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超过38万海外华侨的资源,也为青田打造国际侨贸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侨博会为纽带,曾经抱着试试看的参展商,加速向“投资商”转变,实现从“贸易对接”到“产业共生”的深刻演进,助推青田以侨促贸、以贸兴业、以业名…
昨日,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里,来自70多个国家的进口商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正忙碌地为客户打包商品。不远处的世界红酒中心,西班牙火腿体验区、中欧地理标志科普中心吸引着往来客商。
这座山区小城以其独特的“侨魅力”,让全球资源在此汇聚流转。
长达300多年的青田华侨历史,一代代青田人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形成了“敢闯敢拼、共兴共荣、爱国爱乡”的青田华侨精神。
有超过38万海外华侨的资源,也为青田打造国际侨贸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青田县持续做好暖侨惠侨工作,提升侨胞返乡创业服务,加速华侨要素回流。
从“单一展销”到“产业共生”
青田县借助华侨资源优势,打造了一系列聚侨兴业平台。
2015年,该县借助华侨资源优势建设侨乡进口商品城。如今,商品城已汇聚葡萄酒、百货、咖啡等10万多种进口商品。
2018年,青田举办首届侨博会,为海内外客商搭建交易、交流平台。
如今,侨博会已成为浙江省重点进口展贸平台,承接上海进博会溢出效应的重要平台。
第七届侨博会以“侨见世界、博览美好”为主题,将于2025年11月14日至11月16日举办。
本届展会展示展销3万多款优质进口商品,共设立六大展区,邀请境内外企业1100家、商协会及侨团150家以上。海外展商占比达70%,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
青田县副县长周赟表示,侨博会历经七年,以“侨”为桥、以“展”为媒,通过“问海借力”的精准定位,将地理限制转化为开放优势,推动了青田开放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以侨博会为纽带,曾经抱着试试看的参展商,加速向“投资商”转变,实现从“贸易对接”到“产业共生”的深刻演进,助推青田以侨促贸、以贸兴业、以业名城,从“侨乡消费城”蜕变成“国际侨贸名城”。
侨博会通过“一进一出”的双循环模式,成为凝聚侨二代、侨三代的载体,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与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5万青田华侨返乡创业,其中不乏侨二代侨三代的身影。
侨博会不仅是经贸平台,更是民间外交的桥梁。
与此同时,青田还将举行中欧地理标志合作会议,数十个国家的外宾将聚集于此,在小山城探讨国际贸易大计。
从“全球买”到“全球卖”的双向循环
青田不仅“全球买、全国卖”,更在发力“全国买、全球卖”。
进口首达在青田,出海首发在青田——这正是青田打造双向贸易的雄心。
聚焦“首发经济”,青田定位欧洲精品小众品牌首发地,与北上广、义乌等地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在出口方面,青田创新建立“侨商+本土企业”联盟机制,将119个华侨海外仓升级为“洽谈商品中转枢纽”。同时,鼓励华侨商超担任营销代理、侨商侨领化身地推人员,构建起“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的完整产销全链条。
2025年4月3日,“侨见未来 贸通全球——‘中国好物 青田出海’活动”盛大启幕。
活动汇聚了省内外25家企业、本地36家企业,以及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名侨商代表,累计达成意向合作项目36个。
青田常态化开展服务,每周四固定举办海外侨团视频连线会议,今年5月以来,已累计举办10余场鞋服、农特产品等专场侨企对接会。
侨企对接,成功促成了法国留尼汪缪氏集团70万元休闲椅集购、西班牙KOMEYA公司4.2万箱青田粉干出口等一系列合作。
青田深耕“一带一路”,特别是抢抓“义新欧”班列等发展机遇,拓宽“一带一路”与共同富裕的连接通道。
青田籍侨商施永平成立中柬物流有限公司,年输出货柜量近1万个标准集装箱。青田华侨海外仓贸易促进会会长夏永平,以义乌和马德里为据点,在西班牙、智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1个海外仓,仓库平均面积超1万平方米。
在侨贸经济的带动下,青田县外贸增长势头强劲。
2025年1—9月,青田县外贸进出口4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其中,出口30.0亿元,增长32.9%,增幅位居全市第三。
数字科技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依托科技创新,今年的侨博会将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逛展体验。
青田县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主任汤宏波表示,第七届侨博会将推出“数字人”直播,通过展台大屏全天候讲解酒庄文化与酿造工艺,并同步在网络直播间进行展销。
此外,还设置了AR眼镜数字展厅,观众可借此“走进”万里之外的酒庄现场,一览庄园风光,沉浸式体验从葡萄采摘到举杯共饮的全流程互动。
在制度创新方面,青田县出台《“大侨务”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构建起“1+3+5”工作体系。
该体系打破部门壁垒、整合侨务资源、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党委领导、专班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侨务”工作格局。
青田还创新打造“我为华侨做件事”工作品牌,建立侨商综合服务中心、华侨青商服务援助中心等服务平台,将每月26号制度化固定为“华侨服务日”,依托全县265个基层侨联组织常态开展外贸企业和侨资企业服务。
加快“侨”与“乡”的“双向奔赴”,推动侨贸、侨资、侨智、侨服联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侨动力”正越来越强劲。
以“侨”为桥、以“展”为媒。山区小县城链接国际大资源,搭建双向驱动的新桥梁,将地理限制转化为开放优势,将华侨资源转化为贸易优势,推动青田开放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