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回应赛里木湖边有人越野漂移:涉事人员已被处理 零容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4:54 1

摘要:2024年11月11日深夜,一段15秒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迅速发酵。视频中,新疆赛里木湖湛蓝的湖水与洁白的积雪构成绝美画卷,一辆红色越野车却在湖岸的雪地中疯狂漂移,轮胎卷起的雪雾高达数米,在纯净的雪地上留下杂乱无章的胎痕。这段画面刺痛了无数网友的神经,#赛里木湖

2024年11月11日深夜,一段15秒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迅速发酵。视频中,新疆赛里木湖湛蓝的湖水与洁白的积雪构成绝美画卷,一辆红色越野车却在湖岸的雪地中疯狂漂移,轮胎卷起的雪雾高达数米,在纯净的雪地上留下杂乱无章的胎痕。这段画面刺痛了无数网友的神经,#赛里木湖游客驾车漂移#的话题一夜之间登上热搜,阅读量突破2亿。当“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遭遇人类的任性践踏,这场看似简单的违规事件,早已超越行为本身,成为公众对自然敬畏与旅游文明的集体反思。

11月的赛里木湖,正处于一年中最静谧的时节。寒潮过后,湖面尚未完全封冻,湖水在阳光下泛着宝石般的光泽,岸边的枯草上覆盖着薄薄的积雪,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水中,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丹青。每天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沿着湖边的木栈道漫步,呼吸着凛冽清新的空气,用相机记录下这极致的美景。谁也没想到,这份宁静会被一辆红色越野车的引擎声打破。

11月10日下午2点,摄影师王磊正蹲在赛里木湖西岸的“点将台”附近,调整相机参数。他从四川成都赶来,计划用三天时间拍摄赛里木湖的冬景。此时,一阵刺耳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湖边的寂静。他抬起头,看到一辆红色的硬派越野车,正从景区的主干道上偏离,朝着湖边的雪地驶去。

“当时我以为司机只是想找个合适的位置停车拍照。”王磊回忆道,“赛里木湖的湖边有明显的护栏和警示牌,写着‘禁止机动车入内’,我以为他只是没看到,还准备上前提醒。”可接下来的一幕,让他瞬间握紧了拳头。那辆越野车并没有停车,反而加速冲向湖边的开阔雪地,在距离湖水仅十余米的地方突然转向,车身与地面摩擦产生尖锐的声响,轮胎卷起的积雪像白色的浪花一样飞溅。

司机似乎对自己的“车技”格外满意,连续做出漂移、甩尾等动作。红色的车身在洁白的雪地上格外刺眼,每一次转向都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胎痕,原本平整的雪地被搅得一片狼藉。王磊下意识地按下快门,将这一幕记录下来。他的镜头里,远处的雪山静静矗立,湖水波澜不惊,而近景中,越野车的疯狂与自然的静谧形成强烈反差,显得格外讽刺。

“住手!这里不能开车!”正在附近散步的游客李娟忍不住高声呼喊。她和家人从江苏来新疆旅游,赛里木湖是他们此行最期待的景点。看到眼前的场景,她的孩子拉着她的衣角问:“妈妈,那个叔叔为什么要在雪地上开车呀?他是不是在破坏风景?”李娟一时语塞,只能将孩子的头搂在怀里,不忍让他看到这刺眼的一幕。

越野车的司机似乎完全没有听到周围游客的劝阻,反而愈发兴奋。他摇下车窗,冲着镜头做出一个“胜利”的手势,随后再次踩下油门。车辆在雪地上划出一个巨大的圆圈,积雪被卷到空中,落在湖边的枯草上,甚至溅到了岸边的木栈道上。有几位游客试图上前阻止,却被车辆扬起的雪雾逼退。

王磊将拍摄到的视频和照片整理后,发布到了自己的社交平台。“赛里木湖不是赛车场,这样的行为不配欣赏如此美景。”他在配文中写道。没想到,这条内容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被疯狂转发。网友们的愤怒瞬间爆发,评论区里满是谴责的声音:“这哪是旅游,简直是破坏!”“红色的车,黑色的心”“必须严惩,不能让这种人破坏大自然的馈赠”。

11月11日上午9点,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投诉电话就被打爆了。工作人员张敏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举报电话,大家纷纷要求景区对涉事司机进行严肃处理。“从早上到中午,我们一共接到了200多个相关的投诉电话和留言,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张敏说。

景区管委会立刻成立了专项调查小组,调取了景区内的监控录像。通过沿线的监控画面,工作人员很快锁定了涉事车辆的车牌号和行驶轨迹。监控显示,这辆红色越野车于11月10日上午11点进入景区,司机在缴纳门票和自驾费用后,驾车沿景区的指定公路行驶。下午1点50分,车辆在西岸的“点将台”附近偏离公路,闯入了禁止机动车进入的湖岸区域。

“我们景区有明确的规定,机动车必须在指定的公路上行驶,严禁驶入草地、湿地和湖岸区域。”景区管委会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提醒游客,我们在景区的入口处、主干道旁以及重点区域,都设置了醒目的警示牌,景区的广播也会不间断地循环播放相关规定。”他拿出景区的规章制度手册,翻到其中一页,上面用加粗的字体写着:“严禁在景区内进行飙车、漂移等危险驾驶行为,违者将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列入景区黑名单,终身禁止入园。”

调查小组通过车牌号联系到了涉事车辆的车主。起初,车主还试图狡辩,称自己只是“不小心开错了路”,并没有故意漂移。但当工作人员出示了监控录像和现场游客拍摄的视频后,车主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违规行为。他表示,自己是一名越野爱好者,看到赛里木湖的雪地风景优美,一时冲动就开进去“体验一下漂移的感觉”,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1月12日上午,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向外界通报了处理结果。涉事司机被处以5000元的罚款,其个人信息被列入景区的“黑名单”,终身禁止进入赛里木湖景区。同时,景区管委会还要求司机公开道歉,并承担景区清理现场胎痕和修复植被的相关费用。“对于这种破坏景区环境和违反规定的行为,我们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景区负责人在通报中强调。

当天下午,涉事司机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了道歉声明。“我为自己在赛里木湖景区的违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我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景区的环境,还伤害了大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在声明中写道,并附上了自己缴纳罚款的凭证和景区的处理通知书。但网友们对此并不买账,有网友评论:“道歉不能抹去雪地上的胎痕,更不能弥补对自然的伤害。”

赛里木湖的“红色漂移”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类似的游客破坏自然景观的事件时有发生。从青海湖的湟鱼被非法捕捞,到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被游客刻画,再到张家界的山峰被游客涂鸦,每一起事件都让人心痛不已。这些行为的背后,是部分游客规则意识的缺失和对自然的漠视。

“赛里木湖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授李建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湖岸的湿地和草地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也是防止湖水侵蚀的重要屏障。机动车的碾压会破坏草地的根系,导致植被死亡,进而引发水土流失。冬季的积雪覆盖可以保护植被的根系,轮胎的碾压会破坏积雪层,影响植被的越冬。”他进一步解释,赛里木湖的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需要漫长的时间,有些甚至是永久性的伤害。

从旅游文明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更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赛里木湖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属于全体人民的自然财富。每一位游客都有义务爱护和保护它,而不是将其视为满足个人私欲的“游乐场”。“旅游的意义在于欣赏自然之美,感受文化之韵,而不是破坏。”从事旅游行业多年的导游刘芳说,“我们在带团的时候,会反复提醒游客遵守景区的规定,爱护自然环境。但总有一些游客不以为然,觉得‘偶尔一次没关系’,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导致了类似事件的不断发生。”

景区的管理漏洞也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之一。有网友提出,虽然景区设置了警示牌和广播提示,但对于部分刻意违规的游客,这些措施显然不够。“景区的公路和湖岸之间没有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很容易让游客有机可乘。”网友“西域行者”建议,“可以在重点区域设置护栏或者电子围栏,一旦有车辆闯入,就会自动报警,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防范作用。”

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赛里木湖景区管委会表示,将尽快对景区的防护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我们计划在湖岸的重点区域设置生态护栏,同时增加监控设备的密度,实现景区的全方位覆盖。”景区负责人说,“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巡查力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制止类似的违规行为。”

事件发生后,除了对涉事司机的谴责和对景区管理的讨论,更多的网友开始反思自身的旅游行为。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一场关于“文明旅游”的大讨论正在展开。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并呼吁大家共同守护自然景观。

“以前去旅游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景区里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我虽然觉得不对,但没有勇气上前制止。”网友“小丸子”在评论中写道,“通过这次赛里木湖的事件,我意识到文明旅游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每个人的责任。以后再遇到不文明行为,我一定会勇敢地站出来。”还有网友发起了“文明旅游,从我做起”的话题挑战,邀请大家分享自己的文明旅游经历,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守护自然的行列中来。

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呼吁加强旅游文明建设。《新疆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赛里木湖的雪地上,那些杂乱的胎痕,不仅刻在了自然景观上,更刻在了公众的心上。它提醒我们,文明旅游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每一位游客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准则。”文章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文明的宣传和引导,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法律界人士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表示,涉事司机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景区的规定,还可能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除了承担行政责任外,还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情节严重,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他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标准,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各地的旅游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以赛里木湖事件为契机,开展了文明旅游的宣传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文明旅游倡议书》,呼吁广大游客遵守景区规定,爱护自然环境,践行文明旅游理念。不少景区也纷纷响应,推出了一系列文明旅游的激励措施,对文明旅游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

11月13日上午,赛里木湖景区的工作人员带着工具,来到了越野车漂移的现场。他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雪地上的胎痕,对被碾压的植被进行了保护性处理。虽然积雪可以暂时掩盖这些痕迹,但大家都知道,要完全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当天下午,王磊再次来到了赛里木湖。他看到,湖边的警示牌比之前更加醒目,景区的巡查人员也增加了不少。有游客想要靠近湖边的雪地拍照,巡查人员会及时上前提醒,引导他们在指定的区域活动。“虽然雪地上的胎痕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景区的变化让我很欣慰。”王磊说,“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教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性。”

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先生,带着家人在湖边的木栈道上散步。他指着远处的雪山对孩子说:“你看,赛里木湖多漂亮啊,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能让它受到破坏。”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捡起地上的一片垃圾,跑向了远处的垃圾桶。这一幕,被王磊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他觉得,这才是赛里木湖最动人的风景。

11月14日,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景区生态保护和文明旅游管理的公告》,公告中明确了景区的各项规定和处罚标准,并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欢迎广大游客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公告发布后,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支持。

夕阳西下,赛里木湖的湖面被染成了金色。远处的雪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庄重,岸边的游客们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没有人再去打扰这份宁静。红色越野车留下的胎痕,在夕阳的照射下逐渐模糊,但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记,却格外清晰。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湖水的清凉。湖边的枯草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脆弱与坚韧。对于每一位来到赛里木湖的游客来说,这里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关于敬畏与文明的课堂。雪地上的胎痕终会消失,但文明旅游的理念,应该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夜幕降临,赛里木湖渐渐安静下来。只有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这声音,像是自然的呼唤,也像是文明的提醒,告诉每一个人:自然的美,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文明的底线,需要我们共同坚守。

来源:夏津资讯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