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抓特色、创品牌,持续打造全民健身“城市样板”

B站影视 2024-12-11 14:30 1

摘要:“创建”既是目标,更是“法宝”。创建工作“动员令”下达之初,创建工作组就反复强调要抓住这个契机,推动解决全民健身“老大难”问题,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质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创建”的工作理念,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今年3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入围创建名单,常州成为江苏省内成功入选的6个设区市之一。

“创建”既是目标,更是“法宝”。创建工作“动员令”下达之初,创建工作组就反复强调要抓住这个契机,推动解决全民健身“老大难”问题,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质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创建”的工作理念,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常州举办首届自行车比赛

总局下发的创建标准是达标及格线,也是向更高水平看齐的坐标轴。对标11大条35个指标,常州以“抓特色、创品牌”为突破口,持续打造全民健身的城市样板。

“体卫融合”走在前,“自选动作”做出彩

创建工作既要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要将“自选动作”做出彩。近年来常州围绕体卫融合网络建设、慢病运动防治、青少年脊柱健康公益筛查等在全省率先创新探索,并持续运行,取得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成果,为国内体卫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现实案例和范本。“体卫融合”已然成为常州的一张特色名片。

建成全省首家体育医院,“体卫融合”在常先行

11月19日,常州市体育医院赴京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等主办的“2024人民健康大会”并荣膺全国科学健身指导典型案例40佳。

常州市体育医院曾被央媒誉为“体卫融合第一院”。常州是竞技体育强市,拥有多个市办省队。除了从事科研,大家主要为竞技体育运动员提供伤病治疗和康复训练,2016年建院之初,医院就用帮助运动员的办法帮助患者,把运动训练当作“处方”来开。常州市体育医院成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全国最早一批探索者。

为了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让体卫融合的观念深入人心,自2018年开始,医院共承接350场常州市运动健康大讲堂。医师和运动健康师轮番到县区宣讲,向群众普及科学健身和运动损伤预防知识,7年来,听众超21万人次,既帮助大家防病于未然,又扩大了医院影响力。该项目入选2021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

城乡网络覆盖,“体卫融合”在基层落地生根

2017年,常州市体育医院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运动干预慢性病上,在江苏率先成立奥体运动与健康促进中心,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并制定全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建设标准,向全省推广施行。2019年,市体育局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运动健康指导门诊建设标准,运动健康指导门诊和运动健康实践基地应运而生。

每天下午,钟楼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医结合运动指导中心内都会集聚不少周边老年居民,他们在中心医师的带领下,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适合老年群体的运动。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省首家开设的社区运动健康指导门诊,2020年,该中心创新将运动干预项目纳入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签约患者可以通过点单式自由选择,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

近年来,常州率先将体卫融合服务及机构向基层延伸,提高乡村、社区健康服务质量。像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市级运动健康指导门诊常州已经建成12个,运动健康实践基地共6个,创成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4个。常州将“体卫融合”在基层和群众中落地生根。

4年来,慢病干预被列入常州市政府十项民生实事,江苏多地也借鉴“常州模式”,加快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慢病干预。在常州,已有12万多人次患者接受慢病干预,经过运动干预,88.6%的参与者体检指标和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善。

体育社团“活” 群众体育才能“火”

群众体育火不火?得看体育社团活不活。遍布城乡的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常州体育事业发展的“毛细血管”。政府包办体育逐渐成为过去式,“活”起来的社团正在成为满足市民日益多元化体育需求的“供给者”和“生力军”。

打开各类体育协会的微信公众号,协会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精彩纷呈。以常州市乒乓球运动协会为例,常州乒乓球群众运动各类赛事活动频繁、发展迅速,每个辖市区均有近10家一定规模的民间乒乓球俱乐部,目前在市乒协注册的团体会员单位有48家。“市乒协每年举办上百人规模的市级乒乓球赛事活动达15次,做到月月有球赛、每周有安排,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及优秀苗子搭建了锻炼、交流、成长的平台。”常州市乒乓球运动协会秘书长翟春雨说。

目前,常州各级体育协会达353个,体育协会组织正不断壮大。2024年,常州全市新登记成立包括武进区扑克运动协会、钟楼区三人制篮球协会和钟楼区围棋协会在内30个运动协会。

体育社团是体育的“细胞”,赛事则是体育社团的活水源头。今年,是常州运动龙城大联赛举办的第10个年头。10年前,常州在省内率先推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签下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第一单”。政府购买,群众享“服”,将群众参与决策的关口前移是运动龙城大联赛最鲜明的标签,体育团体负责具体执行赛事,包括赛事策划与组织、推广与宣传、后勤保障与安全管理以及成绩统计与颁奖等环节。“开门办体育”的理念,有效推动了常州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市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金角银边 “嵌入式”体育场地扩大健身版图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今年夏天建了公园,往前走就是常青里,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和家人过来散步。”在许多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的居民眼里,位于东城路上的这片荒地变了大样。负责建设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附近的居民在这里种菜,离这边不远处还有几个工厂,环境不是太好,还有安全隐患。”去年年底,常州经开区将该地块升级改造,今年7月,全新的常丰河滨水公园正式落成,新建滨水步道约1951平方米,附近居民纷纷点赞:“休闲健身的‘地图’又扩大咯!”

而这,仅是常州嵌入式体育场地的一个缩影。曾经,常州市民想要休闲运动,他们的选择除了奥体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就是其他专业的健身馆。如今,常州市深度挖掘城市空闲用地潜力,巧用各类“金角银边”区域,嵌入各类全民健身设施,补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等短板,有效增加了健身设施供给,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伴随着体育场域的增加,第一个滑板公园、第一个泵道公园等都陆续在常州建成开放,常州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满足职业比赛的体育场地。

截至2023年末,常州建有体育场地26596个,总面积245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56平方米,实现群众健身便捷可达,打通了“全民健身”与“用地制约”之间的堵点。

下一步,常州市体育局将持续推进健身场地多场景、嵌入式、社会化发展,深入抓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管用”这一闭环,从体育改革的“小切口”,做优体育公共服务的“大民生”。此外,充分利用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广泛开展社区运动会、“村BA”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让场地“活起来”。

品牌赛事“磁吸效应” 赋能城市发展活力

城市是体育的“赛场”,赛事是城市的“秀场”。每一场体育盛会,都在向外界展示活力的常州;每一个跃动的身影,都映射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太湖半程马拉松

近年来,常州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马拉松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参与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为重点,成功举办了世界羽联巡回赛超级1000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CBA篮球联赛、全国女排联赛、亚足联U23锦标赛决赛(常州赛区)、女子曲棍球世界冠军杯、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五人制足球总决赛等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赛事,有效满足了市民百姓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在常举办

借助体育杠杆,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撬动市场,释放产业潜能,赛事给城市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应。一场场高水平体育赛事盛宴,丰富了广大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常州的体育迷们幸福指数爆棚;央视的直播和各级各类媒体的聚焦,让“中国常州”“新能源之都”“青春乐都”频繁出现在全国乃至全球视野,有效宣传了常州形象,品牌赛事的“磁吸效应”,不断为城市发展的活力赋能。

摩托车越野赛

从世界赛事到全民健身,体育的魅力,在于人人参与。今年,常州率先推出全域马拉松,打造“一区一马一特色”群众体育路跑赛事品牌。从3月到11月,超过十万名跑者相约打卡“家门口”的马拉松赛事。

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是如今常州全域马拉松比赛的最大特点。专业赛事与群众赛事的融合互动、竞技竞赛与群众健身的协同推进,特别是通过欢乐跑、鸿运跑的形式,让“全民健身”的理念被更广泛地传递到群众中,各个年龄段、不同身体素质的跑友都能积极参与。

运动龙城大联赛卡丁车比赛

常州连续十年打造“运动龙城大联赛”,十年来,政府共投资近3000万元,开展群众体育赛事300余项、10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00万人次。2021年起常州举办“常州社区运动会”,至今举办200余场次,让居民“下楼即参赛”,实现赛事就在家门口。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