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始作俑者便是何成结(笔名秦之),其通过大量的文章,隐晦地引导了安庆网民,在他的一篇“关于黄梅戏源头…猜想之外的猜想”文章中声称:王兆乾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此结论是 “奉命调查”、是先有结论后找证据的产物。因此“列举的事例越多,越证明黄梅戏起源不在黄梅县
原创 文言 历史新览 2025年11月13日 07:18 广东 8人
桂林栖为何被网暴?该事件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从暗示到发酵再爆发的过程。
始作俑者便是何成结(笔名秦之),其通过大量的文章,隐晦地引导了安庆网民,在他的一篇“关于黄梅戏源头…猜想之外的猜想”文章中声称:王兆乾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此结论是 “奉命调查”、是先有结论后找证据的产物。因此“列举的事例越多,越证明黄梅戏起源不在黄梅县。”
那么他奉谁的命令呢?他的上级领导桂林栖吗?就因为桂林栖是黄梅县人吗?
何成结(笔名秦之)还在“黄梅戏源自何处”一文中这么写道:“笔者真的不敢相信而感到震惊。 苦涩的是这样一种凭传闻靠想像的推论后来被不断引用而成定论。 1985 年陆洪非先生的 《黄梅戏源流》是基本依据它的。 在此之前,1958 年安庆戏校的凌祖培先生出版的著作《黄梅戏曲调》,前言中更是直言“源自湖北,成长于安徽”。2007 年7 月21 日,笔者就此请教了精神尚健的凌祖培先生,问他有什么根据下这样的定论,凌祖培坦率地回答:我是根据王兆乾黄梅戏音乐中的说法而这样写的”,凭着50 年前一位24 岁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假定。这个假定的论证尚存许多疑点,被你抄我、我抄你的抄成了真的。 学术上缺少求实求真的环境和精神。你说我说他也说,“三人成虎”! 我们应不应该去看看是不是真有老虎呢?”(发表在2007年《黄梅戏艺术》第三期)
首先我要问何成结先生:你的事实求是精神从哪里能反映?
再来看看这段话,其造谣坚称,那么多人都是听从了王兆乾的调查结论,又一次非常隐晦地暗指桂林栖,这种鼓动性栽脏,马上就有人心领神会,开始了引爆事端。
2011年《黄梅戏艺术》第3期刊发了一篇文章“黄梅戏活化石,89岁杨国英谈黄梅戏”,该文署:杨国英口述、杨琼甄记录、廖理南整理。何成结主编。
该文有这么一段话:
“…桂林栖亲自到场作报告,并宣布不管你们称怀腔也好,或是采茶调也罢,从现在起统一更名为黄梅戏。”
本文看是89岁的杨国英老人所讲?但一般人是不会相信杨国英是用如此口气所说,而且也不会象文中那样有意回避事实。倒会是廖理南整理该文,何成结主编“润色”而成?
我们可以暂不认定桂林栖是否讲过这段话,我们就从廖理南这篇文章中找出其他有没有造谣、造假,有没有目的性,是不是撒谎,是不是在有意引导安庆网民攻击桂林栖。
不难看出,这篇文章廖理南用的是“杨国英”的口气,我们记住这段话:“当我曾问过师傅,我们唱的戏来自哪里?称何剧种?师傅讲:当年师祖方玉珍在外地打铁,学会采茶调,回到宿松后组班授徒…应该说黄梅戏起源在安庆境內,或者说,就在宿松。”
好一个模糊概念高手,“当年师祖方玉珍在外地打铁,学会采茶调”,就是不说在哪里打铁,然后又说黄梅戏起源在安庆境內,似乎在说方玉珍在安庆其他某县打铁,但马上又说:(黄梅戏起源)或者说,就在宿松。这段话真的是语无伦次,作为主编的何成结看不出来吗?
我们再看看1986年《黄梅戏艺术》第1期刊发的宿松学者志皋的文章“黄梅戏台下轶闻(二则)”的第二则,宿松县黄梅戏的前宗后代:
文中就有相对应的内容:“宿松的黄梅戏是谁传过来的呢?传说是一位姓方的铁匠…方在湖北的黄梅、麻城等地打铁,学会了几本折子戏,日后回来授徒教戏…”
为何2011年的廖理南只说在“外地”打铁,而1986年的志皋就知道在“湖北的黄梅、麻城打铁”,是不是有目的地“去黄梅化”?作为主编的何成结看不出来吗?
再谈谈是不是桂林栖要强行定名的问题,民国十年宿松县志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这民国十年就有“黄梅戏”记载了,为什么2011年时的廖理南、何成结还不知道呢?还认为是“桂林栖定名”呢?因此可肯定,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给桂林栖泼脏水。
我们再来看1990年出版的《宿松县志》,第一章“群众文化”就这样记录道:“黄梅戏,不仅源出湖北省黄梅县采茶戏,而且与江西南昌采茶戏有支源关系,相传清乾隆末叶(1776-1795年),湖北黄梅一带,接连遭遇水灾和旱灾,农民无以生存,相率外逃。一部逃往邻近的宿松、太湖、怀宁等地,其时用以谋食的方式,有打花鼓、打莲厢、唱道情方式,其中亦有唱采茶调、唱小曲者…流传既久。…因为黄梅戏的唱腔也是打锣腔,亦也称之二高腔。…民国十年版的《宿松县志》首先有黄梅戏的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邑青年子弟,每逄场作戏时,亦或有习之者…”
1990年出版的宿松县志,廖理南、何成结也不知道吗?而且该县志还引用了民国十年《宿松县志》上的“黄梅戏”,说明该县志早以家喻户晓了,为什么二位文人反而一点不知呢?
综上所述:廖理南、何成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争抢黄梅戏发源地,因戏以地名而定的规律,黄梅戏便绑定了黄梅县,因此只有否定黄梅戏和黄梅县的关系,安庆才有争抢发源地的资格。这才心生毒计,利用桂林栖是主导安徽创办黄梅戏剧团的领导,又是黄梅县人这一特定条件,只要把“黄梅戏”是桂林栖定名坐实,目的就基本上达到了。
廖理南、何成结的这一招,没起到任何作用,大量的史料证明,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就有“黄梅戏”名称流传在民间,桂林栖定名说纯属无中生有,栽脏陷害。
但是在他们的蛊惑下,安庆喷子还是要无端攻击桂林栖同志,让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网暴,请看:
(安庆抖音用户“人间烟火”侮辱桂林栖)
还有无数的抖音、头条用户在网暴桂林栖,本文所列内容也仅仅只是个人所见到的:
有一件趣事,安徽卫视曾播发了这条新闻:“为了传承与发扬黄梅戏艺术,桂林栖的子女及其亲属携手安徽金牛控股集团,共同捐资100万元,设立了“桂林栖黄梅戏教育基金”。该基金每年拨款不少于10万元,用于奖掖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黄梅戏专业中品学双优的学生。”
是不是很讽刺呢?桂林栖一边被安庆喷子逼下跪,一边又是《桂林栖黄梅戏基金会》每年用大量资金资助安徽黄梅戏学员…
想必现在学戏的学生并不缺那份学费,而为桂林栖正名却缺少了这笔资金。试想:带着被网暴的“桂林栖”名称被命名为《桂林栖黄梅戏基金会》,这还有为学生出资助学的必要吗?为何不先为桂林栖正名呢?
桂林栖同志若泉下有知,何以瞑目。
来源:吴继雄一点号