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当荧幕烟火照进现实:水磨沟区紧抓《红石榴餐厅》流量密码 让“网红”变“长红”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2:02 1

摘要:日前,央视热播剧《红石榴餐厅》已收官,这部剧不仅以首周(10月25日-31日)2.792%的收视率、12.223%的收视份额横扫同期黄金时段电视剧榜单,更在线下点燃了一把文旅之火,剧中展现的新疆美食制作过程、民族音乐表演场景、多民族员工互助成长的温情故事,让位

日前,央视热播剧《红石榴餐厅》已收官,这部剧不仅以首周(10月25日-31日)2.792%的收视率、12.223%的收视份额横扫同期黄金时段电视剧榜单,更在线下点燃了一把文旅之火,剧中展现的新疆美食制作过程、民族音乐表演场景、多民族员工互助成长的温情故事,让位于水磨沟区温泉西路北三巷的布景地迅速破圈。水磨沟区完整保留了“红石榴餐厅”电视剧中的陈设布局,力求原汁原味地再现那个承载了故事与情感的“梦想空间”,让剧迷和游客身临其境,仿佛步入荧幕之中。水磨沟区紧抓《红石榴餐厅》的长尾效应,持续释放多元文旅价值。

从追剧到“追场景”的奇妙旅程

蓝框门窗、石榴树、精致台灯…… 这些电视剧中的经典布景,共同构成了集场景打卡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空间 ——“红石榴餐厅”。它凭借原汁原味的影视还原,吸引着各地剧迷与游客慕名而来。

来自上海的游客陈星拿着手机对比剧照:“我要找剧中做拉面的那个窗口,第18集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来自广东的游客王薇同样兴致盎然:“我在小红书刷到这家店,专门改了航班过来体验 —— 你看这个写着‘红石榴餐厅’的店门口,是不是特别出片!”

这份火爆背后,离不开水磨沟区多部门的联动保障。连日来,当地对 “红石榴餐厅” 开展系统性修缮,通过搭建防水雨棚、优化内部电路、增设取暖设施等措施,保障建筑安全与参观环境的温暖舒适。同步优化巷道环境,新建停车场与公厕,并通过绿化提升餐厅所在街巷“石榴巷”的整体风貌,为游客打造全方位的优质体验。

荧幕内外的“梦幻联动”

走进水磨沟区温泉西路北三巷,每家餐饮店门前都摆放着样式统一的石榴造型展示牌,上面写着“《红石榴餐厅》同款菜品”,包括椒麻鸡、抓饭、架子肉、羊肚菌汤饭等特色美食。

甘肃游客刘娟说:“我看了《红石榴餐厅》,打卡了与剧中同款的烤包子,特别好吃、酥脆!”

有经济分析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央视热播剧叠加网红经济的生命周期也只有半年左右,为了把短期流量转化为持续能量,水磨沟区联动“红石榴餐厅”周边餐饮门店,共同推出打卡电视剧同款美食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来自四川的游客林丽举起手机录制短视频:“我要把这里的美食和街景都拍下来,发给其他剧迷,告诉他们——故事还在继续,只是换了我们当主角。”

深度赋能:让流量沉淀为文化

在“红石榴餐厅”的剧情打卡点“石榴树”前,广州游客李想正按照攻略集章:“我们‘红石榴’的剧迷们约好了,要一起集齐9个剧中名场面。”

面对激增的客流,水磨沟区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场景复制。电视剧《红石榴餐厅》大火,水磨沟区敏锐捕捉到这一现象级热点,迅速对电视剧取景地所在石榴巷进行布景打造,持续提升游客打卡体验。

水塔山街道工作人员陈潇薇说:“我们将‘石榴籽驿站’融入‘红石榴餐厅’中,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在石榴巷建立文化墙,让游客来到这里有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水磨沟区运用当代文旅产业的新逻辑,通过情感共鸣构建消费场景,让影视IP成为区域文化的“翻译机”和“放大镜”。

夜幕降临,石榴巷飘出《红石榴餐厅》插曲的旋律。当荧幕上的故事照进现实,水磨沟区正用创新实践证明:真正的“长尾效应”,是让每个来访者都成为新故事的书写者,让文化IP在无数个体的真实体验中持续生长。

来源:月影星辰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