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最新公示,让华为“界”字家族再添新成员,全新商标“齐界”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商品范围明确覆盖自动驾驶汽车、电动汽车等核心品类。这是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之后,华为抛出的第六枚“界”字商标。尽管官方尚未披露合作车企,但市场猜测中鲜有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最新公示,让华为“界”字家族再添新成员,全新商标“齐界”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商品范围明确覆盖自动驾驶汽车、电动汽车等核心品类。这是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之后,华为抛出的第六枚“界”字商标。尽管官方尚未披露合作车企,但市场猜测中鲜有质疑声,只因鸿蒙智行早已用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亮眼的市场成绩,为这枚新商标的落地铺垫了坚实基础。
“齐界”的热度,本质是华为智能驾驶影响力的延伸。在汽车智能化的核心赛道上,华为早已站稳绝对高地。截至2025年8月,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累计搭载量突破100万辆,10个月内实现230%的爆发式增长。其中,在城区领航辅助这个关键细分领域,今年1-9月华为以45.2万辆的搭载规模,拿下27.8%的市场份额,相当于每卖出3辆搭载该技术的新车,就有1辆采用华为方案。而在35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其份额更是飙升至52.7%,相当于第2至第7名的份额总和。
这份市场统治力,源于华为十年如一日的技术深耕。从2012年布局车联网,到2024年车BU超200亿元的研发投入,华为构建起从传感器到算法的全栈自研体系。首发量产的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独创的WEWA世界模型,让乾崑智驾ADS 4系统能轻松应对复杂路况;40.5亿公里的辅助驾驶总里程、人均月均699公里的使用数据,直观印证了技术的可靠性与成熟度。如今,华为已实现“车位到车位2.0”全场景辅助驾驶,高速L3级方案也已正式商用,这些技术储备,正是“齐界”最硬的底牌。
现有“界”系品牌的火爆,更用实打实的销量,印证了华为赋能模式的成功。截至2025年10月,鸿蒙智行生态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其中问界M9作为旗舰车型,累计交付超25万辆;智界R7月销稳定在5万辆级别,成为中高端市场的标杆。即便是入门级市场,华为生态也成功破局,汽合作的尚界H5以15.98万元起售价成为爆款,让华为高阶智驾技术走进了更多普通家庭。
这些成绩绝非偶然,核心是华为“技术+生态”的双轮驱动逻辑。对合作车企,华为输出智驾、座舱、电驱等核心能力,大幅降低智能化研发门槛;对消费者,“华为智驾”的标签已等同于“好用、可靠”,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溢价。这种“车企造好车,华为赋智能”的分工模式,在问界、智界等品牌上反复得到验证,也为“齐界”提供了一套可直接复制的成功路径。
鸿蒙智行的庞大生态体量,更让“齐界”的成功盘活失去了悬念。目前,华为已构建近200个“界”字商标矩阵,通过与赛力斯、奇瑞、北汽等车企合作,实现了15万级到100万元价格带的全面覆盖。渠道端,鸿蒙智行体验店已渗透至全国主要城市;供应链端,华为强大的议价与整合能力,能为新品牌提供稳定的产能保障;数据端,百万车主的智驾使用数据持续优化算法,形成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即便“齐界”的合作方仍是谜,市场却无需过度揣测。华为的选择空间足够广阔:既可以与现有合作伙伴联手,开辟轿跑、MPV等新细分赛道;也能接入新车企,进一步完善生态布局。从技术层面看,乾崑智驾的普惠战略,已让15万级车型能标配高阶智驾;从市场需求看,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仍在增长,华为的品牌号召力与技术背书,足以快速激活新品牌。
商标审查或许还需时日,但“齐界”的前景早已清晰。华为用十年磨剑打造的智驾硬实力,用五大“界”系品牌积累的市场经验,再加上鸿蒙智行不断扩容的生态体量,早已为这第六“界”铺就了通途。当技术底气、市场验证与生态支撑三者兼备,“齐界”的崛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来源:电动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