红土”焕新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6:14 1

摘要:深秋的阳,暖煦如金,将峰峦叠嶂的渔洋关镇王家坪村镶进一幅金红交织的油画长卷。行走在村中的红色步道,日光漫过石板屋的飞檐翘角,为这座铭刻着革命印记的村庄平添了几分凝重与肃穆。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2日电 (李智)深秋的阳,暖煦如金,将峰峦叠嶂的渔洋关镇王家坪村镶进一幅金红交织的油画长卷。行走在村中的红色步道,日光漫过石板屋的飞檐翘角,为这座铭刻着革命印记的村庄平添了几分凝重与肃穆。

挖掘:从尘封历史到精神地标

“这片红色土地上,153名烈士用生命铺就了前行之路,他们的故事是王家坪最宝贵的财富。”59岁的村书记官胜江踏着林间落叶引路,话语中满是崇敬。作为土生土长的王家坪人,他听着红色故事长大,任职11年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始终是他心头最牵挂的重任。

“以前烈士事迹只靠老人口口相传,不少年轻人早已陌生。”官胜江坦言,2021年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落地建设,400万元专项资金为村庄发展带来转机。为系统梳理红色历史,村里专程邀请县党史馆专家耗时近半年,深挖史料、走访老人,编纂完成《红映王家坪·血染沃土话今昔》一书,详尽记录了153名烈士的生平事迹,许多故事就连本村老人也是首次听闻。

2023年7月,历时一年半建设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正式落成。红色堡垒、红军井、红色文化广场、研学接待大厅、红军路等11处红色遗址串珠成链,形成完整的红色教育路线。

“我们精心打造了2条特色研学路线,既有红色遗址寻访,也有绿色产业基地体验,让学员在行走中感悟初心、汲取力量。”官胜江介绍,基地建成以来,已承接研学团队、单位主题党日等活动上万人次,成为五峰重要的红色教育阵地。

转化:从单一产业到农文旅协同发展

从革命老区走来的王家坪村,始终以红色文化为引擎,带动绿色产业提质增效,逐步形成红花玉兰、茶叶、水果、淫羊藿、天麻、烟叶等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红色赋能、绿色增收”的农文旅协同发展之路。

“红花玉兰和茶叶是村民收入的核心支撑。”官胜江介绍,村里紧扣“红色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思路,将3118亩生态茶园、350亩红花玉兰基地与红色景点有机串联,构建起“一核一环五园”的农文旅融合格局。沿着红色旅游环线前行,既能在裴新章烈士故居聆听游击战争的传奇故事,又能走进千亩茶园体验采茶制茶,还能在红花玉兰展示园感受“中国独有、世界稀有”的花卉魅力。

每年6月至9月,平叔果树种植家庭农场里果香四溢,蟠桃、黄桃、李子等品种陆续成熟,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果园占地近30亩,亩产可达2500余斤,一年能增收8万多元。”农场负责人杨建平笑着说。

该村还建成雪茄烟种植基地、中药材种苗基地、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林药蜂养殖示范基地、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多个产业载体,直接带动600余农户通过土地租赁、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增收。“村里还发展‘林药蜂’立体产业,建成中药材种苗基地和中蜂养殖合作社,让游客既能看到红色景点,又能购买绿色产品。”官胜江说,2025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

挑战:从现实困境到未来蓝图

红火发展的背后,道路瓶颈却成了制约王家坪村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村里道路多依山而建,弯道密、路面窄,旅游大巴根本开不进来,游客只能换乘小面包车上山。”官胜江望着蜿蜒的山路,面露愁容。这是研学团队和游客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不少团队因交通不便不得不取消行程,让村庄错失了不少发展机遇。

今年7月,王家坪村入选中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把道路拓宽改造作为首要任务,目前已经完成了初步规划。”官胜江介绍,村里计划依托试点政策支持,对核心景区道路进行拓宽硬化,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完善红色基础配套设施,新增VR红色体验项目,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与传播力。

如今的王家坪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等多项称号。“红心向党、红色文化、红花产业、红火生活”的“四红”理念,已成为村庄治理与发展的鲜明主线。“我们将高效推进王家坪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展示窗口。”官胜江说。

千亩茶园香飘万里,红花玉兰成片绽放,百年“红军树”随风摇曳,那青松掩映下的烈士墓碑静静屹立,正见证王家坪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完)

来源:中新湖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