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rotest”存在一个较为特殊且容易引起混淆的用法,即它除了常见的“反对、抗议”含义外,在特定语境下(尤其是法律或正式文件中)可以表示“申明、主张”,甚至隐含着“极力赞成、维护”的意味。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反对”形成了一种看似矛盾实则精妙的语义对立
“protest”存在一个较为特殊且容易引起混淆的用法,即它除了常见的“反对、抗议”含义外,在特定语境下(尤其是法律或正式文件中)可以表示“申明、主张”,甚至隐含着“极力赞成、维护”的意味。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反对”形成了一种看似矛盾实则精妙的语义对立。
为什么“protest”会有“极力赞成”的意味?
这种用法的核心在于“protest”在法律或正式语境中强调的是一种郑重的、有法律效力的声明。当一个人或机构“protest”某事时,他们是在公开、正式地申明自己的立场或权利。这种申明本身并不一定带有对抗性,而是一种对某种价值、权利或主张的坚定维护。
“The lawyer protested the innocence of his client.”
(律师郑重申明他的当事人无罪。)
这里“protest”并非“反对”某人的指控,而是极力主张、维护当事人的清白。
“The company protested its commitment to quality.”
(公司郑重声明其对质量的承诺。)
这里“protest”是公开、坚定地表达对质量的重视,是一种正面的主张。
如何区分“反对”和“极力赞成”的“protest”?
当“protest”的宾语是“against”引导的负面事物时,通常表示“反对”。
例:They protested against the new law. (他们反对新法律。)
当“protest”的宾语是正面的、需要维护的事物时,则可能表示“郑重声明、极力赞成”。
例:She protested her love for the project. (她郑重表达了对这个项目的热爱。)
“protest”一词的语义张力恰恰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它既可以表示对不公的“反对”,也可以表示对珍视之事的“郑重维护”。理解这种双重性,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宾语来判断其确切含义。
来源:灏元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